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211)+番外
诸葛亮点评:黑板和粉笔很好用。但粉笔的粉尘较大且对手部有轻微腐蚀性,建议改进。
比如说,有一种长方形的布条,布条的四个角上还缝了细长的带子。布条里面有夹层,里面装满了蓬松柔软的棉花。诸葛亮起先不知道这布条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无意间被两个姐姐撞见,才知道这叫“月事带”。
诸葛亮点评:亮乃男子,师长怎么能把月事带送来给我看呢?师长难道分不清男女吗?请师长以后不要再如此戏耍亮了!
另附了一张小纸条:大姐觉得棉花干净,很喜欢。但棉花不吸水,不如草木灰好用。二姐觉得棉花太贵了,舍不得用。望师长能想办法改进。
总之,无论得玄师长送来的物品是好用还是不好用、靠谱还是不靠谱,诸葛亮都会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且给出有理有据的改进意见。
而收到回信的得玄师长也会认真地对改进意见进行分析、落实。
往往到第二个月的时候,诸葛亮就能从木箱里找到已经改好了的物品,或者被得玄师长再次修改了的设计图纸。
两个人就在这一月又一月的往来通信中,不断地进行着讨论和交流。
而诸葛亮,也在这一月又一月的精进成长中,逐渐地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
比如,当兄长诸葛瑾看到了他手里的算盘后,惊讶地道:“亮弟什么时候去宏文堂买了个算盘?你平常不是不逛市集吗?……咦,不对,这不是弘文堂的算盘。这可比弘文堂的算盘做得精致多了……”
诸葛亮第一次听说弘文堂,便追问了几句。然后他就听说,这弘文堂是从幽州玄菟郡发家的一号书舍,商号开遍了大汉各郡县,专卖笔墨纸砚。
算盘就是弘文堂最先开始卖的。后来其他的商户虽多有仿制,但讲究一点的人家还是最喜欢到弘文堂去买。
介绍完了算盘和弘文堂的渊源,诸葛瑾还不忘补充一点民间八卦:“弘文堂是在刘府君到任后突然发展起来的,大家都猜这弘文堂背后的老板就是他。还传说,这算盘也是刘府君发明的呢。”
诸葛亮:“哪个刘府君?”
诸葛瑾:“就是现任辽东郡太守的刘府君,刘备,刘玄德。”
诸葛亮心想:哦,刘备,刘玄德。
但他也就是在心里随便想了一下,很快就将这点不起眼的想法抛到了脑后。
再比如,诸葛亮在和得玄师长讨论了数次后,终于改进了出了一种新型的耕犁。诸葛亮很高兴,当即将这种新型耕犁做了出来,并兴冲冲地展示给了父亲和兄长看。
谁知,父亲诸葛圭却板着脸直接教训起来:“这曲辕犁早已有人制出,亮儿怎能逛言乃是自己首创?不诚不信,非君子所为。”
诸葛亮原本不信,但被父亲带着去仓库里、去田地上果然看到了许多曲辕犁后,这才终于死了心。
见诸葛亮灰心丧气的模样,诸葛圭不忍心,又细细地将他制作的曲辕犁看了看,并且拿到田里试了试,转而笑道:“是为父轻言了。亮儿制作的曲辕犁与原来的有许多不同之处,用起来也更加省力轻巧。亮儿当真聪慧过人!”
诸葛亮的心里好受了一些,思路却拐到了另一个方向:“父亲,你知道这曲辕犁原本是何人所制吗?”
诸葛圭道:“据说是辽东郡太守刘玄德领百工馆匠人所制。”
诸葛亮心想:又是你,刘备,刘玄德。
这一次,诸葛亮没再将之抛诸脑后,而是深深深深地将这个名字记在了心底。
再比如,诸葛亮按照得玄师长寄来的图纸,费尽心思制成了一架水车,放在自家的田庄上吱呀吱呀地转着,引起一片赞叹。
一位从北地归来的族叔见了,惊讶地道:“我琅琊郡竟然也有水车了?”
诸葛亮:“族叔此话怎讲?”
族叔:“据我所知,这水车乃是辽东郡太守刘玄德带领百工馆匠人一同改进制作,年前才开始在辽东、玄菟两郡推广。就连与之相邻的涿郡,都还未曾设过一架水车。今日却突然在千里之外的琅琊郡见到,因此感到惊讶。”
诸葛亮心猛地一沉。
如果说某件事一次出现是巧合,两次出现是巧合,那么三次出现还能是巧合吗?
为什么得玄师长和他讨论改进的物品与刘玄德太守的制作物品高度重合?为什么得玄师长能够拿出玄德太守制作物品的详细图纸?为什么得玄师长能够在玄德太守制作物品推广前就获得物品的详细信息?
得玄师长到底是什么来头?他和玄德太守又是什么关系?
得玄师长、得玄师长……玄德太守、玄德太守……
得玄、得玄……玄德、玄德……
突然,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在诸葛亮的小脑袋瓜里一闪而过,让他整个思绪豁然开朗。
“他们其实是一个人?”诸葛亮的声音还有些怀疑,但目光却越发地坚定,“他们其实是一个人!”
得玄师长就是玄德太守!玄德太守就是得玄师长!
突然发现了天大秘密的小朋友诸葛亮并没有到处声张,而是按下激动的心情悄悄地潜伏起来,默默地继续收集证据。而随着收集到的证据越来越多,他的猜想也越来越得到了验证。
到最后,诸葛亮终于得出了肯定的结论。
看着天上明亮的北斗星,诸葛亮忍不住裹紧被子、捂住嘴巴,嘻嘻地笑成一团。
他已经决定了,他要严格地保守这个秘密,直到下一次见到得玄师长的时候,再当面揭穿他。那个时候,得玄师长的表情一定会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