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250)
向来温柔的大女儿苏启月也发出了不满的声音,“就是啊爹爹,把你好好地带过去,能让大宝更安心的事情,我们怎么能不参与。”
“就是就是。”懒得说话的苏启星和不善言辞的苏同叔附和。
不光是他们,就连苏明允的爹娘也收拾好了,年纪大的苏序和史萍娘,今年还生了一场病,两人接连缠绵病榻,错过了苏景先的生日,之后又没有什么好的时间,都是匆匆和孙子说几句。
“难得的机会啊今天。”
想都不用想,因为担心苏明允,苏景先肯定是会把其他事情都暂时压着不管的,那和能拥有更长的交谈时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苏家整装待发,做好了一起去看苏景先的准备。
和苏家人想的完全一样。
太学虽然在殿试的第一天和第二天,也都考试了,但是那完全是想要给学生们一个更完美的体验考试的机会。
虽然没有办法在环境上也复刻,但是时间是完美一致的。
今天是第三天了,太学也不安排考试了,准备模拟殿试,把这两天的考试成绩,拖着不告诉学生,和殿试的放榜时间一起告诉学生。
明明没有考试,也是拥有了媲美考试的体验。
没有考试的苏景先倒是显得有些游手好闲起来,他按照自己原计划进行锻炼,又看了会儿书之后,就茫然地开始发呆。
甚至在思考,是不是不应该把学生会和报社都放权出去,现在手上唯一的长期工作竟然是五三,而五三的工作组这些天也放假,更显得无所事事了。
苏景先还没茫然多久,来自老师的“苏大宝,你家来找你了”的消息就带进来了。
在太学成为风云人物的代价,苏景先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小名,“苏大宝”这个称呼已经顶替了苏景先,成为了很多人喊他的首选。
“家里来人了?”苏景先当场蹦跶起来,飞奔去接待室。
为了让他们这些被关在太学的人考虑,主要还是为他苏景先,学校还特地安排了一间接待室呢,登记记录,确定是亲属之后,就能进接待室等待团聚。
“爹爹!”苏景先一眼看到了自家老爹,看着比平时都要苍白两分的老爹,苏景先的眼泪差一点就要克制不住,溢出眼眶了。
“爹,你脸色怎么这么苍白,要是撑不住的话,就在家休息休息,不着急这么两天来见我的。”
没想到,他这话一出,老爹反而尴尬了。
苏明允弱弱表示,“累了这几天,眼睛下面都有乌青了,所以敷了点粉,估计是……不小心多了些?”
听到这话,苏景先勉强放下心来,不是因为考试才面色苍白就好。
又是一阵嘘寒问暖,苏景先一个个关照家人们,家人也是怕他在太学一个人生活不好。
几乎是方方面面都问了,从衣食住行问到人际关系,甚至连苏景先最近有没有额外创新都问了,当然,问这部分还是让苏景先不要太焦虑。
“年纪还小呢,谁能想到,我儿都有官职了,还没十五岁,甚至还没参加考试呢。”苏明允拍着苏景先的肩膀,示意他平时不要太累了,也给自己一点放松的时间。
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
“做不做官,有没有什么学习成绩,又或者是在其他方面有没有建树都不重要,我们苏家最重要的还是做个好人,这方面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苏序也拍拍自家孙子的肩膀。
苏景先虽然才十二岁,但是身高一点不比别人矮,现在已经有一米七了,大概成年不是一米八就是一米九,在文官团体中大概会是极其鹤立鸡群的存在,好在苏家都不矮,现在也是相当和谐的父慈子孝,三世同堂的祥和局面。
苏景先自然也是知道的,他家老爹和历史上苏轼的爹一样,二十多岁才开始科举,屡次失败都没有被家里说,这足以见得他们家并不在乎这个。
不过……
有些时候,刻在灵魂深处的习惯是改不了的,刷题刷出来的成绩也好,还是根深蒂固的学习改变命运也罢,又或者是想要做点什么改变整个大宋,让自己的这一世不白活的理念也罢,都让苏景先停不下来。
这些自然是不能和家里人说的,苏景先只憨憨一笑。
“那当然,我不着急的,这三年就当是在太学提前休息了,不急着下场,我还等着和弟弟们一起科举呢。”
“啊?”没想到第一个反对的是弟弟,苏和仲皱着眉,看起来有点为难,“可是我已经想好了,和弟弟一起科举,然后那时候最好哥哥已经在官场上做出来了自己的成绩,等我进入官场,到时候哥哥最好已经有点名气了,这样才能罩着我和弟弟啊。”
这是什么美好的畅想。
苏景先代入了一下,忍不住上手捏了捏弟弟的肥嘟嘟的小脸蛋,“你这个日子过得也太好了吧,不如还是你当这个哥哥,我来当弟弟吧。”
苏和仲被捏着嘟嘟小脸,还是倔强地表示,“喊了很久的哥哥了,不能再改了!”
倒是苏明允,“这次我感觉真的能有成绩,估计能先一步进官场也说不定。”
知道老爹今年估计也是沉醉在学习之中,苏景先把今年的新政和老爹说了一下,没想到老爹有点兴奋。
“这样是不是只要我运气够好,就能够挑选到一些竞争对手不强的岗位,到时候能够顺利拿下?真的要实现先一步进官场的目标了吗?”
虽然这么想很没有志气,但是苏明允确实早就做好了大儿子比自己先进官场的准备* ,他原本给自己定下来的计划,是和二儿子一起拿下科举这个大魔王,然后一起在官场沉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