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妃重生被读心,后宫娘娘都炸了(203)
“回皇后娘娘的话,嫔妾并不知今日发生了什么,只是嫔妾听说,熹嫔素日在自已殿中,对后宫众人多有怨言,并非表面那般温和。”
祺贵人已经后悔自已方才那冒失一跪,生怕惹火上身,这时候道:
“嫔妾可以作证,嫔妾与熹嫔同日进宫,皇上不过多宠幸臣妾几次,没想到熹嫔私下便多有咒骂,嫔妾不愿交恶,几次去她宫里请安,在门口都听到她辱骂皇贵妃。”
“说什么嫔妾巴结皇贵妃、皇贵妃暗中捣鬼,让皇上宠幸嫔妾,不宠幸她之类的话,杯盘茶盏都砸碎了不少。”
敬妃一向寡言少语,“难不成咱们都被熹嫔的表象蒙蔽了?”
轻易不肯开口的人,偶尔说上那么一两句,份量自然是与旁人不同的。
后宫女人总是愿意争圣宠,皇帝疑心熹嫔年轻,失了分寸。
太后忍不住看了敬妃一眼:她从前受了年世兰那么多磋磨,不至于帮着年世兰说话吧?
熹嫔确实没有当着任何人的面说过任何人坏话,但后宫确实有传言,说熹嫔不满祺贵人得宠,多有怨言。
谣风从何而起,无人知晓,大家确实都听到了。
妃嫔议论纷纷,熹嫔大声喊冤。
皇后厉声喝止:“欣贵人所说之事尚无确凿依据,你们素日就爱人云亦云,本宫不许你们到处乱嚼舌根。”
皇帝甩着佛珠,“人云亦云?你是说欣贵人所言, 宫中早有议论?”
皇后总还是要贤惠的,大局已定,她以退为进,“宫中女子长日无事,往往捕风捉影,惯会以讹传讹,皇上不必放在心上。”
周宁海此时将头磕得咚咚响:“皇后娘娘奉命照看我们娘娘的胎像,该是知道的,我们娘娘极其重视这一胎。”
“太医开的安胎药都是定时定点、一滴不落的喝下。”
“娘娘平日最爱吃蟹粉酥,得知有孕以后,一口都不碰。”
这点皇帝那是深有体会。
“太医说多走动对腹中胎儿有好处,只要天气晴好,娘娘都去御花园散步,片刻不敢耽误。”
“皇上!求您为我们娘娘做主啊!”
年世兰痛苦的哀嚎再次从里面传出来。
太后疑心今日之事,是皇帝指使熹嫔所为,又疑心是皇后在背后推波助澜。
事发太突然,谁都没有准备。
但不管背后是谁所为,能替太后解决年世兰这个祸患,太后都乐见,她瞧皇帝有心保熹嫔,便道:
“哀家听着,此事都到目前为止,都是揣测之词,缺乏人证,倒不如等皇贵妃生完孩子、再行定夺。”
皇帝觉得此举甚好,他点点头,“一切总得要等皇贵妃醒……”
端妃咳嗽着,从人群出来。
皇帝看了眼,“你身子不好,可是要先回去?”
“皇上方才不是问臣妾为何来此吗?咳咳……”端妃福了福身,“因为御花园的事情,臣妾都瞧见了,所以不能不过来。”
一向稳如泰山的皇后,心里捏了把汗。
敬妃心跳快了两拍。
甄嬛和沈眉庄的手彼此握紧。
太后大喜过望:死敌出手,皇贵妃这次是真的生死难料了。
第178章 敌我大混战
殿中的哀嚎是装出来的。
年世兰并未惊胎,所有一切都是她谋划的。
不得不说,这一局布得很有年世兰风格,和前世嫁祸甄嬛给温宜下药一样,动机不全、证人全是她自已人,处处是漏洞。
皇后初进内殿瞧见年世兰面色红润躺在床上,时而喝口水、时而唤一声,也吓了一跳:她这个胆子也太大了!
竟然以身入局,明晃晃嫁祸!
不过这也不能怪她,能力如此,性子不仅直,还急。
前世沈眉庄假孕被禁足,她从曹琴默这里知道甄嬛偷偷去探望沈眉庄,连求证都没有,便火急火燎过去给自已找了个大亏吃。
这辈子晓得钮祜禄氏将成大患、自已又恰好有法子能够应对。
如何肯等?
年世兰同皇后说过,大清皇后除了她,谁也担不起,必定说到做到。
自然,除了替皇后除钮祜禄氏这个祸害,年世兰也存了一份私心。
生孩子是一只脚站在鬼门关,翊坤宫的人眼睛再亮,也架不住后宫这些八百心眼加持的女人,尤其还有寿康宫那个老的。
宫中人来人往,随便哪个人动了什么歪心思,在她生孩子最脆弱、宫里最混乱的时候,在汤药、工具、热水里动个手脚。
两辈子了,她……也想见一见自已的孩子啊。
哥哥们进不来,年世兰需要有人保护自已,皇帝不可靠。
后宫地位、智计、医术综合最强的,就是皇后。
这是她拉拢皇后的手段。
在这之前,她赏赐、腹诽,引导所有人、尤其是皇帝,将注意力都放在瓜六身上,这样出了事,皇帝眼中,自已也是那个“倍感意外”之人。
加上人人都晓得自已重视这一胎。
没有人会怀疑是自已陷害了熹嫔。
年世兰怀着孩子,也想为孩子积德,不对熹嫔动手,可谁让她是皇帝的棋子呢。
有些事没办法,自已不针对她,来日她必将为了家族针对自已。
皇权之下,她们这些后宫女人,有时候,是没得选的。
熹嫔今日之所以能来,其实也是多亏了皇帝为熹嫔费心筹谋,若没有他利用瓜六为熹嫔铺路,此事也未必如此顺利。
当然更多的,还是曹琴默在背后的努力。
同在一宫,说话也方便,曹琴默拉着祺贵人的手,语重心长说过,“同为满军旗大姓,凭什么有的人就是嫔位,而妹妹入宫就只是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