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296)
被最兴来用出门在外没有人认识他挡掉。
宋仁宗说有了身份,在外面才没有人敢仗势欺人,最兴来张嘴就是可以给苏景先更高更有权势的官位,到时候一样仗势欺人。
怎么说呢,一整个就是孩子大了,更加不好骗了。
以及,孩子怎么就被苏景先给忽悠住的?他这个老爹都忽悠不住啊。
宋仁宗内心叹气,但是依旧想办法让最兴来没有再关注别的。
因为啊……
宋仁宗得到了消息,晏殊他那个小儿子,和他儿子一样被苏景先笼络住的晏几道,真的带着人包袱款款的离家出走了!
苏景先走的时候,让晏几道走晏殊的关系借的船,刚回到汴京的时候,就又开出去了,送走了一船的纨绔子,里面领头的就是年纪小小的晏几道。
他们都要去“下江南”呢!
这又不是烟花三月,啊不,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啊!
宋仁宗是真的担心自家这混世魔王也说走就走,不仅现在好好哄着,连带着看的人都多了一倍。
有一艘满载的船只要向自己驶来的消息,苏景先根本不知道,他单知道现在的杨文越已经和之前刚刚认识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已经是能够正常交流的关系了。
“终于画好了。”
杨文越在画放到自己面前的时候,很认真地把手臂上的负重拿了下来。
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准确来说,苏景先对他们的要求很是严格,现在已经出行坐卧,都带着负重了,啊不,睡觉的时候还是不带的。
“我感觉我的臂力比以前大了不少,估计我已经能够拉开二石的弓了。”杨文越放下了负重,看着自己的胳膊,心里是满满的震惊。
苏景先给的负重不多,甚至一开始很轻,逐步增加的,练字的时候挂上负重,也是一点点慢慢加上来,要求也是慢慢才提升到要坚持完画完一幅画的。
“哎,二石了吗?文彧应该也已经能够拉开二石的弓了吧?”苏景先转头,看着韩文彧,得到了韩文彧的点头。
“我们的那个粗浅版的弓箭,差不多就是三石弓的标准,感觉能够用得上?”苏景先还挺期待。
“三石,我表哥就可以。”杨文越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
苏景先这些天和杨文越的关系也变好了,他甚至特地去图书馆查了一下,这个时间的杨文广应该在哪里。
然后看到应该是在陕西征讨起义的人的时候,再一次深刻意识到了,他改变了一部分的历史。
自从范仲淹、韩琦他们两人在陕西打了一场漂亮的仗,不仅西夏那边一时半会没有从陕西这个地方骚扰他们,陕西自己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了。
或许是自信的力量,又或许是别的,总之这个时间段是没有仗打的。
“你表哥在哪里啊?”憋了好几天,这个时机也是正好,苏景先还是问了。
杨文越也是信任,“表哥这几次的回信比往常要慢了很多,我感觉是路途变远了,但是语气轻松了很多,压力看起来没有那么大了,我怀疑是打仗了,并且应该是打了比较轻松的胜仗。”
“那符合条件的不多啊,不会是在敦煌吧?”范纯佑插了一句嘴。
倒也真的有可能?
苏景先回忆历史,发觉杨文广还真的和他老师范仲淹有过一段“千里马和伯乐”的故事,好嘛,改变了之后依旧相遇了?
第106章 不要多管闲事
自从知道大概率是敦煌之后, 杨文越也放心了下来。
“所以现在就和我们一起游学了?你不科举了吗?”吴少* 贤点出来了这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说道这个,苏景先缩了缩脖子,然后戳了戳吴少贤。
“就是,现在的科举和以前不一样了。”
“是啊, 我走到江南了, 才听说改制了,以后都是固定的三年一次了, 去年才出来了结果, 下一次的是在1045年了。”
杨文越这么说的时候, 表情还有些幽怨。
“那没办法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改。”吴少贤,一句话让苏景先都觉得有点对不起杨文越了。
不是, 这政策我提出来不是为了针对某一个人的啊, 我没有那么坏!
苏景先抓耳挠腮,着急地不行, 最后还是给自己辩解了一下。
“其实这个提出来是为了整合现在以及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官位上蹉跎的现状啊, 不是故意的。”
“和这个配套的还有对一些现在的官员的管理和把一些人踢出现在的队伍。”
苏景先本来觉得自己的主意真的很不错, 但是现在面对面找到一个受害者, 还是, 等等……
“其实针对你这类的, 有加试的, 今年和明年都有, 后年开始和其他人一样正常。”
杨文越也知道,“我的话年龄还不大, 把考中的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我还可以再多准备准备,再去挤。”
嘶……
这么一听, 苏景先的心更加愧疚了。
多好的一个人啊。
“多好的一个人啊。”
啊?
我说漏嘴了吗?
苏景先看着声音的来源,一看是吴少贤。
吴少贤看着他,挑眉,“怎么?这样的人还不好吗?我们要不要帮助他。”
“帮助?”
苏景先心想,还能怎么帮助?难道是他写信给二师父范仲淹,让师父关心提携一下杨文广吗?
苏景先觉得这对于杨文广来说反而是一种侮辱,他大概是不需要这样的帮助的。
“那个弓啊,三石的那个!”吴少贤看着苏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