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经(141)

作者: 崔九堂前 阅读记录

“竟有此事?”后半句话引起了刘枢的兴趣,“先齐王丧礼盛大,各方云集相应,诸王子王女中竟然还有第一日不在场的?是谁?”

典客大夫道:“是先齐王小女儿,现任即墨城的城主于,听说她是由于途中风雪太大,耽误了几日,葬礼哗变发生的时候,她还在路上呢。”

“王女姜于。”刘枢慢慢重复着这个名字,想了一会儿,“她现在何处?”

“这就不清楚了,有人说她吓坏了,走到一半又返回即墨去了,也有人说,她害怕兄长们之间的竞争会波及到她,于是逃往鲁国去了。”

刘枢低声道:“鲁国是齐国的联盟国,若她真逃去鲁国,那还不算笨。”

之后,汉王没再问其他问题。

她在宣室殿木制的回廊上来回踱步,一边思索,道:

“相国的意思是支持公孙勉上位,只因姜勉乃齐王最正统的嫡长孙,支持他总没有错,汉国距齐千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算选错了,我们也是站在礼法这一边的,日后新王即位,也不会过分苛责汉国……”

众人听到这一句,都心下默然,中书舍人润了润笔,准备开始记下这个意思。

然而刘枢熟视无睹,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可寡人并不认同。”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像为这个初夏蒙上了一层寒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噤若寒蝉。

汉王的龙靴有节奏的踩在木地板上,踱来踱去,节奏慢吞吞的,木板咯吱作响,如此气场叫众人都不敢吭出一声。

“想想看吧。”刘枢接着不紧不慢的道:

“若汉国支持了姜勉,就算他能继任,也不会感谢汉国,只会念着全赖他嫡长孙身份的功劳;若是旁人继位,则必然会怨恨汉国。

汉国与齐国并不接壤,即使有些小摩擦也不会动起兵戈,因而他们不必为这份怨恨付出任何代价,对汉国表示适当的怨恨还能展现出新齐王的强硬做派,从政治上讲,这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说放在十年前,甭管她这一番论点有没有道理,一定会有卿大夫冒出来劝谏她的想法,否定她的论述,并用一种请求的语气强迫她向相国的观念靠拢。

可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敢在刘枢跟前当面讲反话了,她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

“汉国不会支持任何人!”刘枢给出了她的结论,她停下步子,面向众人。

“无论是公孙勉,还是四处作乱的旁支王子,又或者是流离逃窜的王女,寡人都不会支持!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支持任何一方,都是在拿汉国的权能做背书。”

她讲完,瞧了一眼身侧,淡淡道:“舍人,记下来吧。”

王庭舍人手中的笔一抖,不敢下笔。

有卿大夫小声道:“王上,国政大事,是否需要三公会审?”

刘枢嗤笑一声,如今的汉廷哪里还有三公啊,只有高傒一人罢了。

于是她闲闲的道:“相国大夫又没有了解事情的全貌,若他今日与寡人一道多听一些事情,肯定会和寡人想的一样,你说是吧?”

“这……”

刘枢向前迈一步,学着那大夫的语气道:“相国大夫总是与寡人意见相通,政见合一,怎么会有分歧呢,嗯?”

这下彻底没人敢反驳一个字了。这句问的……谁敢说不是呢。

王庭舍人的笔在竹简上点了又点,眼观六路,犹犹豫豫。

“舍人!”大常侍闻喜忽然叱道:“做好你的本分。”

王庭舍人浑身一个激灵,心下一横,只好不管不顾的按照汉王的意思奋笔疾书起来。

旬日后,等高傒回到沣都的时候,使臣已经带着汉王的意思出发前往齐国了……

高傒不满是肯定的,但他不至于因为这个就和汉王翻脸,因为这类外交事情并不直接影响他的权力和在汉国内的计划。这事只能像一根鱼骨头一样卡在他的喉咙里,咽也咽不下,吐也吐不出,凭白恶心自己。

汉王似乎也很知道分寸,除了这桩外事,她没再对任何事指手画脚,安安静静地当她的闲散君王。

她就像一只乳臭未干的小老虎一样,游走在猎场边缘,时不时突然伸出爪子挠你一下,轻轻擦破对方一点皮,然后又若无其事的离开边缘。这虽然叫人心里不舒坦,但又没理由大动干戈的找她兴师问罪。

高傒嫌恶的吐出一口痰,在自己的府邸里打转,叫道:“前几日给散骑大夫看的名册怎么还没送回来?”

下人们都知道,这话唠叨的是他那位宝贝儿子高封。

高傒见无人回应,又喝道:“又上哪玩去了?去把那逆子叫来!”

一个时辰后,高封小心翼翼的进到自己家,瞧着老爹的脸色,请了个安。

高傒劈头盖脸就问:“彭城官吏调任的名册,给你看了好几天了,怎么还没弄好?”

高封摆出一副冤枉的表情,说道:“父亲,儿子这段时间可没有闲着,也是在做正事的。”

“你能有什么正事?跑哪去了?”

高封压低声音道:“儿子这几日都在王宫里。”

高傒瞪他一眼,“除了与你妹妹胡闹,你去王宫能有什么事?你这个做哥哥的赶紧催催她早日诞下王嗣才是正理!否则的话,你以为我这把年纪还能撑多久?”

高封小声嘟囔道:“生王嗣又不是一个人能干成的事儿,汉王从来不去妹妹那里,她怎么生?真为高氏着想,还不如不要这汉王了。”

“你悉悉索索的说什么呢?”高傒只听到他最后一句,一惊,伸手将人扯进屋内,怒道:

上一篇: 月之暗面 下一篇: 横滨像素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