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明春(172)
“就在这里。”
第068章 第68章
如若当初他拒了婚旨, 她如何能找到向往的风骨,又如何能得到每对夫妻都渴望的心魂相融。
如果没有嫁给他,锦衣玉食之下, 会不会是她最厌恶的“茍且”呢。
如今, 纵使他签下了一封和离书, 她也不后悔嫁给了他。
元珩抬首, 云静眼里布满粼波,荡漾在他心河。
其实,他是庆幸的,庆幸自己没有拒婚。
有了她,才能拥有这份世间难得的理解与追寻。他想象不到, 如果身边不是她, 自己会是个什么模样——心间如过去一般淡漠,往来仍是孤独。
只不过她越是这般好, 他越是珍视, 只要她过得平安喜乐,他愿意为之奉献一切, 用一生默默守护,哪怕最终只能遥远的注目。
他自始至终都很悲观,自他出生那一刻, 命运就与许多人绑在一起,母妃,七弟, 甚至崔氏一族。他从不在意自己过得好与不好,因为在他心里, 只有别人好,他才会好。七弟在时曾问他:“皇兄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累吗?这社稷与朝政也不是我们想改就能改呀, 你应该如我一般及时行乐才对。”
可自己却做不到,做不到把这些负累通通都卸掉,纵然是百孔千疮灰飞烟灭,他都愿意独自承受。
而此时此刻,心却软得一塌糊涂。
他握住云静放在眉间的手,轻吻着指节手背,心里那份温情触动全都化为一团温热,被框在眼底。
云静望着元珩,他的面容已被黑心药散侵蚀得憔悴不堪,眼下身体恢复如初比什么都重要,她又一次不忍心拿出和离书来质问。
元珩放开她的手,端起旁边的安神药一饮而尽,重新躺下,“有了这碗药,可以睡到明日辰时,有林衿守夜就好,你踏实去休息。”
没有比把这糟烂的药戒掉更要紧的事。云静知自己不能长留在他身边,便安顿好一切,去后面客室休息了。
众人又在东原休整了三日,准备正式启程回京。
赵王得知元珩要直接去徐州别苑过年,还专门来劝他回京向父皇复命,元珩却让他只同狄颢回去便可。
这反倒搞得赵王一头雾水。他想不通,当初是元珩主动请旨来济州,现下既已心想事成,为何不趁热回京,好在父皇面前领功请赏?从元珩处出来之时仍还在想:听五皇兄刚才这意思,难道他不在乎能否在父皇面前出头?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待赵王离开,云静端着刚熬好的羊羹进了暖阁,见元珩正立在榻边活动筋骨,面色甚是开朗,便问:“殿下真决定不回京了?”
元珩干干脆脆答道:“是。”
云静仔细把羊羹切成小块,用玉勺盛了三块递予他:“你不愿回去,也是因为心里对父皇有气吧......”
元珩直接取过一块送入口中,认真咀嚼后点头称赞:“这羊羹还得出自你手,别人做的都不对味儿。”
云静抿唇,只回了个淡淡笑意。
元珩虽未正面回答,但顺口接了句“还有”又跟着说下去道:“我也该避避风头,不知秦王还要给我挖什么坑呢。”
“我担心,他们趁你不在,也会搞些小动作。”
元珩把她往怀里一搂,说不管他们,“我也不想你跟着我提心吊胆,这次一定要带你去散心!”
云静靠上他的颈窝,“羽舟今早向我辞行,就不与我们同去了。”
元珩短促笑了声:“你瞧,就连羽舟这样无拘无束之人都愿与心爱的郎君过年,你还不暂且抛下京城琐事放纵一番?!”
是啊,羽舟虽未说明为何不回京,但想想都知道应该是去找向无夜了。
怪不得那么多望族贵士想要避世远隐,图的就是这份儿自在。如羽舟般,恩义不曾丢,所爱也尽可追,当真令人羡慕。
时日亦如白驹过隙,转眼便要与济州辞行了。
那日,李沣把元珩一行人送出城门仍不舍告辞,又陪同走了许久。
李沣和元珩一道骑马迎着风:“微臣此前虽未同殿下相识,但有位老友却与微臣提起过殿下。他说幸得您相救,才保得如今的官位。只是还没机会与您深交,不然定要好好领略一下越王殿下的风骨。”
“本王回京后净干了些招人恨的事,怎还会有人念及本王的好。”元珩笑问,“大人确认此人是本王救过的?”
李沣呵呵直笑:“此人乃夏州阐熙郡守曹炎方,上个年关之前,他还同一众庶族官员跑到殿下府前请过愿,不知您可还有印象。”
元珩说想起来了,“陈尚书还曾向本王引荐此人,那时朝中局势混乱,本王不愿沾染是非,便没有见。”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提起此事,李沣连连点头,“正因殿下此举,才让曹炎方钦佩不已。想来,殿下终日徘徊于权贵顶端,却不与官员周旋,足可证未有培植党羽之心,定是独具风骨,不屑如此!”
元珩展颜,“有如此清廉之心境,曹大人应该也是位不可多得的好官。”
李沣说是:“曹兄衙署门前有副楹联,上联是——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下联写的是——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事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微臣将这副楹联记下,也挂在书房,时时警醒。头顶三尺有神明啊,行事当求无愧于心。”
“李大人的贵贱有无之论,也时刻警示着吾等王侯将相呢!”
元珩冷不丁冒出一句,竟让李沣一时想不起这说的是哪一出了,略一愣:“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