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超蚌的(72)+番外

作者: 敦敦敦尼 阅读记录

初时顾着起哄要考试重点的孩子们,注意力都被教授带跑了。

禹白溪讲述自己出生于中医骨伤科世家,在德国拿到医师证后却决定回国重新开始。

德国医学没有本科和硕士的区别,而是分为三个阶段:

临床前、学习各种基础课程,通过第一医师资格考试;

临床阶段有六个临床学期,接着参加第二次医师资格考试;

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再参加第三次医师资格考试⑥。

“中国骨科有着千年的历史积淀,20世纪初西医骨科在我国开始萌芽,192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成立我国第一个西医骨科专业组,1937年中华医学会总会在上海成立骨科小组,中国骨科开始了新思潮中的一次次追逐⑦,而在座的各位,你们,就是里面的弄潮儿、未来的领军者。”

猛灌一大碗鸡汤,瞬间燃起了学生们的热血和斗志。

祯珠听得入迷,不自觉绽放笑颜。

从禹白溪的角度望去,那朵好看的向日葵,只对着一个他。

下半节的课堂气氛很活跃,没有祯珠想象中血淋淋的画面镜头。

《数字骨科学》这门课上,她看到了生物3D打印在骨科研究领域的应用,为骨头的再生与修复开辟了全新的解决途径;

看到了手术机器人在骨外科的高难手术中如何逼真地模拟手术过程,推动了手术的精细化。

目前脊柱手术临床中,应用的商业化手术机器人系统SPINEASSIST,为脊柱融合术提供精确的方向导引,用于椎弓根螺钉手术和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手术⑧。

祯珠大致读完这些句子,对应起自己摔倒那天在医院,祯鑫与禹白溪讨论的话题。原来他们当时说的就是这些。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骨科领域并形成体系,通过数据,构建个体化数字人,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祯珠听不懂,但能感受到这份“化腐朽为神奇”,实在太厉害了!

眼前做这件事的男人,他更厉害,可他似乎不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意义如何重大的事情!

这仿佛是他与生俱来的使命。

“骨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希望大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熟悉骨科学不同病症诊断、治疗的基础知识。”

“书本的内容,是这门课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我不会在课上重复念这些文字。我的课,将会重点讲述各类临床案例、治疗方案和手术流程。”

“理论和临床经验,只是医者的一小部分。我们穿上白大褂,必须恪守医学生誓言。”

禹白溪严肃而郑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同学们,这才是我们要走的路。”

祯珠呼吸停了一瞬,心跳差点跳出胸腔。她发现,自己正在喜欢这样优秀的一个人。

更重要的是,喜欢?

诶?!!!

教室里忽然响起掌声,祯珠兀自回过神来,条件反射也跟着随众啪啪啪海狗拍掌。

“那现在,有没有谁愿意上台为大家做展示?”

哈???

祯珠僵住,谁能告诉她,刚刚在她分神的那会儿,禹大教授又讲了什么真知见解?

她这个人一向只能一心一用,大脑一旦投入某件事就会自动展开结界。

课堂鸦雀无声,瞬间又恢复到初讲课时冰天雪地冻结的氛围。

祯珠拼命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她特别想知道现在身后二百多位同学里有没有哪位英雄举手。

望向坐在教室门侧旁听的许助教,祯珠试图从他镜片的反光里瞄一眼现在课堂的情况。

一向不拘言笑、以严肃出名的禹大教授,居然抿唇笑了一下。尽管这个小动作一闪而过,但是全体同学都看到了禹大教授的“邪魅一笑”。

许助教背对着禹白溪,感受到学生群里的蠢蠢欲动,回头望了眼禹白溪,扶了扶眼镜。

祯珠也顺着他的动作看向禹白溪。

“就这位同学吧。”

头顶上方突然被一块巨大的阴影笼罩住。

祯珠舔了一下发干的唇角,不用抬头都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

啊啊啊!这个禹白溪,到底在搞什么嘛!

第35章 粉丝福利

禹白溪身材高挑, 走路的时候背脊尤其笔挺,气场凛凛、自成一派。

祯珠难得有机会,坐在位置上仰望此时静态的禹大教授。那居高临下的目光, 让她有种丛林里的懵懂小兔迷路遇到大狗熊的感觉。

禹·大狗熊·教授一手插在口袋里,一手虚扶讲台边缘,任由她看:“就这位同学吧。我们复习一遍颈椎病的体格检查试验。”

试什么验?

祯珠背脊一绷, 无可避免地紧张起来。

她向来做惯老实的好学生,对老师的角色有种天然畏惧。

“我吗?”

她艰难地应了一声,最后挣扎一下,看能否当个漏网之鱼。

渔夫毫不留情收网:“对, 就是你。”

祯珠迅速看向一旁听课的许助教:求助的眼神.jpg

许助教点点头,示意她放松。

祯珠头脑一片空白,忐忑起身, 却瞥见禹白溪嘴角微勾, 心情很不错的样子。

禹!白!溪!

逗她就这么开心么?!

祯珠脸上一热, 腮帮子鼓了鼓, 暗中磨牙霍霍。

自从瞥见他眼底那抹戏谑后,“恶”从胆边生, 某人顿时就不怯场了。

“坐这儿吧。”禹白溪把凳子面对课堂放好, 边说边挽袖口。

祯珠抬头看去,男人背对着光源, 光线顺着他的轮廓描绘出一圈光晕。

这一幕仿佛时光倒流, 想起初次在禹济堂见到禹白溪的场景:他也是摆张凳子对她说, “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