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333)
“唔……我看看,扬州已经有半个月没有新事情发生了,这在苏景先生活的地盘可谓是相当少见, 前线记者英勇无畏采访到了韩琦韩知府的官家, 从而得知了绝密消息!”杨文越声音还挺合适念这个,最主要的是他真的会带着感情来念, 不是抑扬顿挫的味道, 而是顺着思路被带进去。
“什么绝密消息?”给最兴来听好奇了。
“绝密消息是——苏景先离家出走好多天了, 韩琦知府也在找他,知情人务必无偿归还苏景先。”
读完之后,别说是最兴来了, 杨文越自己都很无语, 感觉被报纸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什么跟什么呀。”被第三方要求“无偿归还自己”的苏景先有点想吐槽都不知道找什么地儿。
写这个报道的人也太适合去后世当娱乐小报的记者了,寥寥几笔就把一个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的消息写成了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
“所以, 你给老师报平安了吗?”晏几道回头看着苏景先。
苏景先像是卡顿的磁带一样, 一卡一卡地回头看晏几道, “你没写吗?”
坏了。
两个人的对话, 让其他人也开始反思自己。
“我没写。”韩文彧是第一个回应的, “不过我每周都会写信和汴京家里报平安。”
“我也没有, 也会给家里报平安。”包繶是同款。
“我也没, 汴京……等等……”范纯佑本来想要习惯性“+1”, 结果说着说着,突然意识到, “什么?你们每周都会给家里写信报平安的吗?”
“那不然呢?”没想到, 第一个响应的还是刚刚没说话的苏景先,他看着范纯佑, 看了一眼,又一眼,眼神从困惑到同情。
“你不会这么久了,一直没有跟老师说你的情况吧?”
“哈哈……”范纯佑往桌子上一趴,整个人像是已经死掉了一样,“不仅如此呢,在汴京的那三年里,我也只是逢年过节写信啊,真的要天天写吗?”
“建议你开始每周和爹爹联络感情,这样真的很有用。”晏几道试图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服范纯佑,“比如我爹,一开始一直以为我是小孩子,总是不放心让我一个出门,每次都让我带很多下人。”
“是啊,你的脑子,明明在国子监也是最聪明的那批人,晏家虽然不是百年的权贵世家,但是晏相公一日还在,你就不会受到别人欺负……”范纯佑也很懂,就像是他自己被托付到了胡瑗老师这里一样。
有人说是想要他作为老师学校的标杆,有一个听话的头羊,其他羊也会听话。
但是范纯佑知道,这是因为爹爹知道他的政治选择从来都是会得罪很多人的,所以想要把他养好,不能放在能够轻易被其他人渗透的地方,所以胡瑗老师这样一板一眼的老师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自从我开始和爹爹每周写信,爹爹已经不把我当做需要时时刻刻拴着的小朋友了!”晏几道骄傲挺胸,“按照大宝哥的想法,就是我们有选择地告诉家里我们的情况,面对大事不要遮掩,这样就能够得到家里的信任,从而得到更多的空间。”
“不是你们……”
没想到在晏几道的话说完之后,第一个响应的不是这段话的受众范纯佑,而是吴少贤。
吴少贤震惊地看着两人,他的目光又看向其他人,最后落在了和自己一样被家里人送到苏景先身边来的杨志新身上。
“你也是要写这么详细的吗?我的信都很简单哎……”
简单,都不足以形容吴少贤给家里的信,有时候是很简易的两个字“打钱”。
杨志新摇了摇头,“家里对我管的倒是没有这么严格,我的信有时候也和你的一样简单。”
杨志新是知道吴少贤写信风格的,讲点有意思的东西,讲点自己在玄学上的进步,有时候就是通知自己要换地方了,或者通知钱不够了。
“这样才正常吧。”吴少贤嘟囔着,“哪里每周都有很多新鲜事要讲啊。”
“那我真的完蛋了。”范纯佑转头看着苏景先,“你不会给我爹的书信,也会写很多内容吧?”
“那倒是没有,我以为你会写。”苏景先眨巴着眼睛看着吴少贤。
这哪里能想到呢,某人不仅是不会写,甚至是忘了写。
“这都不是重点了。”苏景先想到韩老师可能真的在找自己,有点慌了,“我们要是都忘了到之后报平安,那韩老师这些天会有多担心啊?”
不过苏景先也不知道的是,他已经不用担心了,甚至韩琦也没有继续担心。
这多亏了把《扬州报》送来知府府邸的幕后好心人——江南四子组合。
他们不仅寄出了《扬州报》来提醒苏景先没有和老师报备的事情,还寄过去《苏州报》来告诉韩琦他们已经找到了苏景先并且照顾地很好。
“苏州四才子对垒汴京苏景先,竟被书童打败……”
韩琦看着《苏州报》上的内容,有点啼笑皆非了。
和《扬州报》写得有些不一样,他没有说过那些话。
虽然离开扬州之后,苏景先他们确实忘了往这里传消息,但是……
韩琦翻开自己的上锁小木盒……
里面有不少官家的来信。
最兴来殿下和福康公主殿下都已经去了苏州和苏景先一起玩了,官家为了做一个“不扫兴的家长”,没有强行把人锁在皇宫,但是这信件是一封接着一封来。
别说是苏景先和江南四子对诗,结果出场的“书童”是晏几道,官家还很欣慰地表示还好有晏几道在,最兴来可以顶替晏几道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