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171)

作者: 南伍 阅读记录

苏景先也不直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只说了一点点,“是我们最近这段时间的新项目,老师要是想知道的话,可以和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那算了。”胡瑗知道苏景先是个什么人,搞文学创作的时候,比如那个《学霸笔记》《儿童报》力求新颖,他自己也在里面写了一篇,小家伙的想法和要求真的会很多,甚至胡瑗有时候都在想,会不会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

不过还是放弃了这么恐怖的想法。

当然,要是胡瑗直接问的话,会发现一件事。

苏景先真的知道他擅长什么内容,真在图书馆恶补了一段时间,每个大佬的领域的。

要不然也不能做到,韩琦带着他去当一个开门卡的作用,他自己谈下来其他的老师。

苏景先跟着沈括走了,其他人正以为可以不用跑了呢,没想到胡瑗站了出来。

“再跑两圈,然后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今天给你们讲孔孟的相同和相似之处。”

这话,也是和苏景先认识多了之后,才开始有了相似的说话习惯,不过在很多和苏景先不熟悉的人眼里。

这和胡瑗未公开的新课题有什么区别?

原本有人心散涣趋势的局面,一下子又被胡瑗稳定了下来。

觉得自己跑不了两圈的人,更是鼓足了劲儿准备干到这两圈结束,甚至有些不学习的人,也被带动了一起跑。

别人都开始努力了,自己不努力似乎也不好,奇怪的氛围维持到了胡瑗下课。

“开饭啦,朋友们,今天的菜色是……”就到了干饭时间。

谁能拒绝干饭呢?特别是庄园里面的饭堪比酒楼,很多人爱不释手。

另一边,找到了看到了牛的苏景先也没有想到。

“我是真的见识到了,权力的具现化。”

苏景先原本以为自己过来也就是看到一头牛的样子。

没想到整整看到了十头,虽然有一半的老牛,但是这也足以见得,自己这个小团队的势力。

“你不是早就应该知道了吗?”崔晟豪不以为意,他家里也带了两头送进来,“这些,给我一个人一点时间,也能让崔家拿出来,毕竟我是被困在这里出不去了。”

“你也别说得像是我在绑架你一样。”

苏景先看了一下这些牛,无一例外都是病牛,甚至都是他需要的,有牛痘的牛。

“你要这种牛乳部位出现溃疡的,比较难,不然会更多。”

其中大部分是最兴来贡献的,宋仁宗毕竟是皇帝,富有四海这几个字不是吹嘘,想要的也就是有病还是特定病,才困难,但凡是别的,都不止眼前这些。

“好,有牛就好办了,接下来就是实验了。”

苏景先想了想,“还好我们有大夫,不然自己来试还有点困难了。”

大夫们对于实打实天花案例也是很高兴研究的,还是被允许研究的,安全尚未扩散开来的,这样局面对部分本就有研究兴趣的大夫来说,相当满意。

唯一不满意的点是……

“为什么要研究牛?牛和人的区别可大了。”有的人不理解为什么是牛。

“就外貌和人类的相似程度,用猴子更合适吧?”

“什么?把牛的病转移到人身上?不行不行,这太离经叛道了。”这是觉得不合礼数的。

“转移给谁?牛的病人也会得吗?人得了之后会怎么样?什么,这和种人痘的状态差不多?不过这是牛痘?”

那人思索了一下,也觉得不行,认为这种没有人试验过的东西,危险性大概率比人痘还高。

宋朝虽然没有牛痘,但是早在一百年前,也就是在唐朝,就已经有人发现并且推广了种人痘的技术,那就是蹭一下已经感染的天花患者,然后自己也会感染,不过这种感染程度会比被传染要小上很多。

这样的话先扛过这种稍微小些的,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从概念上来说,种牛痘是一脉相承的概念。

但是确实,没有先例,谁也不清楚,牛痘是否是一个比人痘危险性还要高的事情。

苏景先也不慌,“没事的,我们先研究一下,能不能把这个牛痘给采样下来,等天花的潜伏期过去,拿一些不会被释放的死囚做实验,也是可以的。”

有大夫听到这话,沉思了片刻,问到,“要是这里有人爆发天花了呢……”

如果没有,那自是皆大欢喜,但是如果有人爆发,其他人感染几率也不会小到哪里去。

众人沉默,他们想要研究,也是想找个办法把“集体爆发天花”这个提前规避掉。

苏景先也沉默了,他会在没有任何依据下,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其实也是担心“天花爆发”。

医学领域他并不了解,但是显然,无论是谁,先得到了答案,再反推过程,都会显得轻而易举。

但是,“先得到答案”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那就从我身上试试吧,我……”苏景先话还没说完,被另一道稚嫩童声给截断了。

“我来!”是最兴来的声音,“我作为大宋皇子,有这个责任出面!”

“我来吧。”这是福康公主的声音,她有理有据,“如果皇室要出一个人,那也不会是你,弟弟你今年才几岁啊,比我年纪小多了,我来,比较合适。”

“你们在说什么?”这是包繶,“还是我吧,我比你们都大,身体素质也比你们要强不少,我来更合适。”

还有吴少贤、崔晟豪、晏几道等等,小团体的人没有一个在这个时候退缩,甚至有理有据地说了理由,表示这里的人如果有人要实验,也不一定要是苏景先,更可以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