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经(140)
惊小脸一红,不知道该怎么答。
郦壬臣也笑笑,“无妨,不说出去就好了。”她定定的看着惊,“不过,你真的觉得王上不近人情?”
“那当然,她整天冷着一张脸,谁也不看一眼。”
郦壬臣又是一笑,“那么,你这几个月可受过什么欺负?那些打弹弓输给你的郎官们,他们可都是良家子出身,有没有挤兑你?”
“没有。”
“你一个新来的,那些老侍从有没有刁难你?”
“没有。”
说到这,郦壬臣与田姬相视一笑,继续说:“好,那么你想想,如果无人特意关照,这些事凭什么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惊张大了嘴,吃惊的说不出话来。
她不笨,已然明白了。
“是王上……原来王上一直在照看小人。”
郦壬臣见她懂了,就不再多言了。
她轻轻叹了口气,喃喃道:“王上是心细之人,也是心热之人,从小便是。”
郦壬臣从袖中拿出一迭竹简递给惊,“将这卷名单悄悄交到王上手中,不被任何人发现,可以做到吗?”
“保证做到!”惊郑重其事的点头。
高傒绝对想不到,郦壬臣会一笔一划的将名单誊抄两份出来。
同样内容的名单,交给不同人的手上,也会有不同的用处,利益往往是把双刃剑,就看谁是执剑者了。
她对惊说:“既然你已经做了汉民,当了郎官,便要忠于君王。”
“忠于汉王?”惊从没想过她这个郎官能做得长久,更没想过有生之年要忠于第二个人。
“没错,像忠于我那样,忠于汉王。假以时日,你会知晓,忠于她比忠于任何人都划算。”
毕竟,也许大仇得报之日,便是我生命终结之时了。
她咽下了这后半句话,没有说出来,起身离开了茅屋,在黑夜中像一缕白烟一样飘然而去。
在郦壬臣的心里,自己本就是从地狱里侥幸爬出来的孤魂,上天叫她多活这么几年,一定是为了让她来替家族雪耻,她实在想不出,除此之外她现在的人生还有什么别的意义。
第071章 外政(二更)
翌日天明, 王驾果真匆匆启程了,由于返还匆忙,便留下相国几人处理后面的事情, 刘枢率领一队轻骑先行返回沣都。
刘枢虽然很满意郦壬臣做出的功绩,也想在基层城邑多呆几日,可有一桩突发事件叫她不得不赶紧回去处理, 这件事关系着天下每一个国家——
齐国哗变!
这件事在昨日才传入汉廷,又加急连夜报给彭城的汉王与相国,目前只有汉国高层大夫知晓此事, 但过不了一个月,就会在全汉境传得沸沸扬扬,据说作为天下枢纽中心的郑国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状态了。
汉王的轻骑一头扎进王宫, 刘枢来不及更衣,就拿起一手资料, 一口气从头看到尾,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几个月前,老齐王薨逝,长公子臼继任, 可公子臼在朝中势力不稳, 心虚之余又担惊受怕,他继任后并没有任命众望所归的虞师大夫郦渊为齐相,而是第一时间任命自己最信赖的家臣为齐相,这举动引起了朝中很多大夫的不满。
然而,齐王臼的担心并没有结束,他为了树立德望, 急急忙忙颁布了一连串的改革措施,使本就不安定的王庭陷入更大的混乱, 同时,又轰轰烈烈的操办起了老齐王的丧事,大发讣告,于是天下九国的君王都郑重的派了吊唁大夫前去。
齐国王都淄城一时间风声鹤唳,老齐王的所有子嗣也纷纷齐聚淄城,参与治丧。齐王臼疑心不灭,竟在灵堂后埋伏精兵,欲随机而动。前来奔丧的公子栾也贼心不死,竟率亲兵前去参加典礼……
……
剩下的细节在奏疏中并未写明,看来汉国的使臣在当场也没有看清全部事情的经过,他只是如实记下了事情的结局:
在一片内乱中,公子栾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齐王臼,于先王灵前自立为新齐王,一个月后,齐国上将军晏无忌又以讨伐逆贼为理由率军攻破王宫,处死了公子栾。
一时间齐都群龙无首,侯爵割据,支持公子臼一派的晏氏主张立小公孙勉为新主,支持公子栾一派的莒侯却认为公孙勉年纪幼小,尚未成年,不堪大统,应另择成年的王室嫡系继任。
两边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刀兵再起。按照齐国的法制,凡侯爵都能带兵,晏氏与莒侯兵力不相上下,于是这一打起来便没完没了了。
随着各国使臣反国,消息便在全天下传开了。现在,莒侯和晏氏都以拥护齐王正统的名义向天下诸国发出号召,寻求支援。
而天下诸国的表态,也将影响齐国局势的走向,甚至影响天下格局。
“王上,您可要拟王命?”舍人在一旁问道。
大部分人都明白,虽然相国没有跟着汉王一同回来,但他一定早交代好了结论,汉王只要照做便可。
汉王的眉峰几不可察的皱了皱,随后说:“不急,召使臣来见。”
充任此次出使齐国职务的典客大夫来到宣室殿中殿,汉王又问他一些问题,叫他把奏疏中没有写明的细节汇报出来。
“……你是说很多卿大夫都趁乱逃出了淄城?甚至虞师大夫郦渊都不见踪影?”
“是的,王上,臣也是在那时候动身返回来的,先齐王的葬礼并没有办完。”典客大夫如实说道。
“去参与治丧的王子王女们呢?”
“他们一部分在内讧中被杀,一部分四处逃窜……嗯……还有压根没来得及抵达现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