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87)
打棉需要的物件也是闺女告诉他的,闺女还画了个弹棉花的长弓,说是用它可以将皮棉弹成松软的棉胎。
据说这都是货郎告诉闺女的。
“三郎,你这棉花种子卖么?”陈三友问:“能否卖点给我家种种?”
姜三郎挠挠头,有些犹豫。
他还不准备卖掉所有棉花种子。
因为自家大哥二哥包括爹娘的南坡旱地都要种,加上自己明年肯定要种个十亩以上,这点种子估计都不怎么够。
见姜三郎为难,陈三友道:“三郎,我也不要多,够种两亩地就成。”
陈族长一听立马伸脖子过来,“三郎,我家也要两亩地的就行,唉,我这老寒腿哦,受不得寒。”
旁边有村民笑道:“我说陈老伯,您这老寒腿都多少年了,没棉花时也没见您腿受寒。”
陈族长朝那人直瞪眼,气的胡子都翘起来:“小兔崽子,就你话多。”
几人哈哈大笑,说:“我们也跟姜三哥说好要买棉花种子呢,您想要,就得按规矩排队啰。”
姜三郎无奈憨笑。
这五人来他家帮忙,自己已经答应卖给他们每人二十斤棉籽,就是一百斤。
现在族长与村长也要买,他又不好不卖,这么一来又去掉四十斤。
自己准备明年再种十亩棉花,按一亩十斤种子算,就是一百斤。
大哥二哥与爹娘也要各种十亩,那便是三百斤种子了。
估计自己还能余下四五百斤棉种。
这些种子可都是稀罕物,卖给外村人的话,没个一两银子一斤他都不想出手。
当然,这事不好跟族长他们说。
采摘完棉花后,最累人的就是拔棉花杆。
那些棉杆像小树一样,必须连根拔掉,才好进行下一步翻田耕耘。
好在如今姜三郎人缘好,来帮忙的人也多。
随便在村里喊一声,一下来了二三十个小伙儿,只花了一天功夫,就将四亩棉田里的棉杆拔个干净。
樱宝带着俩弟弟随父母在南坡住了一晚,第二天才被送回村子。
一到家,二妮便跑了过来,告诉樱宝一个惊天大新闻,是陈招家的。
“你不知道吧,昨儿陈招的大姐跳河啦。”二妮一脸兴味地说。
樱宝一愣。
陈婉跳河了?
“后来怎么样?”她问:“有没有事?”
她对陈婉的感觉怎么说呢,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事实上韩氏的几个子女彼此之间没什么亲情,也没有寻常人家那种姊妹情义,她们的相处模式就是漠不关心。
不会同情心疼对方,也不会帮助对方。
这其中也包括自己。
当然,自己只对她们没有亲情与姐妹亲,对双胞胎弟弟可是心疼到骨子里。
想自己上辈子在陈家受那么多磋磨,有时都快病死,她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当时陈婉已经十几岁,陈招只比她大姐小两岁。
不过,自打韩氏生了那个儿子陈旭,她两姐妹倒是非常喜欢他,特别是在韩氏面前,两姐妹对那弟弟几乎是带着讨好意味。
上辈子自己刚到陈家,也曾试着把她们当亲姐姐看待,在大姐被韩氏打骂时,会可怜她心疼她,挡在她面前推她快跑。
结果自己被韩氏打一顿,晚上被关进鸡笼不给饭吃。
樱宝实以为大姐也会疼惜一下自己,至少给她带点儿食物。
因为陈家不穷,光田地就有数百亩,大多都是租赁给别人家种,所以家里并不短缺食物,有时吃的比现在的姜家都好。
即便陈婉经常挨打,却也不会克扣她穿衣吃饭。
结果没有,第二天陈婉甚至都没有过问她一句,偷放她出来更不可能。
“听说被救回来了。”二妮眨巴着眼道:“是路过的一个渔夫救的。”
“渔夫?”难道是陈婉最后嫁的那个渔夫?
陈婉后来嫁给一个比她大六七岁的渔夫,据说过的不错。
“人被救上来时衣裳都没啦,光溜溜躺地上,那个渔夫还给她控水拍肚子。”
二妮说的眉飞色舞,“这下陈招大姐被全村人看光光了,以后还怎么说婆家呦。”
樱宝:“……二妮姐姐,你还没到九岁吧,怎么就懂这么多?”
二妮哼一声,“这个谁不懂?”
乡里孩子早熟,有的八九岁就定好了婆家开始走礼。
过年过节婆家来人送礼,必会给女孩儿送匹红布做衣裳。
于是全村女孩儿都会跑来看那女孩的小女婿,直看得那男娃脑袋都垂到胸口处。
第七十二章:老爹真奸诈
陈家二房大闺女跳河一事没起多大风浪,村民很快便忘了这茬。
如今西村人最关心的是东村的菌菇,以及他们盖的竹棚子。
于是,西村村民三三两两来东村串门,不时询问几句。
但现在的东村人贼精,不怎么想搭理西村人,往往敷衍几句,就推说自己太忙没空回答,变相驱赶他们。
可西村人哪里肯轻易罢休,想方设法偷窥,有脸皮厚的还跑去找姜家人取经,结果被姜家人拒之门外。
这日,一辆大骡车驶进村里,后面还跟几个骑驴的仆从。
骡车夫问清姜三郎家住处后,赶着车直奔他家而去。
“姜三郎在家吗?”
周茂跳下骡车,来到竹篱笆门前叫嚷。
姜三郎这阵子正好在家摘棉籽,闻声出去开门。
“呦!是周管事啊,稀客稀客。”
姜三郎朝周茂抱抱拳,将他一行人让进家里,请他们坐。
春娘赶紧起身去灶房烧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