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户的主母日常(70)
“一来呢,这事儿我已经跟聿铎,还有家里的老太太说过了,他们都很是赞成。二来,我也想过了,弟弟们白日里都要送去学堂,只不过来回路上多接送一个人罢了。等放了学,有我在家管教着,也没什么麻烦。”
见自家娘亲没有说话,沈绮乘胜追击。
“再说了,小纪又不是在那儿常住,叫他学个一年半载的,把大字认得七七八八,到时候就回来跟着爹爹,或者跟着大哥,在铺子里做个帮手也好。”
她用手指了指自家的绒线铺子,还有正在铺子里走来走去的爹爹。
“瞧瞧,你和爹爹大半生的心血,也得有人接着啊!若是弟弟天天这么胡闹,以后长大了,连个账本都看不会,账都算不清楚,他可怎么接得住呢!”
张氏着实被这番话说动了,心里还在斟酌利弊。
正巧,沈纪回家来了。
才到春天,他就把裤腿挽得老高,两腿、两手全是黑泥,手里还拎着两条黑不溜秋的小泥鳅。
“姐姐!你回来啦!”
他眼前一亮,就要冲过来跳到沈绮怀里。
沈绮来不及躲开,慌忙拿着自已手边的扫帚,一把就挡了过去,把这黑乎乎的小泥猴子挡得死死的。
“你不是去学堂了吗,怎么又去了河里?”
沈纪被姐姐挡着老远,举着两只泥手,给她看手里活蹦乱跳的泥鳅。
“今儿夫子没来学堂,二毛就带我们去河里捉鱼了。不过,鱼没捉到,就逮了俩泥鳅回来。吶,给你带回城里烧菜吃。”
他没说实话。
其实,今日也捉到了几条鱼,只不过,都被二毛给抢走了。
“好哇,你可小心!在岸边芦苇丛那里也就罢了,敢往深水里去一步,看爹爹不把你腿打断。”
沈绮抬抬下巴,让弟弟把泥鳅放在水桶里,又请他顺便洗洗手。
“泥鳅呢,我就不带回家了。你这个泥猴嘛,我倒想带回家。”
“啥?”
沈纪没听懂。
“我问你,上次去我家,你见到的那个小弟弟,你喜欢跟他玩吗?”
“哦,小铄子?我挺喜欢,他脾气好,人又大方,给我好多零嘴儿呢。”
这是实话。
聿铄自小被养在老太太身边,家中又没人娇惯他,养得性子极好,就是平日里话少些,看着总有点闷闷不乐的。
沈绮点点头。
“嗯,他过几天就准备去学堂了。你想不想,跟他一起去学堂?”
“去学堂?”
沈纪用小泥爪子挠了挠耳朵,又留下一片泥泞。
“我光找他玩不行吗?”
“不行,聿铄今年都七岁了,他该去学堂读书识字了。你今年都九岁了,天天想着玩,这可不如人家了!”
沈绮眼珠一转。
“再说了,他还不一定想跟你一起上学呢!这样吧,你先表个态,我回去再问问他的意思,若是人家不愿意,你就去不成了。”
沈纪听了这话,原本打死不想上学的心,现在倒有几分动摇了。
“而且啊,他脾气又好,零嘴又多,可不像那个二毛,天天抢你的好东西吃。”
这番话,立即叫沈纪想起了今儿没能拎回家的那几条小胖鱼,心思马上就转过来了。
“我去,我想去!”
第58章 能花几个子儿?
沈绮如愿得了弟弟的点头,很是得意,伸手摸了摸他浑身上下唯一没沾泥巴的脑袋瓜。
一回头,偷偷给娘亲吐了吐舌头。
张氏叹了口气。
原本就被闺女说动了几分,又难得小儿子真心想去,终于点了头。
她转身回了卧房,良久,拿了一个沉甸甸的旧手帕子,塞给沈绮。
“这是什么?”
沈绮接过来,一层层地打开,里面是一包碎银子。
“娘,不用,我自已手里有银子。”
“这点银子是我和你爹去年攒的。日后去了,本来是借住在亲戚家,多有不便的,怎么能花人家的钱?”
“我有自已的钱。再说,也用不了这么多,这都有……十几两了吧?小孩家读个书,买个笔墨纸砚,能花几文钱?”
“你这孩子,年纪轻轻的,不懂这些。虽说孩子上学只用些纸笔,可是平日里吃的、穿的、用的,少不了使银子花。这些钱你好生拿着,若是有多的,你就隔三差五,给家里老太太、孩子们,买点儿点心、果子吃,多少算是我的一点心意。这样一来,人家的闲话也少些!”
这是娘亲多年来在白河镇为人处世的经验,而今少不得一一教给女儿听。
沈绮点头答应,却坚决不收这银子。
本来是为了花另一笔银子找的开销,花来花去,这银子怎么还还越花越多了?
母女俩几番争执不下,最终,沈绮在手帕包里,拈起一个略微大块的碎银子,在手里掂了掂。
“这个差不多就有三两重了,就算小弟是头牛,也够他吃上三五个月,连老太太和小堂弟那份都有了。剩下的银子呢,娘先收着,等我花完了,我再来拿。况且,娘是最知道我的,整日丢了这个找那个,放我手里也不放心,您说是不是?”
听了这话,张氏觉得有些道理,终于点头答应了。
一家人商议了半日,等沈绮回到谢家,正是掌灯时分。
晚饭后,谢聿铎趁着众人都在,替沈绮对长辈们说了这个想法。
“眼看铄儿也到了开蒙读书的年纪,正好沈家小弟沈纪也准备去学堂读书,两人年纪差不多,不如就一起做个伴,也算互相有个照应。”
吴老太太已经知道这事,点了点头,率先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