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314)

作者: 久l久 阅读记录

等樱宝从陈柱家回来,崔兆臣一行人已经被姜老汉请去姜大伯家喝茶。

现在村里各家各户都忙着收棉花,姜三郎更是忙的脚不沾地,接待客人的活计便落到姜老汉头上。

因这些人都是男子,姜老汉没叫媳妇与孙女帮忙,自己与老伴在家熬煮大锅饭招待客人。

又掏出几个腌鸭蛋煮了,拍了一个蒜蓉胡瓜,切一盘香瓜,还有一盘清蒸鱼,勉强整出一桌席面。

崔兆臣也没介意菜品简陋,吃得喷香,吃过也不走,话里话外都透露自己一行人要在此住几天的打算。

姜老汉无法,只得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

但他们人太多,全部住自家肯定不行,于是姜老汉将这些护卫安置进一个空置的竹棚里。

再抬几张竹床放进去,抱几床被褥,勉强能让护卫与小厮们晚间睡个觉。

因明日过节,各家各户都需要置办鱼肉祭品。

村民们一合计,跑来跟姜三郎讨要鱼饵。

因为只有姜家的饵料才能诱到鱼,其他人家拌的都不行。

“三哥,给咱们一点鱼饵呗。”

陈银拽住姜三郎的衣袖,厚着脸皮笑道:“就一点,咱们去河里捕鱼好过节啊。”

姜三郎被他们缠的不行,只好回去用菌耳碎屑与麦麸拌了一大盘鱼饵给他们。

陈银欢呼一声,抱着鱼饵带着一群村民跑远。

西村人最近也常在东村这边走动,见状很是眼馋。

但他们却不敢像前几次那样,去蹭人家的鱼饵,害怕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情。

正好瞧见自家村正陈长盛从学堂那边过来,于是围过去一通抱怨:

“我说长盛叔,你瞧瞧人家做村正的,将村子整治的多好,不仅带着村民发家致富,过年过节的还能领到鱼饵去捕鱼,咱们跟了你在西村有啥好处?”

陈长盛一听就怒了:“小兔崽子!你不想呆在西村就滚!没人拦你!”

“哎呦呦,还不让说了。”

另一村民也抱怨:“难道不是嘛,瞧瞧人家东村,家家大瓦房,看这脚下的路,平平整整,连菜园子都像豆腐块似的,你再瞧瞧咱们村,破破烂烂,像逃难的难民窝。”

陈长盛把腰一叉,指着面前几个人道:“怎么着?嫌弃自己的难民窝了?那就别住!有本事让姜三郎收留你们啊!都给老子滚远点,莫挨老子!”

说罢气匆匆往家走。

其实他们西村已经不错了,比别的村高强不止一星半点,怎奈自己的村子紧挨着东陈村,两下一对比,连自家的五间大瓦屋都逊色三分。

陈长盛一路回到家,气鼓鼓朝门廊下的竹椅上一坐。

这时,五岁的小孙子与六岁的小孙女跑过来,爷爷爷爷的叫一声,见爷爷不理他们,便又跑回院子自顾自玩起来。

小孙子手里拿个小鞭子,正奋力抽陀螺玩耍,小孙女则拖着鼻涕在旁观看。

陈长盛眯眼瞅着这两个浑身脏污的孙子孙女,再想想姜家那几个孩子,特别是那小樱宝,心里酸的不行。

人家娃儿为啥那么有本事?

不仅有本事,长得也好看,穿啥衣裳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让人瞧着就舒心。

再瞅瞅自家都生了一堆什么玩意儿?

又不是没吃没穿,整这副埋汰样儿,简直气死个人!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陈长盛越瞧自己孙子孙女越嫌弃,正有火没处发,就见儿媳妇穿着木屐出来,衣裙皱巴巴,蓬头垢面,像刚从被窝爬起来。

“爹,您跟秀才公讲妥没有?咱家石头啥时候可以去上学?”儿媳妇小钱氏问。

“讲什么讲!”陈长盛一听这话就来火,指着儿媳妇怒道:“早让你们送孩子去启蒙,你们偏说孩子还小,玩心重,等大点儿再去不迟!现在又想拜在秀才公门下,你们做梦想屁吃呢!人家秀才公只收启蒙过的孩童,啥都不懂的一律不收!”

其实李胥也是怕影响到隔壁学堂的夫子,所以才有此约定。

但凡学会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的孩子,他才收,没被启蒙过的,一概不收。

这就相当于老夫子的学堂是初级启蒙班,秀才公这边是高级进学班,两下便不会产生冲突。

小钱氏被陈长盛一吼,愣了下,捂脸哭着跑去灶房。

第二百六十三章:妾生子

不一会儿,老妻钱氏拎着一根擀面棍冲出灶房,指着陈长盛骂道:“你个老不死的棺材瓤儿!谁惹你了?你回家里撒什么气?”

说着就挥舞擀面杖就要抽他。

陈长盛吓一跳,赶紧跳起来跑出院子,见老妻站在院门口没追来,便跳着脚嚷嚷道:“反了你!敢打亲夫,看老子回去怎么收拾你!”

话音未落,见老妻又挥舞擀面杖追来,吓得一溜烟跑去东陈村。

东村人这会儿都去河边捕鱼了,连孩子也大多跟去瞧热闹。

陈长盛晃晃悠悠来到水塘边,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歇脚。

想起自己殚精竭虑地为村民们着想,却换来那群白眼狼的一通埋怨。

而自己儿子也都不争气,连带孙辈也教育不好。

现在没人能理解自己,更没人领他的情,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都不如旁人。

陈长盛越想越气,越想越难过,忍不住哽咽起来。

“陈爷爷,你在干啥呢?”一道童音在背后响起。

陈长盛一惊,赶紧抹一把眼睛,转过身,就见几个小孩站在不远处,正好奇打量他。

他们每个人都拎着一个小竹篮,竹篮子里盛着红枣,看样子是在附近果林打枣子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