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249)

作者: 南伍 阅读记录

苏景先把那份作息表供了起来,准备等到自己也科举的前一年才考虑用上呢。

在这个时候,苏景先也才更明白了,青史留名的人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比如王安石,苏景先清楚的知道,就是这场科举,就是今年,王安石会考上,也知道曾巩会落榜。

曾巩这回落榜,下回再考就是十五年后的事情了。

而王安石这次也和状元擦肩而过,本场的状元是一位阴差阳错连中三元的人。

但是苏明允,苏景先脑子里对这个名字毫无印象,甚至也找不明白这次考试的排名。

究竟考没考上啊!

苏景先直到现在依旧受限,在对家人的信息上,因为他并没有正确地把自己的家人和历史上的三苏对应上,所以依旧模糊不清,对三苏模糊不清,对家人也模糊不清。

要是他能够对应上的话,那么现在就不会这么紧张了,因为……

如果这次科举也按照历史上的走向在演的话,那么苏明允,也就是三苏中的老苏苏洵,是不可能考上的。

一直到二苏都考中,老苏也没能在京都的考试崭露头角,次次名落孙山,还会在儿子们考上之后,靠着韩琦的举荐,混了一个九品的小官。

但是,这不是历史了。

苏景先在这次考试也能明白,他的到来,或许已经在冥冥之中改变了一些人。

但那也是在知道成绩之后了,殿试通常等十天,就能出结果了。

“今天可真难熬啊。”

在太学今天的考试结束之后,苏景先冷不丁地说了这句话,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是为什么,倒也没有打趣。

次日,是殿试的第二天考试,如果有人要补考的话。

苏景先家里也知道他在为自己的爹爹担忧,安排人递了一封信过来,说考得应该还不错。

这话不是苏家对苏明允的期待,而是苏明允自己说的。

苏明允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上次的自己了,不知道是大儿子苏景先开始投入学习,然后折腾出来了这么些对他相当有利的东西,还是他真的在大儿子提议的题海战术下蜕变了。

总之,往常殿试考完还担心自己的破题失误,这次只觉得,无论什么角度,自己的解题思路都是能及格的。

应该不至于名落孙山了,故而苏明允在和家人说了“这次考得还不错”,就倒头呼呼大睡。

虽然本人没有意识到,但是殿试确实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以至于还没沾到床,站在平地和家里人说话呢,就睡着了。

一头倒在仆人身上,还得多亏了其他的仆人都眼疾手快,不然估计还会有摔伤的风险呢。

直面苏明允这倒头就睡的能力的程芸也是惊慌了一阵,请来熟悉的大夫看过之后,才放松下来,然后就是把信送到太学,让在太学里的长子安心。

程芸照顾苏明允有些抽不开身,去送信的还是自告奋勇的苏和仲,被哥哥带着过来的苏同叔,和依旧在汴京被默默限制了地方的赵曙。

“不用担心的哥哥!”苏和仲宽慰自己表情上有些忧虑的兄长,他人小小一个,看起来倒是颇为自信的模样。

苏景先一开始还以为是爹爹已经和弟弟打过包票了,才让弟弟对爹爹有这么盲目的信任,结果没想到。

“爹爹他在考试之前,刷了好多好多的卷子,我看着他刷的。”

刷卷子的口癖也是苏景先说出来的,现在已经顺利从苏家传染到太学,又从太学扩散出去了。

苏和仲模仿了一下自己当时看到的爹爹,“刷了这么多卷子,不会考试也形成做题习惯了。”

“爹爹当时是这么说的,然后我就问了爹爹,爹爹说,是对考试很有把握的意思!”

这要是有一个对苏家看不顺眼的人在,估计都要开嘲讽了。

苏景先这个太学千年老二说对考试有把握,那没人嘲讽,但是苏明允这么多年,次次考试失利,说了把握也没有几个人能信。

不过大家都是小团体来“探监”的,今天更是存着来宽慰苏景先的心在的,大家自然是没有嘲讽,反而是一个个顺着苏和仲的话,安慰着苏景先。

第三天,苏明允从前一天睡到今天的大中午,终于是醒了。

饿醒的,一从床上爬起来,就开始四处找吃的,要不是苏家看着就家大业大,苏明允在程芸的照顾下,也是穿戴整齐,看着不像是逃荒。

不然就苏明允这看什么都眼睛放绿光的模样,真是稳稳地被人误会是很久没吃饭了,逃荒的,又或者干脆就是流浪汉了。

“快,带我去太学,和大宝说一下我没事,别让大宝担心。”

吃了点饭,脑子也是有了余力,苏明允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在太学出不来的苏景先。

“早就去过了,和仲去的,已经和大宝说过了。”程芸一边说一边让苏明允别急。她是真担心自家这丈夫太过莽撞,然后反倒是在吃饭上呛着,当然,程芸自己也在慢慢吃。

有了这个消息,苏明允也是把心好好地放在了肚子里面,开始认认真真吃起来。

一天没吃,考试的那天也没怎么好好吃,算起来是两天半没正经吃饭了。

苏明允吃得不快不慢,不想“吃”出点毛病来。

在苏明允收拾好,准备自己单独再去太学和大宝说一下的时候,就看到了家人们也收拾好的样子。

“不是说已经说过了吗?”苏明允一愣。

“哇!原来爹爹真的准备一个人去看哥哥!这怎么能行。”苏和仲比苏明允还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