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儒雅知县的粗鲁小妾(152)

作者: 笃行有福 阅读记录

在此事上他心中比谁都清楚,并没出声反对。

就礼部尚书冯翔久和刑部尚书涂致伟的声音最大。

继而他们在六部的门生,也开始出声附和。

看内阁这帮人不松口,工部尚书文濯说道:“如今先帝爷都给了我们兴桑蚕的暗示。陛下圣德至孝先帝,难不成尔等想忤逆陛下。”

李嘉颜坐于高堂龙椅上,也不阻止,默默听着众臣你来我往的争辩。

齐思远立在钟尚书身后,他前后左右的官员都发表了看法,就他一言不发。

刑部尚书涂致伟回道:“臣等断不敢忤逆陛下,此事实乃无稽之谈,断不可相信。”

宁松嗤笑道:“钦天监占卜你不信。那为何,涂尚书家长子大婚,还提前请钦天监的徐监正选个黄道吉日。”

“既然是无稽之谈,那涂尚书何不自己挑个日子,还能省下酒菜银子。”

下面部分群臣只能捂着偷笑。

看涂致伟吃瘪。

涂致伟气得吹胡子瞪眼,“你……”

就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时,内堂公公大声宣道李阁老回朝。

肃穆而立的群臣们,纷纷让出一条道来。

李明玉一身紫袍缓缓而来。

来到广和殿中,他神色庄重,双膝跪地双手伏地,额头紧紧贴在地面上,向李嘉颜行跪礼高呼万岁。

“爱卿平身,你回来得正是时候,说说你的看法吧。”

此事闹得如此地步,就算朝中不赶走外商,只怕大兖的臣民们短时间也是不会再采买。

李嘉颜让李鸣玉提前回朝,就是要他来收拾,自己令人搅浑的烂摊子。

跟了他一个台阶下,李鸣玉也只能顺势而为。

天子让他提前回朝,这份盛恩,他只有默默接受。

“回皇上,既然外商如此不识抬举,先帝爷又给了暗示,臣也主张复桑蚕。”

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两人,虽心中有些失望,却也能理解此时的李鸣玉是没得选的。

低垂着脑袋不再反对。

李嘉颜就等他这句话,从龙椅上起身,哈哈大笑道:“好,朕便顺应天命和民意。”

“汪德海传召下去,从即刻起,大兖再次恢复桑蚕的政令。”

早朝后,群臣纷纷退出广和殿。

各归其位,各司其职。

齐思远刚回自己衙房,皇城使孙少语就找了过来。

齐思远从书案后绕了出来,神色疑惑,“孙大人,你此时不应该已出京了吗?”

孙少语向来大大咧咧惯了,不想他进来后,便关上房门,神色凝重道:“思远,我的人发现庶民李嘉凌之前逃跑的侍卫,已秘密潜入京城。”

“我已叮嘱过杨将军,你这边我也不放心,顺道来提一句。”

齐思远心口一沉,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阮娇娇。

面上却不动声色,送走孙少语。

等孙少语离开后。

齐思远唤来余朗,让他去书院看看阮娇娇的情况。

他已有五六日没见到她的人了,心不自觉又悬了起来。

不到半个时辰,余朗垂头丧气回来复命,满身水迹狼狈得很。

看他那副神色,齐思远还以为阮娇娇出了事,一脸急色。

这时余朗才说出实情,“爷,姑娘说不要我们操心这事,她不怕。”

“若是再派人过去打扰她,她说,以后就不是泼水了。”

齐思远内心是放不下这段感情的,他也没准备放下。

派了府上武艺较高的两个侍卫,到书院以做杂役的名头去保护阮娇娇,担心她旧疾复发。

阮娇娇又不傻,早发现两人的目的。

她一直赶走他们,是因为书院真缺人。

不想,余朗今日又来凑热闹,还说一些她不爱听的话。

随手泼了余朗一身的脏水。

余朗伺候惯了齐思远,也养成了爱净的性子,此时穿着一身湿答答的脏衣,连自己都嫌弃。

眉头皱得像个小老头。

齐思远微微一怔,紧抿的嘴角缓缓上扬,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见阮娇娇并没从此一蹶不振,而是如之前那般生龙活虎。

心中矛盾得很,既高兴她身子无事。又慌乱,怕她从此后真的放下对他的情愫。

那时他又该怎么办。

齐思远苦涩的笑容,看得余朗心中也不是滋味。

其实余朗方才没说实话,他被阮娇娇泼水,就是因他替自己主子打抱不平。

阮娇娇不爱听,更不愿听他提齐思远。

*

准备了那么久,人们终于盼来了端午节这日。

这天艳阳高照,江面上波光粼粼。

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即将拉开帷幕。

通济河两岸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们。

此次龙舟竞渡,除了有名的官学,国子监,御风书院,灼华书院等。

还有几所便是有名的私学书院。

阮娇娇她们的尚栖书院也在此邀请中。

这也是山长极为重视的原因,即使每年都没得到名次,却一点也不影响他那颗不甘落后其他书院的决心。

书院的龙舟竞渡,皇上也极为重视。

往日皇上和不少朝官,都会前来亲临观瞻。

今年或许是皇上太过忙碌,并未出席。

到时来了不少朝官。

阮娇娇带着孩子们,整齐地立于河岸边。

她们头上都绑着‘尚栖书院’四个大字的束带。

吴佐史以及书院的其他杂役们也是踊跃参与,老胳膊老腿的热情丝毫不逊于少年郎们。

不仅头上绑了书院的束带,腰上和胳膊上都没放过。

随着一声嘹亮的号角声响起,江面上的龙舟如离弦之箭飞驰而出。

上一篇: 世家妇 下一篇: 陪房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