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297)
“把那个送给你家二师父,到时候有人~就有机会出头了。”
苏景先想了想,还真是个好主意。
“我上次看的那个吗?”复合弓被苏景先他们一路也带到了扬州,要么怎么说自驾便利呢,这么重的东西,托运的话,苏景先既要担心价格,又要担心东西的安全。
自己带,真就什么都带了过来,不过还是比不上他的妈妈,程女士直接给他在扬州安排了一间大房子,地理位置上也不算是人多……
“是啊。”吴少贤点头,他看着苏景先,“如果你觉得三石的弓箭,你的哥哥拿不动的话,我们还是可以下降一些难度,调整成为二石的弓的。”
我们不是已经研究出来了火绳枪了吗?
另一边是韩文彧的眼神,困惑地看向吴少贤。
吴少贤小声说了一下,“要是他哥哥现在是个普通的兵,估计没机会接触,换成这个就有机会了。”
还真是。
说来韩文彧上次的掉马事件,导致她和吴少贤这些天也是找机会开诚布公了一下。
本来韩文彧还以为吴少贤会让自己直接公开的,没想到吴少贤比她想象的还要喜欢看乐子,甚至会故意帮忙遮掩。
现在两人的聊天也是和谐了很多,像是兄妹一样。
“也不是不行啊,就是……”
苏景先正想说他们想要批量研究,但是人手也不够,另一方面,铁器,他们在太学里面研究研究也就得了,能够被带出来,都是靠着他们在宫里有人,要是自己私下里继续研究,那还得了?
杨文越反倒是贴心婉拒了,“表哥自己可以的。”
“不错!”吴少贤又夸,“像你这样知道苏景先的脑子有多好用,但是还不想着从他身上薅羊毛的人,我很欣赏你,不像我,我只想跟在他身边混吃等死了。”
“混吃等死?哼,你今天的天气预报预报了吗?我们的《儿童报》的销量可得靠你支撑了。”
苏景先一副奴隶主压迫自己长工的口吻。
吴少贤也是相当配合,“写了写了,早就写好了,一大早我就已经放在门口的信箱里了。”
《儿童报》因为苏景先把吴少贤带来了扬州,还不得不每天从吴少贤他家拿信。
别误会,不是吴少贤从扬州一路到汴京的信,而是吴少贤直接把这件事托付给了他爹吴景鸾。
知道吴景鸾也受害之后,原先的受害者联盟宋仁宗、晏殊都主动向吴景鸾发出了慰问,谁能想到这个人压根就不嫌麻烦,甚至把原本只有当天整天的天气的,进一步进化成为了一天十二时辰的。
虽然任务比原本要更加复杂且困难了,但是这对他本人来说不算难,并且直接反向卷到了自己的儿子。
现在吴少贤也每天预测十二个时辰了,留的信嘛……是给《儿童报》的扬州分部的。
苏景先这个家伙,到了扬州也不消停,知道有人在花费大力气买汴京的《儿童报》的时候,干脆利落地建了扬州的草台班子。
这也是吴景鸾早就猜到的事情,也因此他能够卷到自己儿子。
不得不说,吴景鸾的操作给另外两个受害爹爹带来了新的思路。
他们这里在说到信箱呢,大门那边就传来了声音,很是嘈杂,被韩文彧和杨文越听到了。
“好像有人来了。”韩文彧说自己好像听到了有人敲门。
“难道是拿信的?”杨文越还不太清楚吴少贤写的是什么信,但是放在信箱,应该也是门口。
家里正好有大人,所以苏景先决定他们这群小孩去接。
范纯佑都没带,因为这个人还在看王安石给他的私家笔记,并且在积累自己的困惑,想要从王安石这里得到解答的思路。
见到人之后,苏景先觉得自己还是想得少了。
“嗯……你们的意思是说……”
“少东家!”带头的人苏景先甚至认识,就是在汴京农庄里面的,还有一个自己家从蜀中一直带到汴京的家仆。
不是?
苏景先脑子里一时间还没想到。
就是……
他的母亲大人,不仅仅给他添置了眼前的这个房子,就连房子旁边的农庄都接手了?
“少东家,我们提前整理过了,原本在这附近有几户人家,大家不是住在一起,但是这半个月,已经帮着所有人都翻新了一遍房子,按照我们在汴京的标准,扬州的工价和汴京也差不多,不过东家的给的钱没有花完,还有这么多,您看一下。”
两个人一个人说话说得和机关枪一样,苏景先都没找到插话的时刻,另一个则是相当的给力地拿出来了一份账本。
两个人想要表现的欲望也是很强烈了,苏景先看了一下账本,确认没有找到什么一眼能看到的披露之后,钱也是都退回了。
“给你们的就是给大家一起用的,以后村子里有点谁家漏雨这类的小事,就可以拿这个钱,买点砖瓦请个匠人补一下。”
苏景先倒是看起来很适应了,后面的杨文越听着听着眼睛都瞪大了。
“没想到吧,我们小苏是富家子,而且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啊,也不是韩大人的,更不是王大人的,是我们小苏的。”
吴少贤一副“知道了这么多的事情,不如和我一起光明正大地diss小苏”的表情。
没想到杨文越转头看过吴少贤,目光落到韩文彧的身上。
“你说,大宝会今天就玩腻扬州,然后突然去我老家吗?”
“啊?”韩文彧一愣。
吴少贤没想到竟然是这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