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君他不太对劲(98)

作者:丛枳 阅读记录

秋雨如柱,雨珠在油纸伞上跳舞。闻昭小心地提着裙摆,看着地上的路,听着他的话,连连应下。没看到他的神情,也没注意到少年话里头的欲言又止。

杨氏站在府门外正看着下人套马车,身边的婆子眼尖,看到远处伞下的人,唤了声杨氏:“那不是咱们姑娘吗?”

杨氏循着她的视线看过去,一眼便看到了闻昭,“正是咱们灿灿,她身旁那位是何人?”

她轻“咦”了一声,“看着倒有些眼熟,在何处见过。”

她这边看着迎面而来的人,闻昭自然也看到了她,待两人走近,王徴将伞往上一抬,几人视线对上。

王徴躬身道:“大娘子。”

杨氏看清他的眉眼,这才恍然:“原来是王公子。”

她看看闻昭,又看看王徴,笑着道:“今日真是麻烦你送我们昭昭回来了,还请进府吃口茶,过会儿再送您回府。”

王徴说不必,“天色已晚,就不打扰大娘子了。”

闻昭这时已到了府门处,出了王徴的伞,闻言也抬头道:“进来吃口茶再回去也不迟。”

王徴粲然一笑,收了油纸伞,还是婉拒了:“多谢大娘子和姑娘的盛情,只是我家中还有事,今日怕是吃不了茶,改日必亲自来府拜访。”

见他始终不肯留,杨氏也不再挽留,只嘱咐他一路小心。

王徴颔首应下,躬身行过礼,拿着伞就要离去。

没走两步,他又回头,盯着杨氏好奇的目光,硬着头发对闻昭说:“今日着了凉,姑娘回去记得喝一碗姜汤。”

闻昭正低头看着鞋面的水珠,闻声抬头。

看着他柔和的目光,点了点头,礼尚往来地道:“你回去也记得喝。”

王徴笑着点头,又对杨氏微微颔首,便撑伞进了雨幕。

杨氏狐疑地看着闻昭和王徴道别。

她忍了一路,直到回到前厅,才憋不住地道:“灿灿,你同那王徴……”

闻昭手里捧着一碗姜汤,闻声将脸从碗里抬起,茫然地看着她:“王徴?今日多亏了他,不然我得淋雨回来了。”

杨氏索性坐在她身旁,笑着道:“我是说,你们二人相熟吗?”

“一般。”闻昭回答的不假思索,继而夸道,“他博学多才,有时义兄不在,我碰到问题同他请教过几回,很是耐心。”

杨氏笑意更甚:“我是说,你们二人之间……”

她眨了眨眼。

闻昭顿时反应过来她的意思,震惊之余,又被姜汤呛的咳个不停。

杨氏连忙伸手拍了拍她的背:“你急什么,慢慢说。”

闻昭缓过来,忙不迭地解释:“嫂嫂,你误会了,我同他之间……不是,我们两人,总之,我们清清白白的。只是今夜下雨,我又被雷声吓到,他才送我一程。嫂嫂,这可不能乱说,这不是误了王徴的清白吗。”

她这话一出,杨氏便知她没这个意思。

顺着她的背,笑着说:“是我误会了,我瞧他待你……”

“嫂嫂。”

“好吧,我不说了。”杨氏摸了摸她的脸,看着小娘子红红的脸颊,心里渐渐有了想法。

她看着闻昭吃完,字斟句酌半晌,才试探道:“灿灿啊,你心里对王徴怎么看?”

第 53 章

闻昭看着香饮子里倒映出来的灯火,侧过脸看向杨氏,很是无奈:“嫂嫂,你别乱点鸳鸯谱了。”

杨氏不赞同这话,捏捏她的脸颊:“什么叫乱点,这缘分是一早定下的,说不定你和王徴就是有缘呢。我瞧他就不错,长的俊朗,学识又好,家世也好,人品贵重,可堪托付。”

闻昭听着这些点评的话,脑中忽地出现另一张脸。

她压下长睫,心尖猛地一滞。

良久,才说:“我对他没有这些想法。”

杨氏看看他,见小娘子恹恹的,只当是她疲惫了,也没再打趣她,“早些回去歇下,瞧这脸蛋都瘦了。”

闻昭乖乖应下。

日复一日地忙碌着,日子悄然间流逝。

打那日见过王徴后,杨氏便暗暗地操心起了闻昭的亲事。

她是将她当成亲妹妹看待的,为她挑选良人很是用心,自己私下打听不说,还得徐贺钦替她参谋。

闻昭对这些事全然不知。

只是这日过后,王徴待她更亲近了些。因着杨氏的话,闻昭对他留了些心思。可没几日,王徴因族中之事休了几天,等他回来,见他待众人都是一副热络的模样,闻昭便再没当回事儿。

杨氏后来提了一嘴闻昭婚事的事,闻昭都以暂时没想法推搪过去了。后来见杨氏和徐贺钦都认真地替她谋划着亲事,昭心下过意不去,便拉着杨氏去了她的屋里头。

踌躇许久才说:“嫂嫂,不瞒你说,我其实……”

杨氏见她说不出口,接话道:“其实有一点喜欢王徴?”

闻昭摇头,索性全盘托出:“不是王徴,同他没关系。是我之前喜欢过别的人,只是如今明白我同他不会有结果。”

她沉默几息,长睫轻颤,轻声说:“但我,毕竟是真心实意喜欢过的……我暂且是没心思在情爱一事的。”

杨氏也沉默了,年少慕爱时的感情,实在难忘,之后她便暂且歇了这个心思。

……

进入冬季之后,京城冷的厉害,北风猎猎,屋里的地龙却烧地暖烘烘的。

侯府书房,裴清川披着外衣坐在书案前,垂眸看着案几上的一副画,这画足有两尺长,画心是一位女子。

青年神色温柔,案前灯火煌煌,昏黄灯光揉入他眸中,平添几分柔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