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妃重生被读心,后宫娘娘都炸了(204)
祺贵人这个人心气儿也高,低人一等也就罢了,她低了两等,得了连日专宠和晋位,她便有意无意在熹嫔面前炫耀。
熹嫔为人,的确是个能做大事的主,刚入宫便友善各宫,面对祺贵人的挑衅,她微笑带过、不予计较。
可是流言蜚语从来不在意真假,曹琴默与欣贵人闲聊,说熹嫔表面风轻云淡,没人的时候,在自已宫里又是砸东西、又是出言诅咒。
高门小姐大多心高气傲,哪里受得了这份气?
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不管信不信,这话是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轻易传开了。
便是这个时候,日前被人欺负、得了熹嫔帮助的好心嬷嬷告诉熹嫔,皇上原本头一晚便要宠幸她的,但是去了趟皇贵妃那边,就改变主意了。
皇贵妃这个人最是小气。
熹嫔美貌端庄、才学渊博,还没入宫便得皇上偏宠,惹恼皇贵妃了。
头一日觐见,明明熹嫔位份更高,皇贵妃却给当时还是常在的瓜尔佳氏赏赐更重,便足以说明一切。
家族的嫡女亦需承担家族的责任,熹嫔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从小便是为了家族而活。
她对皇帝并没有什么情爱,甚至能够明白自已是棋子,哪怕将来要替皇帝动手,她也不会拒绝。
但不是现在。
所以她在好心嬷嬷的指点下,来找皇贵妃。
凉亭之中,熹嫔言语尽可能卑微,可谁知皇贵妃忽然说肚子疼,宫人紧急将皇贵妃抬回去,没过多久,皇贵妃惊胎的消息便来了。
她心知今日百口莫辩,惊慌不已,手足无措之际,也是那个嬷嬷定了她的心,让她脱簪待罪,先稳住皇上。
只要皇上愿意信她、帮她,她就不会有大碍。
熹嫔还是初来乍到、太年轻、经验不足,她当嬷嬷是救命稻草,甚至都没有细细考虑,这个嬷嬷怎么就这么巧,来永寿宫。
就这么素衣来了翊坤宫。
内殿之中,太医们跪在屏风外,颂芝站在门口替娘娘细听着外头的事,眼看局势已定,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端妃来。
这个毒妇!处处与本宫作对,怕是要坏事!
年世兰躺在床上,瞪了眼颂芝:谁让你们放她进翊坤宫的?
皇后也是今日方晓,前因后果还没有细细问清,事前全无准备,此刻什么忙也帮不上。
曹琴默觉得这不可能,她配合娘娘,诱人过去,自然会躲在暗处观察,以防万一。
沿湖并无一人,端妃这是要作伪证?
她微笑关切道:“端妃娘娘一向身子不好,甚少出宫门,今日风大,湖边又湿又冷,只怕站久了身子也吃不消吧?”
站久了吃不消,以她的身子骨最多便是路过。
曹琴默的意思是:路过,岂能看清?
这话一出,端妃的证词可信度便大大降低了。
“且不说湖岸离湖心亭远,端妃能不能瞧清,端妃与皇贵妃娘娘不合,大家都是知道的。”
丽妃看不懂局势,却很清楚皇贵妃与端妃的过节。
她目光似两把利箭射向端妃,“你这个时候站出来,摆明是要颠倒黑白、跟皇贵妃作对。”
“放肆!”
太后喝道:“哀家和皇帝还在这里,谁敢撒野?”
丽妃只是有股子莽劲儿,还没到胆大包天的地步,她闭嘴。
“咳咳……”
端妃虚弱蹲下,表明态度,“臣妾的性子,太后娘娘和皇上最是清楚,「是」便是」「是」、「非」便是「非」,绝不敢有半句虚言。”
“朕知道,坐!你这身子何必跪来跪去的,坐着说便是。”
皇帝握着佛珠的手连连抬起,他这是为端妃撑腰了。
“太后皇上也最是清楚,臣妾最喜欢孩子。”х
端妃言辞恳切,“宫人来报,皇贵妃惊胎恐难产,臣妾担心还来不及,难不成要为了些陈年误会,故意在这个时候中伤谁?”
好一个「陈年误会」!
为了个「陈年误会」,她上辈子蛰伏数年,罔顾自已害了年世兰腹中子的事实,与人勾结复仇,杀了世兰。
这会子倒是装得情真意切。
皇后看向端妃的眼神,愈发戒备:本宫素日倒是小瞧她了。
太后颇有些赞许:用孩子来淡化与皇贵妃的仇怨,提高自已言语的可信度,此举很是明智。
欣贵人顶风而上,“端妃娘娘既然瞧见了,为何开始不说,却要等到这个时候才讲?”
“咳咳……”
端妃不疾不徐,四两拨千斤,道:“太后娘娘、皇上,周宁海和熹嫔方才陈情,臣妾立刻出来,还是晚了吗?”
皇帝晓得欣贵人先前因为失足小产,此刻多少有些感同身受,可再感同身受,也不能失了规矩。
他眼含警示看向欣贵人。
欣贵人无所畏惧,还想再说,站在她旁边的甄嬛总觉得不对劲,她暗中拉住欣贵人。
皇帝下巴微抬:“无妨,你说你的。”
他对端妃道。
第179章 天大的漏洞
众妃嫔的质疑,是变相的成全。
太后和皇帝罔顾事实的偏心,也会变成埋自已的坑。
端妃缓缓道:“臣妾本是站在湖岸边假山旁看风景,那边是离湖心亭最近的……”
位置没错。
太后、皇帝皆点头认可。
“臣妾瞧得真切,皇贵妃与熹嫔进了凉亭,颂芝离开,周宁海和熹嫔身边的丫鬟紧随其后,背对凉亭而站。”
“熹嫔跪在皇贵妃脚边,大抵说了什么,皇贵妃直接起身,谁知这个时候。”
端妃缓了口气,继续道:“熹嫔猛然站起身,也不知碰没碰到,皇贵妃毫无预兆地倒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