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144)

作者: 南伍 阅读记录

范仲淹推门才出去,就被一个笑得一脸尴尬的公务人员拦下了,“范相公,我们已经查出来了,那人死于砒霜中毒,和香瓜没有关系,所以……”

“这个不要学,一般来说是不会有这种好事发生在我们头上的,我们得到了开封府,等堂上的大人判案,然后有仵作验尸,经过这么一系列流程之后,才能澄清我们的身份。”

范仲淹认认真真的话,让面前的开封府的小吏很是尴尬。

“其实我们平时的动作也很快啦,杜衍大人来了之后,整顿过了……”小吏很尴尬,有点想解释,又不知道怎么解释。

有农民突然开口问,“之前我有个远房亲戚,说是因为买卖人口,他们家买了一个女娃子,女娃子又不是男娃,怎么算是买卖人口呢?最后被官府抓起来了,是不是也是官府……”

“你这个亲戚活该被抓。”范仲淹的表情严肃,“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妈生妈养的,卖的人丧良心,你这亲戚买难道就不丧良心了吗?”

“就是,要是没有这些买的人,那些个拍花子,没了钱谁会干这行!都损阴德!”

“一听就不是官府的问题啊,这么多年让人不要买卖妇女儿童,你们家是根本不听啊!”

范仲淹一开口,很多人也像是有了主心骨一样,跟着他批评起来了那给自己远房亲戚说话的人。

人面红耳赤地,十分尴尬地开口解释,“我家婆娘已经让我们和那家断了联系了。”

“断得好!这种家庭你家要是继续联系,你们家小孩在他们的眼里,那就不是孩子,那是行走的钱!”

别的大道理这人实际上也没听进去,但是这句话他明白了,眼睛都瞪大了,“我怎么没想到这点,还是我媳妇聪明,我家娃娃无论男娃娃女娃娃,都是我们家的宝贝咧,可不能被这黑心肝的拍花子拐了去!”

有这一段插曲,大家也是迅速建立起来了对拍花子的共同厌恶之情,甚至更甚,以往还对买家有所怜惜,同情没有亲生孩子,但是经过范仲淹以及那句神来之笔,大家一致觉得,能参与买卖的,也是潜在的拍花子!

在搭载驴车、步行,一路到开封府的过程中,也是不断有人在分析。

邻居家的、亲戚家的、路上有人看到的,对自己家孩子不好的各种事情,农民的思维很是质朴,一般人谁会对自己亲生孩子下毒手,这种肯定是偷来的、捡来的、买来的,总之不会是自己生下来的。

“遇见不平事事后说已经没用了,下次直接报官吧。”

“有些就是家务事,也不好管吧。”

“或者是我们主动给小孩帮助呢?”

一路上范仲淹迷迷糊糊地有了一个新的观念,关于家庭和养育小孩的观念,还没等他捋清楚自己的思维,就到了开封府。

别开生面的教人如何报官的鲜活课堂就这么开始了,不过有一件事却是出乎了我们范仲淹老师的意料。

到堂上之后,有一群人站出来要报官,说他用香瓜杀人。

“是吃死的,我听货郎说是吃死的。”

“香瓜怎么会吃死人,我听说是砸死的,我一个朋友听货郎说的。”

“不是在吃香瓜的时候被杀了吗?用刀捅的。”

“我也听说了,不过我听说是下毒,就下在切开的香瓜里面。”

五花八门的关于香瓜的死因,和一堆“听货郎说”于是来行使正义的吃瓜人们,和货郎一伙的人也暗藏其中。

没有完成主人的所有任务,他们有点担心,于是干脆自己主导了这最后一环节,哄着这么一大群人来开封府报官。

这边范仲淹兵荒马乱,另一边苏景先倒是准备的很安详。

农庄,苏景先带着杜衍一起在收集证据。

“这边,是我们种香瓜的田,所有新出来的、成功的、失败的,都在这里。”苏景先指着前面的棚子和没棚子的区域,“有的是在努力做温室大棚的感觉。”

不得不说,纸做的大棚,蜀中要比汴京更加适合,苏景先感觉是汴京这边太干了,纸张要是不注意维护,很快就被晒的干干脆脆,又或者是出现其他的问题。

“那另一边呢?是种的最近欧阳修在吃的西瓜吗?”杜衍对香瓜一点都不好奇,已经在市面上产出了,加上这手段,把陷害写在了纸面上,倒是西瓜,他前段时间看到欧阳修在吃,也想吃。

“是的。”苏景先点头,“等会老师可以在这里摘些瓜带走。”

没说是西瓜还是香* 瓜,杜衍明白了是都可以摘的意思。

“摘!”

一刻也没有停留,现在向田地里走去的,是来自杜衍的开封府小吏团队,他们有用不太丰富的种植经验,于是只在靠路边的地方摘瓜,十个人一排站过去,一个人手里抱了俩瓜,看着场面也相当壮观。

二十个瓜对苏景先这位种瓜大户来说,和九牛一毛也差不多,所以他眉头皱也没皱。

“这次啊,你也不用太担心,其实香瓜有没有毒,或者是不是范仲淹想要杀人,还是谁想要杀范仲淹,这都不重要。”

杜衍这人是真的还蛮喜欢苏景先,这下两个师父都被陷害,苏景先能够求助的人也不多,杜衍自觉或许是自己上位,成为苏景先老师的机会,也不吝啬于给苏景先剖析。

“不用担心,站在你师父背后的是官家。”

皇宫。

最兴来这次倒没有向宋仁宗求情,苏景先和他说过,朝政的事情,他最好不要参与,所以很乖的自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