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381)

作者: 南伍 阅读记录

“谢谢!”苏景先毫不吝啬自己的感谢,“在上级来之前,这些人要怎么处理呢?”

“这倒是个问题。”镇江知府也没处理过这件事,“要不等我在旧案卷宗里面找找办法?”

他之前都是这么处理的,能找到办法的,就先找找。

找不到的,就开始求助自己的上级甚至同级,屡试不爽。

“应该也没有什么先例,不如就先放在我们那边吧,水军这些天也训的差不多了,很多农活应该有人干,镇江人比起扬州、苏州的人来说还是有点太少了,劳动力方面还是有些稀缺的。”

苏景先说着就从这个话题跳转到自己想要的部分上了。

解决了?这就解决了?

赵宗实听着之后苏景先和知府说着关于水军方面的规划,之前造船缺点人手的事情也都说了,这知府胆小,一开始还在以为他们俩要做什么不合法的事情。

在苏景先说是官家允许之后,又大手一挥说——

“包在我身上,我家在隔壁扬州也有点人脉,你是喜欢那个扬州,平底船?是吧?我去给你挖点会造的人过来。”

也是爽快接下了这个任务。

俩人离开知府府邸的时候,赵宗实都有点思考不过来。

“不是?这人就这么答应了?”

“嗯。”苏景先转头,看了一下在马车里面已经显得有点挤挤挨挨的赵宗实,“这些天锻炼还挺有用的,要不再加大点训练量?我问过医师了,说是身体还能承受。”

“这就能答应……”赵宗实还沉浸在对知府的感叹之中,差一点就也要答应下来苏景先说的话,还好反应过来,“好……不是,什么?加大训练量?那可不能再加大了,问过医师也要问问我啊,再加我就训练不过来了。”

“这不是在和你商量呢吗?”苏景先想了想,“难道已经到极限了吗?”

“那倒还没有。”赵宗实自然不能承认现在就是自己的极限。

只是……

他的战友们应该会觉得……

“太好了!这次的奖励又提高了。”

“人数也扩大了呢,刚好我能够拿到奖励。”

“有两位郎君在真的是太好了。”

赵宗实本以为会遭到其他人反对的,毕竟刚来的时候,大家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参与训练的,但是没想到……

苏景先只是略微提高了一点花费,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现在的问题。

不是啊,你们也太好哄了一点?

赵宗实心里叹气,但是看到周围的人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听着他们说又能够给家里寄多点钱之类话,还是情不自禁也跟着笑了起来。

他们这里和和睦睦,而镇江知府的那封信已经从镇江,一点点到了汴京。

很神奇吧,明明直属上级不是汴京,而是隔壁南京的,结果还是一层层传到了上面。

大家都觉得这件事可以不用自己来解决,交给上级想办法就好了,于是乎……

“救了一伙被困在江上的渔民?”

信到了宋仁宗面前的时候,已经变成了这样的信息。

要不是宋仁宗依旧没有把放在苏景先身边的暗卫撤掉,加上他在赵宗实身边也安排了暗卫,大概也会信这个鬼话吧。

但是……

又不得不信。

即使是宋仁宗,也对那些人心有怜悯,说到底,就算是逃避税收,在江上当水匪,也是大宋的子民,小惩大诫一下,也可以了。

加上宋仁宗比其他人都要知道这些水匪现在的日常,已经顺利融入成为了兵营里面的一份子,每天又是训练又是负责后勤,还帮着找了几个真的水匪会经过的地方。

这群人在当水匪的时候劫掠的东西也不算多,重点还是真水匪,会更凶悍。

算是将功赎罪了?

“不如就把这些人留在兵营吧。”

晏殊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正好人少,这些人也不是正常编制,要给的钱也没有那么多,不是吗?”

要不说晏殊是老狐貍呢,说是什么这些人也很可怜,那么其他人不一定能够感同身受,但是说这些人能够省钱。

朝堂上下都被这句话折服了,所有人都觉得——

真是个好办法啊!

一下子也跳过了本来可以不养这些人的方案里。

大家都顺着这个思路在想,兵营里面本来也需要人,正常加人的话要给的钱是现在的几乎两倍,现在多便宜啊。

人也留下来了,把这些人带回来的赵宗实,当然,也是被简单处理了。

罚钱,加上加训。

对赵宗实来说是不痛不痒的惩罚,但是对很多人来说,钱还是很重要的,大家也引以为戒。

“下次对方要是好人的话,标记一下地点就好了,我们交给知府大人去处理。”

苏景先也是给大家提出了这个好办法。

赵宗实回忆了一下和镇江知府的相处,“知府大人是个好人。”

是吗?

其他人也回忆了一下,发现知府大人虽然没干出什么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也不是多坏的官,上任之后也没有多花钱的地方。

好像也是,人也挺好的。

百姓,就是这么好满足的。

与此同时,在皇宫里面。

最兴来在努力学习,因为……

“爹爹,我明白了这个,真的能够让我也跟着苏景先出去干活吗?”

宋仁宗连自己的亲儿子都画饼。

“也不是,你还得学会那些。”宋仁宗的饼也不是那么好吃的,但是最兴来很知足。

毕竟没有一个皇子、太子是能够下基层的,多就多点,这是爹爹给自己抗朝堂那些大臣,应该得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