关灯
护眼
字体:

权臣妖娆(162)

作者: 肉沫跑蛋 阅读记录

一时间,倒是把承安帝给难住了。

杜晚枫身在礼科,又担任给事中,对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自然清清楚楚。井宾今日来找他,提到这个曹禺行,也自然不可能仅仅是为了这些众所周知的事情。

“我想起我爹还在世时,曾经批评过一类言官。那个时候皇帝尚且年幼,不少人常常抓住他的错漏,对他批评指摘。我爹愤怒指出有一类谏诤者对皇帝痛批指责,不是为了江山社稷,也不是为了百姓,而仅仅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私欲。”

“私欲?”

“讪君卖直,这个词先生可知是何意?”杜晚枫在说到这四个字时,嘴角翘起,带着讽刺。

“公子的意思是这些人之所以指责皇帝,只是为了博得清正之名?可这样做,很容易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啊!”

“先生可知有多少文官做梦都想青史留名、流芳百世?所谓的正直之名,放在这里不如说是一件昂贵的商品。只是不是用通俗意义上的金钱换得,而是要担负一定风险。”

讪君卖直,说的就是有一些人把正直当作商品,通过批评君主、甚至是故意诽谤讽刺君主,来表达自己一腔忠诚为国,并换得声望和美名。

今日挨一顿廷杖,明日就能在史册留名,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很划算、也很值得。

“何况那曹禺行并非只是一个人,他背后还有崔行,还有他所代表的言官势力。小皇帝就算再生气,顶多是斥责他一顿,再大不了打他几杖,还能真要了他的命?可你看看,他回敬天府多久,这名气就多大了?”

而名声越大,承安帝就越轻易动他不得。

他们的小算盘倒是打得漂亮。

井宾听罢,叹了一口气。

“这般说来,他的正直之名是假?”

虽然这个人曾经与杜寒秋为敌,但并不代表这个人就一定不是个好人。在朝中这种事情司空见惯,哪怕是平日来往密切的同僚,也常有政见不同。

更何况读书人喜欢对朝政之事指指点点,杜首辅当年大权在握,本身就遭人嫉恨,也引人忧思、怕他觊觎皇位。

所以曹禺行站出来指责他,虽然他们不认同他罗列的那些罪名,却也有可能是他当真忧心社稷。有一些学子就是那般头铁,以为自己做的是正义事,便无惧无畏。

而杜首辅对待这些人,也并不都是治罪的。还有一些对他有意见的人,后来还被他重用了。

曹禺行只是当年言辞过激,又太失偏颇,才让小皇帝忍无可忍,重重处治了他。

此次回来,针对小皇帝的问题上书,也确实有胆子。

但他是被崔行带回来的,总让井宾怀疑他如今的立场并没有表面上那般中立。却不成想公子对这个人的评价,竟如此的让人吃惊。

第一百五十七章 清醒的敲钟人

按照正常人的想法,名声这东西是好,可为了他去开罪皇帝,那肯定是疯了。可这样的疯事,自古以来有的是人愿意干。

“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定论,自然不只是因为他曾经批评过我爹,我对他有偏见。就说崔行好了,这个人一堆的问题,在吏部尚书的职位上更是没少以权谋私。而他在朝中,动辄就鼓动他一系的人,排除异己。可我们正直的曹禺行曹大人,可曾说过什么?”

“也许他是为了感激崔行帮他‘沉冤昭雪’?”

“那小皇帝还任命他为给事中呢。”

“当年他可是被小皇帝贬斥的,有可能是怀恨在心?”

“先生这个怀恨之心,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井宾猛然领悟。

“无论当初是揪着我爹,还是如今将目标放到小皇帝身上,谁最引人注目他就指责谁。因为这样,他的名声才能最大程度得到宣扬。而如今的大闽朝廷,朝内朝外问题一箩筐。他被罚边地,回敬天府后没有就边防军羸弱的问题上书,提出有效对策。反而抓着小皇帝的问题一再说事,这样的人真的是在为朝廷所着想吗?”

井宾越听越心惊,“公子看事透彻,是我等将事情想得简单了。”

谍王井宾,收集情报的能力是最强的。本人有一定的见地,也足够聪明老道,否则他绝不会有如今这样的能力。

然而杜晚枫这份看人识物的天赋,还有那份隐藏在年轻俊美外表下的通透和智慧,却是井宾不可及的。

“术业有专攻,先生不必过谦。”

“按照公子所说,这位曹禺行是否已经与崔行相勾结?”

“想来还没有。”杜晚枫看着井宾,猜测着他问这个问题有可能是在测试他。

当然井宾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事,如果意识到了,那就是冒犯公子。

他是不会允许自己这样做的。

对于这点,杜晚枫还是放心的。他尊称他为先生,但井宾一直很有礼节,也谨守着属下的本分,半点没有逾越。

“曹禺行如此注重名声,自然不屑于与崔行为伍。就算真的暗中有来往,至少在敬天府,他会和他保持距离。而崔行既然敢放他出来咬人,那自然要将自己摘出去,否则不就招致小皇帝不快?”

井宾彻底服了,“不瞒公子,我的探子密切跟踪多日,也不见曹禺行和崔行有来往。而且这个曹禺行平日深居简出,为人也很是勤俭。有一点银钱,宁愿施舍给过路乞丐,自己则每餐白面馒头或者是大饼咸菜。”

杜晚枫明白了。

“所以先生才认为曹禺行当真是个正直清官,对他还心生佩服。我说他讪君卖直,先生一开始还认为我这话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