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27)

作者: 久l久 阅读记录

樱宝无语,好奇问:“我不生气,但你能告诉我,为啥送东西给我么?”

她自认自己不是万人迷,即便身边有呦呦这个大杀器,也不可能让村里所有孩子都来给她送东西,送的还是十分精贵的鸡蛋和面饼子。

要知道,村里富裕的人家不足三户,能吃饱饭的也就四五户,余下大半都是半饥半饱,勉强度日。

他们怎么可能将家中最值钱的东西拿来送给外人?

“我…我…爹娘让送的。”小男孩抽抽噎噎道:“说…说只要你吃吃了咱家东西,以后就…就能福啥咱家……”

樱宝:......

她大概明白啥意思了。

回到家,樱宝将东西放在桌上,去洗了洗手,又拿布巾擦擦衣襟,这才坐下叹气。

上辈子她也没遇到这种情况,真不知该怎么处理。

这些东西也不知是谁家送的,因为好多孩子她都分不清哪家归哪家。

算了,等爹爹回来再说吧。

...

这会儿,姜三郎已经跟两个哥哥沿河去了另外地方,试图寻找捕鱼的最佳位置。

因小陈村河段两岸聚集太多村民,他们根本无法下手。

要是被人发现自己手里有吸引大鱼的东西,那些人还不把他生吞活剥了。

“三郎,这里行不?”姜二郎问。

他们选的这块地方离村子有好几里,道路崎岖,石头也多,很不好走。

唯一好处是河面宽阔,水流不急,河下应该有鱼藏身。

姜大郎摸摸下巴短须,“这地方怕是不好运鱼啊。”

他的思维还停在上次的大鱼上,以为这次也能捕到那种大鲟鱼。

姜三郎道:“咱们都带了大背篓,应该能运回去。”

“那好吧。”姜大郎万事以三弟为主,他只配合就行。

三兄弟下到水边,姜三郎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从中取出一只白白的小面团。

姜二郎伸长脖子看过来,没看出这有什么奇特之处。

“上次真是这玩意诱的鱼?”他怎么一点不信呢。

“算是吧。”姜三郎将这面团捏成碎末,只捻了一点点撒在水面上。

等了半天,河水没有任何动静。

姜大郎对三弟的抠嗦行为表示不满:“就放这点儿,真的能行?会不会太少了?”

姜三郎抄着手道:“等等看吧。”

又等了一会儿,河水开始有了动静。

姜大郎姜二郎屏住呼吸睁大眼睛,一眨不眨看着那一道道水纹。

“这…这…真的来了。”姜二激动的涨红脸颊,“快快,三郎快把鱼叉拿来!”

姜三郎看了看水纹,说:“这次鱼不大,我们要活的,才能卖个好价。”

“好好!就活的,咱们用大抄网。”

姜大郎自上次捕鱼后,特意从镇上买回材料,做了个大抄网,一次能网几十斤大鱼的那种。

这次正好派上用场。

几条青色鱼脊浮浮沉沉,很快到了鱼饵跟前,张口就吃碎碎的饵料。

姜大郎兄弟齐齐出手,一人瞄准一条,两只大抄网冲大鱼底下兜去。

“哇哈哈!兜到了兜到了!三郎快来帮忙,我快撑不住了!”

姜三郎先帮二哥将鱼拖上来,又帮大哥攥紧抄网,防止扑腾的大鱼挣脱。

不一会儿,三兄弟满头大汗弄上来两条大鱼,互相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这鱼好,五尺多长,大户人家祭祖正好用的上。”姜大郎笑着说:“可惜跑了两条。”

姜三郎老神在在道:“跑了没关系,咱先把这两条放妥当,多捕几次。”

祭祖的鱼要活的才行,他得把这两条鱼先放旁边水洼里养着,不让它们窒息。

放置好鱼,三兄弟不顾全身湿透,提着抄网来到河边,继续等待。

姜三郎依旧捻一点碎末,撒在水面上......

就这样,他们忙活一整天,捕上来八条五尺来长的大鱼,几条小一些的。

眼看天色不早,三兄弟背上所有鱼回家。

第二十二章:卖鱼

回到家时,天已经黑透。

兄弟三个身上的衣裳都结了冰,冻得瑟瑟发抖。

姜大郎还在不停地打喷嚏,揉鼻子。

周氏见状,赶紧将丈夫拉到灶台后让他脱衣服烤火。

姜老汉和老伴也忙的团团转,先让孙子去拿衣裳,又吩咐孙女烧热水,给大儿二儿三儿洗脸洗手,换衣裳。

“哎呦,怎么弄的全身都湿了,唉,头发都结冰了呦。”

姜老太太急的不行,连忙去翻找干茱萸,煮水给孩子们去去寒气。

姜三郎稍微烤烤火,很快就恢复过来,和十三岁的大侄子一起把鱼放进家里的大水缸暂时保存,又吃了两碗热腾腾的面疙瘩,这才回家。

此刻春娘带着孩子们正躺在炕上打瞌睡,见丈夫掀帘子进来,赶紧起身。

“怎么这样迟?吃了么?我去把饭热热。”春娘轻手轻脚下了炕,要给丈夫准备吃食。

“不用忙,我在大哥家已经吃过了。”

姜三郎坐在炕沿脱去鞋子,钻进热乎乎被窝,喟叹一声,“真暖和。”

春娘拿了布巾又回到炕上,边给丈夫擦头发边低声问:“怎么头发都湿了,掉河里了?”

“没有。”姜三郎低低笑道:“今儿大丰收,逮了好几条大鱼,个个都有四尺长。”

春娘诧异:“四尺?那得多重?咱们往常在河边看到的鱼,最大也就三四斤,长不过二三尺,怎么今年总遇到大鱼?”

姜三郎双手枕在脑后,悠悠道:“咱这片川河水深,又没有正经渔家,平时没机会看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