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201)
陈柱送一条给大哥,二哥家也送了一条,其余留着自家用。
马上冬祭,族中要祭祖,自家肯定要出供品,有这些鱼足够了。
唐氏见儿子捕到这么多,高兴的不行,忙腾出一只水缸放鱼。
族长背着手走过来瞧了瞧,好奇问:“你们都是怎么捕到的?”
陈柱呵呵笑道:“姜三哥有鱼饵,撒下去鱼就都跑过来了。”
“什么鱼饵这么神?”族长有些不信。
陈柱撩着水洗手。“姜三哥说是用碎金耳加了麦麸,大鱼特别喜欢吃。”
族长点点头,低头看几条大鱼在水缸里翻腾。
顿了会儿,问:“四郎,你的金耳种菌还有多少?”
“大概一百罐。”陈柱接过老娘递来的布巾擦擦手。
族长又问:“明年能分出多少株?”
“四百株应该可以。”陈柱道。
族长沉思片刻,说:“四郎,你大哥二哥家的金耳都毁了,等明年分株时,就分给他们每家一百吧。”
陈柱一愣。
唐氏听老头子这么说,嗖地跳起来,怒道:“凭啥?我儿子辛辛苦苦培育的种菌,凭啥分给那两人?”
族长不悦:“什么那两人?那是我儿子,四郎的嫡亲兄长!”
“呸!”唐氏冷笑:“我柱儿躺炕上那会儿,可没人觉得他是人家的嫡亲兄弟!哦,这会儿倒是序什么嫡亲兄弟了。”
“你!”族长快被老妻给气死,一甩袖回屋。
唐氏冷哼一声,将儿子拉到一旁道:“别听你爹的!当初你出征,咱娘几个在家可没少受人家磋磨,一家子煮鸡蛋吃,独独不给咱娘几个,还说鸡蛋不够。我可怜的小妖,就这么眼巴巴瞧着他那些堂哥堂姐吃鸡蛋。哎呦,我想起来这事儿就憋的慌。”
陈柱见老娘又絮叨,无奈道:“娘,这事儿就别提了,给妖儿听到不好。”
“有啥不好!”唐氏白了儿子一眼:“不给他说明白,以后人家拿他当好欺负的傻子。”
陈柱叹口气,没再说什么。
自家与大哥二哥家恐怕不会和睦了。
吃过午饭,唐氏牵着小孙子往姜家去玩。
唐氏交代小孙儿:“回头好好跟樱宝玩儿,不能欺负她知道么。”
妖儿点点头。
“还有啊,别忘了把奶奶给你的绢花送给樱宝。”唐氏笑眯眯叮嘱。
小妖眨眨眼,不明白奶奶为啥总让自己送东西给樱宝,还让自己跟她玩儿。
其实自己更喜欢跟姜杰姜武一起玩。
走进姜三郎家院子,唐氏喊一声:“春娘在家吗?”
春娘连忙跑出来:“呦,是唐婶儿,快进来。”
唐氏牵着小孙子走进屋子,目光扫一圈,没见着仨孩子,笑眯眯问:“我家妖儿非要来找樱宝玩儿,怎么没看到她呀?”
春娘搬来竹椅子请唐氏坐下,说:“宝儿在屋里写字呢。”
“哎呦,真是个好学的孩子。”唐氏轻轻拍小孙子一下,“你看樱宝多勤奋,以后要多跟她学学才行啊。”
春娘笑道:“妖儿还小呢。”
“不小了不小了,妖儿只比樱宝小两三个月,这一长大就不算什么了。”
唐氏在竹椅上坐下,对小孙儿道:“去找樱宝玩吧,哎,春娘你不知道啊,妖儿可稀罕樱宝了,整日吵着要过来找她玩儿呢。”
正要往里屋去的妖儿转过头,想告诉三伯娘他并没有,但被奶奶瞪了回去。
妖儿瘪着嘴跑进樱宝屋子,果然见她正趴在炕桌上写字。
另一张炕桌上还趴着姜杰与姜武两个。
“姜杰,姜武。”妖儿开心地朝他俩挥挥手,想了想,从小兜兜里掏出一对儿绢花,“给你们戴。”
姜杰姜武能在这时候瞧见一个来访的小伙伴,很是高兴,连忙让他也上炕来。
于是,三个男娃娃坐在炕上开始谈论绢花怎么戴最好看。
“我二堂哥戴在耳朵边,就像这样,他跟县城的人学的,县城里的人都这么戴。”
“我阿爷过节的时候才戴,他戴在帽子上。”妖儿用小手比划。
“我爷爷从来不戴花,但他过节的时候敷粉。”姜杰道:“这朵花就给他戴吧。”
妖儿和姜武表示赞同。光敷粉不戴花多难看呀。
樱宝将一篇字写完,搁下笔,无语地望向这三个讨论戴花敷粉的男娃娃。
“姜杰姜武,你们课业写完了吗?”
姜杰与姜武一缩脖子,不再言语。
樱宝又问妖儿:“陈伯仲,你的课业也写完了?”
妖儿悄悄朝姜杰身后挪了挪,用小手捂住眼,从手指缝偷瞧对面女娃娃。
她好可怕,比夫子都可怕。
偏偏奶奶还说她可爱,让自己找她玩儿,明明她一点都不好玩。
第一百六十七章:天仓节
腊月之后便是新年,过了正月十五,到十九这天家里开始蒸糕,准备天仓节的食物。
天仓即添仓,意思家里粮仓饱满,丰衣足食。
春娘与两个嫂子用米面麦面豆面等,捏成元宝,锅,包袱,羊,牛,鸡,狗形状的灯盏,放笼里蒸熟。
之后取出,在灯盏形状的蒸糕内放入一根根棉线,再倒入一点点蓖麻油。
夜晚,姜家人点燃一个个面灯米灯,摆放在家里各个角落,寓意人丁兴旺,五谷丰灯(登),家畜满园。
第二天一大早,姜家男子全部出动,挑水的挑水,挑土的挑土,水倒进水缸,土培在圈放好的芦席粮匝外一圈。
再将家里粮袋里的粮食都倒进粮匝里,一直到粮匝被填满,粮食高高堆起一个尖顶,寓意富足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