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582)
村民们家家都煮上一锅红薯与地蛋,人吃不完就给猪吃。
陈招见红薯烤着吃非常香甜,便请人做了一个烤炉,放在自家酒楼门口,专门烤红薯出售。
还别说,烤红薯的生意非常火爆,大多是手头宽裕的外乡人购买。
外村的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食物,纷纷过来打听,还购买一些生红薯回去,等来年他们也想种一点当主粮。
与此同时,魏湛找来琴川县与周河县司农,将一批红薯地蛋及玉蜀黍交给他们,让他们给乡村配送下去,务必让这些作物在全县普及。
一晃到了八月十五。
东陈村这边很是热闹,因为从京城过来很多老臣,要求看望太上皇。
他们的车架一来,很快就将川河镇堵满,东陈村外头更是车水马龙。
东陈村的集市堪比大庙会,所有摊贩商家就像在捡钱一般,生意兴隆的根本忙不过来。
那些客栈更是爆满,一间普通客房的价格是往常十倍不止。
即便如此,也供不应求,陈旭宝没办法,只好将家里的屋子腾出来给客人住。
陈昌平见来了如此多的贵人,脑子也清明许多,一门心思帮儿子打理客栈,不时与那些贵人们攀谈几句。
当贵人们得知他曾经是名秀才,后来被黜没,倒是有几分同情,有意无意给他引荐几名世家,让其去做幕僚。
陈昌平思量很久,终是没去。
他年岁已高,心境也沉下来,又见那些贵人一个个都来自己这小乡村居住,心里莫名产生自豪感。
换个方式想想,忽然觉得如此生活一辈子也不错。
儿子旭宝的客栈生意兴隆,每月都孝敬他这老子一贯钱作为零花,若自己不去赌的话,拿着这些钱想吃什么买什么,而且他对女色又无兴趣,偶然教教小孙子功课,日子怡然自得。
想到此,陈昌平心中的怨气忽然消了,待人也和蔼许多。
即便看到全部年轻不少的姜家人,他也平静如斯。
今日,周无常坐在樱宝家果林子里接见朝臣。
他面前的石桌上摆着很多果子,有西域的马奶葡萄,梨子,柑橘,木瓜,滥过的甜柿子,以及一些芝麻糖饼,芙蓉馅饼等,全是樱宝送给他的,说是经过培育,灵气充沛,凡人吃了能延年益寿。
两个老臣见到周无常,掩面哭泣:“臣等很是想念陛下,呜呜呜呜......”
周无常面皮抽了抽,让宫人搬来凳子给他们坐。
这几个老臣都是宫妃的父亲或祖父,自己怎么着也要对他们礼待几分。
姚淑妃的祖父都八十多了,颤颤巍巍坐下,试了试眼睛道:“陛下,臣想陪着您住在此处。”
第四百九十三章:大结局
周无常轻咳一声,端起茶小酌一口,说:“姚卿你年岁已高,这里生活简陋,朕又忙于修行,不方便啊。”
姚公连忙道:“臣就住在外院就行,保证不打搅到陛下。”
周无常放下茶盏:“那怎么行,外院都是侍卫与宫人们居住,姚卿住那里,很是不妥。”
姚公擦擦老眼,说:“臣小时候还住过马棚呢,现在与侍卫们住一起算得了什么?”
旁边的刘公也附和:“是啊是啊,臣等住前院就行。”
周无常被这俩老家伙气笑了,叹口气道:“既然两位爱卿不介意,那就让人去布置一下,不过,你二位带的奴仆只能留下两人,其余人等只能出村,唉,朕也没法子,咱们来到此处,已经是扰民了,朕不想让村正与族老们为难,希望二位体谅一下。”
姚翁与刘翁连连点头:“陛下您说的对,咱们既住在这里,必然要遵从民风民俗,我们即刻让随从们都出村去住。”
可周围哪里还有住处,连五里外的村庄都住了从京城来的人。
如今已经入秋,断没有让随从们住露天的道理,为今只能让他们去县城了。
于是,几位老臣在东陈村住下,还时不时溜达到神树下转转,仰脖子瞧那神树,看得陈族长眼皮直跳,忙让小重孙在树旁竖了一个牌子,上头写:“禁止攀爬,禁止偷摘树叶,违者赶出村子,永不准进入。”
牌子一放过去,几名老家伙果然不在神树下直勾勾看了,不过他们又结队溜达到姜家,找姜老汉说话,还送给姜老汉几盒子人参阿胶等物。
如今的姜老汉虽然满头白发,但面容年轻,穿一身白色锦袍,倒是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感。
他这模样,将几名老臣看得羡慕不已,特别是姚翁,他最是怕死,一把拉住姜老汉的手,殷切地唤他老弟,把姜老汉吓了一跳,还以为这老头儿有啥特殊癖好。
忙不迭挣脱姚翁的手,姜老汉退后几步,干笑着道:“诸位有话就说,不必如此。”
姚翁一听这话,连忙道:“老夫与姜先生一见如故,想跟先生讨教几句仙缘,不知可否赐教?”
姜老汉摸摸胡须,“诸位相公客气,这仙缘之事老夫也无论为力。”
孙女虽然给他恢复年轻,但自己根骨经脉不佳,并不能修炼,所以也搞不懂仙缘究竟是什么。
姚翁并未生气,他笑眯眯道:“老夫早就听人说,你家孙女是九天神女转世,早就想来拜访,只是老夫体弱未能成行,今儿与刘翁几个一起过来,正好想拜见一下川河郡主,不知可否方便?”
姜老汉愣了愣,随即摇头:“我孙女平时不住这里,她在周河镇,你们应去周河县见她。”
姚翁摇摇头。
他也曾给郡主府送过帖子与节礼,但郡主只是回礼,并无其他表示,所以这次,姚翁文亲自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