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经(157)
末了,为了巩固自己之前苦心经营的人设,郦壬臣摆出试探的神色,问出一句:
“相国大夫,您交给小人的事情,小人必不负所望。可是,若之后有人为难,小人作为区区的沣都丞可不好自保啊。”
她旋即挺直腰杆,又补一句:“小人自齐国稷下而来,学富经纶,可不是为了只做这些事的。”
高傒瞧着她神色,在心中冷嘲,明白这年轻人不过是想要点好处罢了,还做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真可笑!高傒还在心里想,这些士人的心思啊,也真好猜。
高傒悠然转身,笑道:“你的本事,老夫当然知道。这京兆尹的位子,区博能坐,谁又不能坐了呢?你的才能远在他之上,我必不会亏待的。”
“谢相国。”郦壬臣俯首作揖。
两人离散而去,“勤政廉洁”的相国大人又去辛苦地视察了。
郦壬臣回到官署,开始盘算策略。
第079章 查账(二更)
郦壬臣回去后第一件事, 就是打着高傒的旗号到处查账,哪怕是之前她无权过问的大司农部与吏员档案那边,也都借故查了个透彻。
看起来高傒也是在暗中默许了这件事, 郦壬臣没费多大劲就走通了流程,同时也更深刻地搞清了沣都城内错综复杂的士大夫关系网。
废寝忘食半个多月,郦壬臣掌握了沣都府帑财货进出的源头与去向, 也深知税额奏销的漏洞:
首先,全国每个城邑每个季度向王廷缴税,或报销开支的时候, 沣都的办事机构总要收取一些“火耗费”,毕竟粮食和布匹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损耗,这部分损耗是不由王都负责的。如果某个郡不缴纳“火耗费”, 即便是报销正常的开支,手续和计算没有问题, 沣都这边也能给他无期限的拖下去,甚至不批准报销。
相反,如果某个郡守积极向沣都缴纳了“火耗费”,即便他治下城邑的财政亏空上百万, 沣都这边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将亏空推到下个季度再结算。
其次,汉国城邑多如牛毛,管理繁杂,每个城邑的钱粮都是自己使用,无人监督,只需要按年份向上汇报即可。
这几个弊政, 自高傒总揆百官时就有了,一开始是为了战争时期财务调度方便而设置, 也将就了这许多年,但久而久之也使得汉国吏治越来越浑浊。
更何况高氏当年为了斗倒归氏,拉拢更多的士大夫站在自己这边,肯定也是给予了他们许多好处的,这好处哪里来?显然不可能是高傒大发慈悲拿出自己的俸禄给他们。那么就只有吸国库的血。
国库有六处,唯沣都府帑这一处最好下手,势力范围都在高氏内部。
但再烂的假账也总有做不下去的时候。
而现在,当这些沉疴旧疾已经没法继续掩盖下去的时候,就不得不推出一个人来顶包了。这个人显然不会是高封,哪怕他做什么都一团糟糕。
这个人就是区博。
郦壬臣稍微查了查便明白了为什么高傒选择顶包的人是他,因为在高傒眼里,区博已经不大服管了。
去年的时候,王宫城门老化破损,相国府特批京兆尹一部分钱粮用以修补王都墙壁和王宫城门。应付这种政事,常规的做法是拿一部分钱款去修墙壁和宫门,最起码要样子上过得去,剩下的钱款就可以收入囊中了。
可是区博贪心不足蛇吞象,和高封一合计,竟然吞下了所有的钱款,根本没有修缮城池,连样子也懒得做了。而后夏季末某天,王宫霸城门夜间忽然垮塌,引发失火,火光冲天,烟熏弥漫,整个都城都望得见。
第二天沣都的老百姓自然到处打听发生了什么,这样一来沣都官员的形象在黔首们心中便打了折扣。
百姓们肯定会想:沣都的大夫们都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连象征大汉威严的王宫城门都会因为年久失修而垮塌?那些士大夫们到底怎么侍奉君王的?
虽然汉王在百姓们心目中流传的形象也不佳,但是她总归代表着大汉的门面和象征。
王宫可不是汉王一人的王宫,那是全大汉百姓的王宫!大汉门面,不容有失。这是连最低级士大夫都应该明白的共识。
高氏的执政能力因此受到了质疑和非议,高傒火冒三丈,狠狠斥责了区博。
区博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下这类事情了,作为高傒的连襟亲戚,他作威作福惯了。他和高封偷偷吞下的那些钱财,很多次都是据为己有,甚至没有与高氏利益团体其他人分享,这样一来,高氏内部的人也对他不满了。
再这么下去,高氏将变得松散,这是高傒最怕的事情。为了将高氏重新牢牢凝结在自己周围,是时候该表演一波杀鸡儆猴了。
在高傒的心中,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地位稳固更重要,当手下的某人不再好用,甚至起到相反作用的时候,哪怕是心腹亲戚,也毫不留情。
这也给郦壬臣敲响了一记警钟,高傒从来不是个念旧情的人,一旦触碰了他的核心利益,他绝不手软,连跟在自己身边二十多年的老部下都能杀,还有谁不能杀?他想动谁的时候,甚至连招呼都不会打。
郦壬臣埋头干活,办事非常利索,就这样不出一个月,七八条板上钉钉的罪证就已经钉在了区博身上。她顶头上司的仕途戛然而止,身家性命也像柳絮一样随风飘散。
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高傒要将她放在京兆尹身边做事,无非是更方便收集证据而已。
抄没家产,下狱治罪,斩首示众,群情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