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经(109)

作者: 崔九堂前 阅读记录

但见殿堂威然,汉王枢独自坐于空旷的高处,似在沉思,也似是无聊,她修长的手指正轻轻摩挲着一柄长剑,出神。

那是历代汉王的佩剑,剑号龙渊,锋利的剑锋散发着幽幽寒光,剑身烙印着汉国的图腾。

也许是祭祀前后斋戒多日又异常忙碌的原因,刘枢的脸庞变得有些瘦削,神情中也有一缕倦意,她静静的坐于王座,看着膝上的长剑,更有一种莫名的孤寂流连周身,不知这位年轻君王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忧愁呢?

长信宫灯燃着摇曳的烛光,大内侍闻喜站在角落的阴影里,因着是才搬迁过来,大殿中再没有其他多余的物件。

只这一瞥,郦壬臣便对殿内的布局心中有数了,如此不至于一头栽进去而手足无措。这个偷看小技巧,还是曾经兄长归灿教给她的。

她低头躬身走进去。

刘枢好像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一时竟没有注意到她进来。还是闻喜在一旁悄悄提醒,她才抬起头,将长剑收回鞘中,放回桌案的剑架上。

郦壬臣伏首拜倒,拜了四拜,恭呼王号。

她瘦瘦的身躯远远的跪在空荡的大殿中,那一俯一拜的姿态,恍然间叫刘枢以为自己眼花了,一瞬间忘记了说“起”。

刘枢忆起了很多很多年前,也有一位青年,向自己这般从容端正的行礼。

他们的姿态,很像。

如若不是早就知道那个女孩已经故去了,她险些以为他们会是兄妹。

刘枢见过无数人向她行礼,虽然都是同样的步骤,但人和人的姿态总不会全然相同,每个世家家族教导出来的孩子,都带着些自家的特点。

她瞳孔一颤,像是不敢相信似的,倾身细看,而再定睛看那殿下的白衣士人时,却又找不到半点相像的痕迹了。

她于是默默叹息。大概是受到祭祀情绪的影响了吧,才会眼花。

“齐国士人,前言事。”刘枢发话道。

郦壬臣起身往前趋行几步,在距离殿阶十步开外处停下,再跪下来。

觐见之前,宫人曾向她反复强调汉王的禁忌,其中一条,就是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十步以内。

刘枢瞧着她行礼的样子,道:“你这齐国人倒是对汉国的礼节熟悉的很啊。”君王扯出一抹懒散的笑,“竟叫寡人想起了一位故人。”

郦壬臣身躯一紧,俯身道:“勾起了王上不快的回忆,小人惶恐。”

“呵!你怎知是不快的回忆?”

“如果是快活的回忆,您就不会用‘故人’这个词了。”

刘枢一怔。

是啊,故人,听起来总是一个带着伤感的称呼呢。

两人竟一时都沉默了,大殿中有一种不正常的安静。

半晌,刘枢发话:

“汝可知直觐不成,是要付出的代价?”

“小人知道。”

“好,有胆子。”刘枢大笑,好像在真心实意称赞她的勇气一样。

刘枢转头对闻喜道:“那么就请相国大夫一同来听听这位齐国高士的大论吧。”

闻喜想了想,上前小声道:“王上,您忙糊涂啦,相国大夫前几日便去山阴祭祀山河之神了,如今不在行宫,这是典礼的一部分吶。”

“哦?”刘枢的眼中闪过一抹玩味的意味,转瞬即逝,“寡人倒是真给忘了。”

她的目光落回郦壬臣身上,笑道:“齐国的士人,看起来……你来的好巧啊。”

郦壬臣听不出这话中的褒贬,就道:“相国大夫不在,那么小人愿对王上言事,为王上建言献策。”

“不必!”刘枢霍然站起,说:“寡人想起今日还有好戏未看,不如你一起来吧。闻喜,备马!”

“唯。”闻喜虽然嘴上答应着,但其实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用眼神询问主子:什么好戏?他怎么不知道?

刘枢没理他,大踏步走出宫殿。

御马快速备好,她利索的上马,对紧随其后出来的郦壬臣说:“齐国的士人有什么高见,到刑场再说吧。”

刑……刑场?闻喜慌了,这不在日程安排中啊。

刘枢要去的地方,正是雍城刑场。她一甩鞭,骏马就如离弦的箭一样飞奔了出去。

除了汉王,任何人不得在行宫里骑马。闻喜只好带着郦壬臣和一众侍从在后面徒步直追,直到跑出宫外,才乘上马,追赴刑场。

而此时刘枢早跑没了身影。

第056章 观刑(二更)

雍城刑场。

待她们一串人终于气喘吁吁的赶到时, 刘枢早就施施然坐在观刑台上喝起热茶了。

她的身边陪同着一排雍城法吏和执刑官,以及雍城城宰和典狱司长官。打眼一看,基本上雍城刑法体系有头面的官吏都火速到齐了, 站一排,迎接君王的“突击视察”。

同时还有闻声而来的中郎将符韬,紧跟王侧。

闻喜一帮人呼哧呼哧的爬上观刑台, 满头大汗,跪拜行礼。

刘枢抬抬手,叫他们起来, 顺便瞥了一眼人群。这些雍城的官吏一个个诚惶诚恐的模样,礼数周道之至,但其中又有几人是真心呢?

刘枢并未亲政, 这代表着她还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

她的目光又移向后排的郦壬臣,一副汗流浃背的模样。

一下子上来这么多人, 本就不大的观刑台顿时显得有些拥挤,刘枢打发下去一批人,又朝人群中的郦壬臣招了招,下命令:“齐国的士人, 近前来, 好看看清楚。”

郦壬臣走出人群,应道:“喏。谢王上恩典。”

她顺着刘枢的目光朝台下看去,这一眼差点吓得她腿软。

上一篇: 月之暗面 下一篇: 横滨像素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