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夜吟竹声(117)

作者: 途茗 阅读记录

太子底下那些人都太蠢了,可惜自太子昏迷之后,越锦书的建议就没人愿意听,在帝都之中神祇宗也不好有什么动作。

越锦书皱起眉头。

神祇静使又道:“还有一件事,韦复一来了帝都。”

越锦书:“他来干什么?我不是说过不准他露面吗?”现如今太子与中镇的关系必须藏起来,虽然他知道有练清竹在,很难藏得住。

静使提醒:“恐怕也只有他能够……”

如今恐怕只有他是少宗主的对手……话到底还是没有说出来。

越锦书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脸上没有表情,道:“他出现的蹊跷,你去拦住他,不要让他出现在人前。”

“好。”

“等等。”越锦书忽又道:“这样也好。”

怎么好?静使不明白他的打算。

“大公子,有人给您送来一箱东西。”

是来自虞地的一箱鲜桃,保存得当,即便路途颠簸也没有损坏,伴着鲜桃来的还有项柔的一封问候的书信,信中都是关怀的话语。

项柔是集闲七英中最热切的一个人,擅于跟所有人亲近关系,也总是对每个人都充满热情,这种热情从来不会因为时间和世事的变化发生改变。

越锦书拿起一颗桃子,神色温和了许多,可同时,一种复杂的痛苦也涌上了心头。

高楼

“能够突破卫城军和皇御司的防卫行刺陛下,令公主和太子重伤,凶手必是可称宗师的绝顶高手。”

高楼上飘来琴曲。

似云端而来的仙乐,泠泠如水,又渺渺如月,伴清风而舞,丝丝缕缕缭绕在万事万物之间,却又虚无不可追寻,入耳入心,到头来只是恍然如梦。

没有人听得出曲乐中的瑕疵,仙音过耳,恍惚一场之后,又各自进行着争论。

无论何时,只要黎都还在,千里乘风楼上的欢歌宴饮便没有尽时。

这座名楼建于太.祖时期,当时大黎开国,君明臣恭,四海拜服,当真是恢弘气象,盛世昌隆,文人士子酒罢,便常于楼台高阁之上吟唱盛世歌谣,抒发心中豪迈志气,“千里乘风”寄托着无数有志青年的热血与豪情,去千里乘风楼上喝酒是一件很荣幸的事,然近几十年来君不思政,臣不为民,国.家积弱,国朝不稳,大黎一派颓败之象,再登千里乘风楼便只是浑浑噩噩纸醉金迷了,而今西境战事大胜,国土收复,处处遭受欺压凌.辱的黎人重挫了赤漩铁蹄,人们在激动欢欣之中豪气重提,于千里乘风楼上看着前人留下的诗句,忽起大黎可再临盛世的无限展望,一些年轻士子言谈之间不再只是风花雪月,常有为国为民之思,说起喻将军,自是无限敬崇,提起永昌公主,也都是敬佩崇慕,不再像从前那般整日嚷嚷着女子不可为政了。

胜战之后的言论格外不受控制,由胜战激出的豪情壮志恐怕还要徜徉很长时间。

然千里乘风楼虽囊括不了世间百态,却也可将世情洞察一二。

近来那些对公主与将军不利的言论四处流传,说公主不祥,说将军狂妄,说他们有不轨不臣之心。

有人敬佩崇拜公主,却也有人质疑公主的品德,怀疑公主的野心,皇家宗庙现赤光、公主不祥的话题更是广为流传,这种事情本是隐秘,不应当外传,而今却不知为何在宫门之外也被人提起,有人开始忧心忡忡,不畏惧会不会被问罪砍头,大胆议论公主,说永昌公主会给皇都带来血光、给大黎带来劫难。

人心本爱从众,然而这一次这样的言论却激起了大多数人的愤怒:

“若非公主殿下领兵为帅,大黎还不知是何种情形!”

“没有喻将军勇猛冲锋,赤漩的铁蹄早就深入到大黎腹地,哪里还有你我的清闲?!”

“说公主会给大黎带来劫难,我看没有公主殿下大黎三年前就已经是劫难连连了!”

“喻将军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帝都大街小巷的人谁不认识!他不过是性子直了些,心底是极好的,一向只有惩奸除恶,这就叫狂妄了吗?!”

“什么叫不轨不臣之心?公主殿下和喻将军最是忠厚贤良!朱雀大街上我亲眼所见,殿下为着救陛下身受重伤!”

西境胜战对大黎的影响远非缩在皇都里坐井观天整日谋划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腐.朽权贵可以想象,他们只觉得永昌公主声望大涨、喻将军威胁过重,却没有认真去了解这扬眉吐气的一战之后他们在民众心里的地位。

当然,要激起那么激烈的讨论,少不了人推波助澜,尽归门在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样的话当然也很危险,只会把永昌公主和定平将军架到高地,如临火炙。

但这是他们需要的效果。

喧嚣议论并没有扰乱琴曲的悠然。

喻尺夜听着曲子,手上也没闲着,把一颗桃子剥了皮,喂到练清竹嘴边。

练清竹张口吃进去,喻尺夜也咬了一口,道:“虞地的东西真是不一样,这桃好甜。”

琴声停了,练清竹摸到他的衣襟,抓住他一把拽到自己跟前,舌.头搅.弄了一轮,认同道:“果然甜。”

“咳。”后面有人出声表明自己的存在,姬随雁道,“两位是不是忘了还有一个人呢?”

喻尺夜本来的确有点不自在,听他这么一说,又按着练清竹的后脑勺亲了回去,亲完道:“谁让你在这里碍眼?”

姬随雁拿起一个桃子随便擦了擦,咬了一口:“我也不想啊,谁让我跟你俩是朋友呢?”

“帝都处处都是风波,实在让人难以轻松。”喻尺夜用拇指擦了下练清竹的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