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华妃重生被读心,后宫娘娘都炸了(149)

作者: 苏寒舟 阅读记录

皇后对皇帝的防心,可以说已经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

也不能怪她这般谨小慎微,毕竟皇帝的心思摆在那里,若被他发现年世兰用心声反向引导,他顺藤摸瓜。

年世兰、皇后,甚至所有与翊坤宫走得近的人,不管交好与否,都得死。

所以,与其将力量分散,提高自已的风险。

倒不如蓄力一击,一次性将人送走。

傍晚时分,小乐子将外头打探来的消息,一并告诉了孙妙青。

“走吧,咱们去勤政殿,给皇上请安。”

寒英谨慎道:“小主上次出事,也不见安小主替小主您说话,小主这次何苦如此替她费心?”

孙妙青轻轻摇着扇子,长叹一声:“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但凡跟剧情有丝毫偏差,她也不敢贸然犯险。

可皇后前脚离开勤政殿,后脚华贵妃娘娘便去了。

完全相同,便是送上门的人情,她不要白不要。

入夜,勤政殿掌灯。

皇帝正准备打个盹儿,苏培盛进来通报,说孙答应来了。

美而不自知,美之更甚,蠢而不自知,愚不可及。

她才安分两日,又作什么妖?

“打发她回去。”

“是,皇上。”

苏培盛刚退一步,又被皇帝叫住。

“等等——”

今儿午后皇后来过、接着华贵妃来过,这时候孙答应又来了。

未免也太巧了些吧?

事出反常,必有蹊跷。

“让她进来。”

“嗻。”

孙妙青进门这几步路,皇帝一直在努力回想年世兰的心声。

她似乎除了抱怨自已偏心旁人,说些拈酸吃醋的话,也没有旁的。

“参见皇上。”

“你来了。”皇帝斜撑着脑袋,手轻轻一抬,“快起来。”

孙妙青瞧着皇帝面容疲倦,“案牍劳形,嫔妾来得似乎不是时候。”

“不知不觉批了一天折子,那些老头子有事没事写一个折子来啰嗦,叫人心烦。”

这话仿佛是个机关,瞬间激活剧情。

一模一样。

“朝臣职责所在,皇上不必苛责。”

孙妙青瞧了眼旁边的团扇,伸手拿过来,“何况时有美人来探望,红袖添香在侧,便是再难的国事,想必皇上也不觉得烦扰。”

她将团扇一摇,“好香。”

皇帝还是很喜欢女子一心为他的,所以这些酸话,听得他很高兴。

他便也愿陪着玩笑两句。

“妮子愈发刁滑,是朕太过纵你。”

“嫔妾本就不如贵妃娘娘善体君心,只会惹皇上生气。”

孙妙青声音娇俏,本就是有意调情,十七岁的小姑娘将身一转,皇帝瞧着可心,伸手拉她过来。

她顺势坐在皇帝身边。

皇帝问她如何知晓华贵妃来过,她依样画葫芦,说扇子上的香味是天宫巧。

此香制作不易、可用者不多。

见微知着地推出华贵妃。

皇帝让她进来,便就是多了个心眼的,几句话间,皇帝说:“真实什么也瞒不住你。”

“皇后前脚刚走,华贵妃便来了,都是为了同一件事。”

孙妙青用团扇替皇帝摇着风,“可是为安大人通敌叛国之事?”

皇帝抬眸时,眼底一抹凌厉,因光线不明而瞧不真切。

“正是。”

他想知道孙妙青要说点什么。

“那么你呢?你又是为何?”

孙妙青自然不晓得皇后和年世兰来,都是为了中元节的事情。

而且两个人还好一番“明争暗斗”。

皇后暗戳戳说贵妃行事懒散,想让皇上好好管管。

华贵妃的更是明显,那些个告慰将土、后宫妃嫔尽孝心的想法,她本该先告诉皇后,却一字不提,到皇帝面前来显摆。

分明是说皇后考虑不周。

没人提安比槐,甚至连年羹尧,都是皇帝先提及的。

“让嫔妾来猜上一猜。”

孙妙青开始了自作聪明,她将甄嬛的原话稍作改动,仍是皇后要放过安家、华贵妃要重处安家的意思。

皇帝看着她的背影,又问一句,“那么你呢?”

孙妙青同样一句后宫不得干政,仍是甄嬛那段话。

朝政一向是皇帝的雷区。

他一开始便是听到年世兰的心声,疑心甄嬛干政,所以毫不犹豫送她去了碎玉轩,只是没能扛过纯元带来的诱惑,才宠了她。

七夕夜宴,四阿哥的出现,他再度因为朝政,冷落甄嬛至今。

眼下,孙妙青句句不涉朝政,句句以史明政,看似聪明,却是实实在在在皇帝的雷区蹦迪。

她努力跳进皇后和年世兰为她准备好的深坑,不遗余力为自已的死路做铺垫。

皇帝面上自然什么表现都没有,只说会明查安比槐之事,必不会牵连无辜。

翌日,中元节。

经过一天的各种法事法会,天黑后,皇帝带着妃嫔、王室宗亲,以及他两个儿子,到了御湖边。

第132章 皇帝起杀心

内务府已经按吩咐,提前准备了河灯。

油纸扎的莲花灯,中间插着一小截蜡烛。

皇帝皇后先后放下一只灯,那是为国祈福。

轮到年世兰,她大声说着为沙场将土送行,而后放灯。

接着便是妃嫔,各取一灯、诸位王爷与自家福晋共放一灯。

大家分别许下心愿,轮流将灯放进水中,手轻轻一送。

莲花灯载愿远行。

满月落入御湖,河灯如星。

年世兰转身向皇帝请求,说想要再放一个。

皇帝好奇她心中所求,点头允准。

上一篇: 全京城都说她高攀了 下一篇: 卿不识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