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214)

作者: 久l久 阅读记录

“小樱宝有心了,县城离你家挺远的,来一次不容易吧?”吴老爷子笑着询问。

“很容易呢,我家在县城买了院子,弟弟下半年就会来这里求学,以后会经常往返。”樱宝道。

“你弟弟?”吴老先生打量下樱宝,不过四五岁的模样,那她弟弟才几岁,竟要来县城求学了?

樱宝笑眯眯道:‘我弟弟快五岁啦,他可聪明了,已经能默写整篇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

“哦?”吴老先生一听四岁多的孩子竟能默写这么多整篇文章,不由起了好奇之心。“那你下次进城的时候带他过来让我瞧瞧。”

“好呀。”

樱宝见自己该说的差不多说完,便从背着的包包里扯出一包金耳,递给吴老先生,“这个就是我家种的金耳,可以养身补气,您一定尝尝。”

吴老先生身体瘦弱,气色不太好,也许自己的金耳对他有点帮助,但老年人吃这东西不能加糖,否则适得其反。

“吴爷爷,你吃的时候最好不要加饴糖,效果会更好。”樱宝叮嘱道。

吴老先生笑着点头:“多谢小樱宝,等你下次来,吴爷爷也送你一样东西。”

这时,吴瑞匆匆跑来,怀里抱着一个包袱。

包袱里是他刚从外头买的小儿玩具及一些笔墨纸砚。

吴老先生将包袱交给樱宝,“这是老夫给你的小玩具,拿去玩吧。”

“谢谢吴爷爷。”樱宝欣然接过包袱。

吴轼问:“樱宝,你们准备现在就买铺子?”

樱宝点头:“是啊,就是不知哪里有铺面出售。”

“要出售的铺面都会在牙行登记,你们跟吴瑞去牙行找找看吧。”吴轼道。

“那太好了。我们这就去瞧瞧。”

樱宝与老爹起身向吴道子与老爷子告辞。

送走姜家父女俩,吴老感叹道:“这小娃儿果真聪慧,九郎,你也该成个家了,以后生个这样的儿女,我与你娘便是去了地下也能含笑九泉。”

吴轼没有言语,又拿起一个桃子吃起来。

吴老见儿子不说话,知他不喜听这些话,于是转而问道:‘关于去年匪患的事,府城那边怎么说?’

吴轼笑了笑:“功过相抵。”

年前官员考核,王太守发了一封信函过来,告诉自己,匪患源头虽不在琴川县,但给周围县乡造成不小影响,圣上震怒,责令州府彻查地方官员是否渎职。

所以哪怕自己极尽全力抵御流匪,他不仅没有被表彰,还被州府太守一通斥责警告,幸好他之前有发现棉花输送棉籽的功劳,才不至于被降职或罢免。

说起来惭愧,这棉花的事还是小樱宝告诉他的。吴轼等于间接受了女娃娃一个恩惠。

吴老沉默片刻,拍拍儿子的肩:“如此也是万幸了。”

他看一眼两筐果子,笑道:“琴川县也不是一无是处,那个小娃娃家乡就很不错,只要你稍微扶持一下,年底功绩考核必然能通过。”

吴轼自嘲一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官场他着实适应不来。

即便小小县衙也各种勾心斗角,主薄,县尉各怀心思,恨不得自己这个县令早早被罢免,他们就可以独揽大权。

那次剿匪,县尉阴奉阳违,使流寇数量逐步壮大,最后竟纠结两千余人围攻县城。幸好自己早早应对,又向好友的儿子去信求援,这才免于祸事发生。

那次匪患,他想起来就后怕。

一旦县城被攻破,不仅全县百姓遭殃,自己一家更是会受到牵连。

之后他的老父亲不顾年迈体弱,千里迢迢赶来琴川县,只为了帮扶他这个不孝儿子。

吴轼扶额,觉得自己这官做的既窝囊又丢脸。

他一个快三十的人,竟然还要六十岁的老父亲赶来看护。

吴老瞅儿子一眼,忽然道:“过阵子你娘与你姨母也过来,你姨母带着你表妹去江临路过此地,到时候你可要好好接待。”

第一百七十八章:有缘

吴轼瞬间明白老爹的意思。

姨母家的表妹,唉,还是算了吧。

当初人家没看上自己,这会儿也不可能看得上,爹娘真是乱操心。

吴轼摸摸脖子处的瘤子,原先有鸡蛋大小,这会儿小了一半。

那孩子果然不是自吹自擂,她竟真的能治好这病症。

自己求医问药多年都没起色,没想到被个几岁小娃娃的一罐药丸子给治好了。

吴道子面露微笑,转头四下寻找,结果没找到想要的东西。

咦?小樱宝好像没拿药丸子出来,难道她忘了?

吴轼瞟向老爹手边的那包金耳。

不会那包金耳原来是给自己的吧,见自家老爹在,便拿来借花献佛。

吴老爷子见儿子一双眼紧盯自己手边那包金耳,下意识将小包拢在手里,还瞪了儿子一眼:“看什么看!这是小娃娃送给你老子的。”

吴轼摸摸鼻子,尴尬笑道:“知道,我又不抢,您紧张什么。”

樱宝与老爹跟随吴瑞去了牙行。

牙行属于县衙的一个部门,整个县城的买卖典当都必须在此登记报备。

吴瑞带两父女来到房屋登记的办公室查问,看看有没有位置好一点的商铺出售。

牙役见是县令身边仆人带来的人,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给姜三郎推荐临街铺面。

最后樱宝挑中县学对面的一个铺子。

这里虽说离闹市中心有些距离,但也不算太偏僻,离家还近,而且不远处就是高家客栈。

樱宝与老爹都很满意,于是牙人带他们去看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