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380)
苏景先不敢想,这里很多人看样子就是普通百姓,哪怕是真的年轻力壮的人,不是被抓获在现场,让外人看,也是朴实的渔民、农民模样。
更何况里面还有那么多老弱病残,就这么一窝带回来了。
“不好了,苏大人、殿下,外面不知道怎么回事,聚集了一伙人,说是要人呢!”
来报信的是站岗放哨的小兵,他自然也是知道今天大家出去带了一伙人回来。
刚带回来人,就有人来要人。
这真的让人不用多发散思维,就能联想到。
一定是来要带回来的这批人的!
“啊?”赵宗实震惊。
“啊什么啊,走了,出去一起解释吧。”苏景先拖着人一起走。
来人是正常的,但是这时间……
太快了。
有人在背后操纵,苏景先想出去看看,看看能不能发现是谁在操纵。
第149章 离开了苏大宝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这些都不是良民。”
赵宗实也是负责到底了,他站在外面和大伙解释。
“原来是这样啊。”
大家伙也很容易就信了。
在人群中传来了不同的声音。
“你说是那就是吗?以后岂不是随随便便……”声音说着说着没了声响。
然后在另一处也传来了声音。
“所有水匪都要带进军营吗?我……”
也是说着说着就没声了。
这让在旁边观察的苏景先有点不好找是谁,他的目光刚刚转过去,还没看是谁在说话, 就找不到人了。
不过这没关系。
有专业的人, 能够解决这件事,苏景先看不见, 但是暗卫们可都能看见。
赵宗实这么多年也是被文官培养出来了一点对外辞令, 安抚住百姓们也是轻而易举。
然后俩人就开始一起思考, 怎么解决面前的事情。
这么多人呢……
“事已至此,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苏景先看着赵宗实,他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沉痛。
“啊?”赵宗实听着苏景先这话, “有什么办法?”
原来还是有办法的。
赵宗实都以为完全没有办法了, 都想到了要借着自己的身份求助了。
虽然和官家已经不是父子关系了,但是到底还是亲戚嘛, 求助起来也比普通人要容易。
赵宗实信任地跟着苏景先, 两个人一起收拾了一下, 然后……
到了镇江府的知府那儿, 开始哭?
“知府大人, 我们也不知道, 为什么突然有一群人上了我们的船, 现在已经在我们的地盘了, 想问一下知府大人应该怎么处理。”
苏景先的表情里面混合着困惑、不解、担忧、信赖,如果是以往的苏景先, 想要这样的演技自然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苏景先得到了来自晏几道的培训,表演起来也算的上是驾轻就熟。
也不能算。
旁边的赵宗实听完苏景先的一套唱念做打之后, 觉得这实在是浮于表面,于是自己也演了一遍,他作为实际参与者,编出来的案子还挺有理有据。
被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哭诉了足足有一炷香时间的知府,好不容易在两个人都不说话的空隙,找到了自己说话的机会。
“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就是我也不能够做主把人留着,要不……”
苏景先和赵宗实两个人双眼放光地看着说话的知府,知府被这么看着,咽了一下口水。
怎么办呢?这两个人,一个是前皇子,现在的亲王预备役。
一个人是大宋炙手可热的少年英才,不说是本人有多厉害吧,人脉也不是吃素的。
知府其实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本来想说压下去不管。
毕竟这地头蛇也不是白说的,从江南到汴京,虽然算不上天高皇帝远,但是压下一点不轻不重的事情,官家也不会过多干预。
没有闹出大事来,加上稳定的治理着,以及没有撞到朝堂整治的枪口上,就会被轻拿轻放。
本来知府是想要这么干的,但是吧……
面前这两人的眼神实在是太期待了,就更像是再等着他拿出来一个万全之策一样。
这让知府也不大好意思说出来自己的办法了。
他哪里有什么好办法,无非是放着不管,时间过去了,就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小了。
“嗯?”赵宗实等了俩分钟,发现面前的知府像是定格了一样,依旧是那么一副造型之后,感觉哪里有点不对。
正想要和苏景先说,是不是这人想不出办法,还是他们自己来想,这样的话。
知府动了。
“等我手书一封!”知府也看出来了赵宗实的意思,这哪里能行,他虽然不行,但是被殿下说不行,也太没面子了。
只能使出他的杀手锏了。
遇事不决,交给上司吧!
他当这个镇江知府时间也不短了,这是他的第二任!
当然,本来以为不能留任了,因为他的政绩平平,没有什么亮眼的部分,谁知道官家提出来了新的标准,只要考试考过去了,就能够留任。
这!自然是要拼死考上!
如果早点告诉他,在镇江当知府会遇到这种事,他百分百不会那么努力。
啊不,还是百分之五十吧……
算了,依旧会努力的,他还挺喜欢镇江,以后不当官了,说不定会在这里养老呢。
话说远了,镇江知府收起来自己写好的书信,和两位从汴京来的小公子承诺。
“放心好了,我已经把我们这里发生的事情,都在信里面说好了,现在只要等着信寄出去,然后就会有上级来帮我们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