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50)
“是啊!”苏景先没回答呢,附和的是韩琦。
韩琦的川蜀之地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上的优越性,科举要的就是个章句训诂,他的生活条件让他并不为此担忧。
汴京的大儒在字意、句意上再创新高,也是朝堂主导的“注疏之学,这类信息传到偏远地区有时效性。
更何况,别地的大儒不注重这些,大多是以从旧时经典中悟出来的新的道理,来互相辩证学习。
很多科举的学子可能消息闭塞,不知道字意改变,反而耽误。
“是啊。”韩琦的想法也得到了欧阳修的赞同,这他自然也发现了,“但是这……”
“科举依旧需要章句训诂之学,但是这部分不需要我们汴京的大儒来做,他们完全可以像是其他各地的一样,开始更深层次的学习。”
韩琦看着欧阳修,又看了看自己的小徒弟苏景先,“大宝也是这么想的吧?”
大宝,大宝只能这么想,苏景先尴尬一笑,“其实没有想那么多,主要还是欧阳先生的那部分原因,我自己背的快习惯纠正的快,在汴京纠正自己以往的错误知识也没事,但是……”
但是别人能吗?不调查别的,就看他老爹的记忆能力,就知道有些知识,学进去了想再改就困难极了!
这些大儒专注点正是科举相关的典籍的注释,频繁,也在科举中占比太大了。
苏明允写文极好,用典也几乎没有错误,只科举屡败屡战,已经不仅仅是他读书读不进的问题了。
“年纪小小,但是已经不吝啬让出自己的利益,为他人考虑了。”没想到苏景先确认了欧阳修的观点,依旧被欧阳修夸奖了。
“是啊,我们大宝就是这样一个,并不因为自己会什么就沾沾自喜,也不给别人出路的小善人。”韩琦夸了大宝,但是也教了苏景先一件事,“站在官家的臣子的位置上,我应该夸奖你,但是作为老师,我应该批评你。”
唉?
苏景先困惑,他有哪里……
“科举你要和无数人竞争,你有博闻强识的能力,别人未尝不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我们身在汴京,也有这样的资源,本就是你的资本。”韩琦的表情很严肃。
“可是……”可是那些辛辛苦苦寒窗苦读的学子,也不应该承受这样的巨大落差。
苏景先还没说完,韩琦像是知道他要说什么一样,拉着他的手。
“科举注重公平,你也在乎公平,所以这件事作为老师,我会帮你,但是以后在朝堂上,为别人考虑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更甚者在战场上,敌国和本国,总有一方输家……”
韩琦说到这里,有点苦笑,大宋正是输了一场。
最近官家有意让听他的意见,让范仲淹前往,但是韩琦感觉自己也会被安排过去,毕竟这朝堂上,唯一一个还算有点空闲的,就是在川蜀回来之后,还没被安排上新职务的他了。
“放心老师!”
苏景先可不是什么会考虑什么对敌人仁慈的圣夫角色,他内心有着老师没有的远大报复。
走出亚洲,走向世界,从大怂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宋!
三人一阵聊天,又迅速想到了应该怎么把这个《学霸笔记》给弄成真的!
那自然不能单纯安排当官的部分,还得有退休的,退休有些在老家办学了,涉及到学校相关的要不要邀请呢?
最后讨论的结果还是邀请,第一版,集思广益才是真。
“最难的部分应该是把这个变为官方……”年轻的欧阳修还没有参加过皇室三国杀桌游小组,有点头疼以后编写结束怎么推出。
“那没事,我们大宝会解决!”
韩琦神秘一笑。
苏景先瞪大了眼睛,“老师,老师我怎么解决啊老师!”
他抱着韩琦的大腿就开始哭嚎。
“这对你来说还不简单?你去吹小皇子的枕头风,我们曲线救国拿下!”韩琦一本正经。
欧阳修还以为是什么办法,连忙劝阻,“小孩子要是玩得来的话,小时候还是享受一些纯洁的友情关系吧。”
就不要掺杂这种利益往来,来消磨本就脆弱的感情了,最主要的是还有官家呢,这方法敢用,官家就敢把他们打包都发配了。
苏景先疯狂点头,吐槽,“这办法不像是好人家会用的!以后我可不想被人说,我是佞臣出身!”
小家伙一本正经,没看到两个心眼子极多的大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你家徒弟真的很有意思。
好玩吧~
因为要忙着这个《学霸笔记》的事情,苏景先这些人也算是谈笑有鸿儒了,一整个陪着老师见了一位又一位的大佬。
原本小半天的在太学的学习时间,也被压榨的透透的,连续几天不见人影。
太学,神童班。
说是神童,这些孩子也真的年幼,个子最矮的那个,看起来也就三四岁的样子,这样的小孩也是有特殊对待的,旁边坐了照顾他日常生活的书童。
虽说神童班是一盘散沙,别说是看不起苏景先了,他们自己内部都互相看不起。
不过这恶人也有两三个好友呢,他们自然也是。
下课聊着聊着,就发现。
“原来你也去跟苏景先下战贴去了!”“我也是!”
“什么?你用的也是神童班的名义?”“我也是!”
班里一共就二十位同学,各自对了一下口供,惊悚地发现,竟然出了十位代表去给苏景先下战贴!
大家默契地转移了话题。
“这些天那苏景先也没有来太学,估计是怕了,不敢来了!”有人只知道苏景先没来,语气也是很尖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