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三国当团宠(39)+番外

作者: 问尘雪 阅读记录

婶母毒杀他叔父并诬陷于他。

若不是季汐明察秋毫,他不光会一直被婶母蒙在鼓里,且免不了一顿牢狱之灾。

更主要的是,他和季汐投缘。

季汐有内政小能手王伯舆的协助,政绩考核十分优秀。

晋升就差最后一根稻草。

年末,各地的案卷卷宗都要汇总到廷尉,由廷尉审核。

尤其是人命大案。

廷尉是东汉末年的官名,为九卿之一,掌刑律的执行。

现任廷尉是曹孟德的人。

他知道丞相对曲城县令季汐极为看重,所以对曲城县交上来的卷宗特别上心。

丞相迫切的想将季汐调回朝廷。

现任廷尉在查看曲城县交上来的卷宗时,就像是想尽办法给学生送分的阅卷老师。

季汐没有让他失望。

他在看到王翁的妻子王氏的卷宗时,差点就拍桌狂欢了。

这可是人命大案。

季汐每一步都遵循律法,从头至尾将案件审理的非常漂亮,无可指摘。

此案人证物证俱全,无误判可能。

现任廷尉心情愉悦,立即抱着卷宗去向丞相邀功,咳,是替丞相分忧。

一路上走路都带风,还想蹦两下。

有了这份卷宗,不需要等到明年,今年就能将季汐调回京都。

季汐当一方县令,实在是屈才。

“哈哈哈哈……”曹孟德看到这份卷宗,当场就嘉奖了现任廷尉。

自古有向天子举荐人才的制度。

曹孟德立即就上表天子,举荐季汐出任豫州别驾。

刘伯和只能无奈同意。

正旦将至,季汐回家过年,年后就不用再去曲城县上班了。

王伯舆随季汐一起来了邺城。

他在曲城已经没有家了,只有一个与他离心的堂兄。

刚进城,王伯舆就与季汐告别。

王伯舆说道:“我不想让荀令君知道我的存在,住驿站就好。”

县令的主薄也是个官,可住驿站。

驿站是官方办的官驿,汉朝时比民办的民驿住宿环境要好。

季汐不解地问道:“为何?”

他还想将王伯舆介绍给亲朋好友认识呢,说到底还是没有歇了为王伯舆谋前程的心思。

认为王伯舆跟着他有些屈才。

王伯舆再次表忠心:“我为官,只是因为想跟着你。”

虽然明察秋毫是县令的职责所在,但是感谢还是要的,更何况这县令不是一般人,在渭南之战名声大噪。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季汐只好依着王伯舆的意愿。

王伯舆一心只想跟着他。

他心中隐隐有些兴奋,没想到自己居然收小弟了,想着不能亏待了小弟,于是掏出了一个钱袋递给王伯舆。

王伯舆拿着钱袋一脸茫然。

季汐笑了笑,满面春风:“这是给你的住房补贴。”

王伯舆:???他住驿站是免费的啊。

“多谢。”王伯舆唇角微勾,这是想尽办法给他送钱呢。

季汐带着雀跃的心情往家里赶。

作者有话要说:

史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

第23章

季汐与王伯舆分别后没走多久就回到了家中,脸上洋溢着回家的喜悦。

终于能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了。

两个月没见,荀文若看见季汐,乐呵呵地道:“又长高了。”

季汐现在有一米八了。

荀文若的身高比季汐高一些,有一米八五,年轻的时候是个大帅哥,现在成了帅大叔。

过年的时候,荀家的亲戚都来了。

荀公达带着次子登门,还有荀文若兄弟的孩子们,荀文若叔伯的孙子们,也都来了。

季汐见到了从来没见过的亲戚。

他穿越的时间有点晚,赫赫有名的荀氏八龙如今都已经不在人世。

和荀文若同辈的,也一个不剩。

陈长文夸赞过的荀文若、荀公达、荀休若、荀友若、荀仲豫,目前就只剩下了荀文若和荀公达。

下一代中,唯有季汐和荀公达比较出色。

再下一代,荀公达的长子天资聪颖,才华不在其父之下,可惜年纪轻轻的就死了。

荀氏的未来多半要寄托在季汐身上。

年夜饭上,荀文若给还没有成年的孩子们发压岁钱。

季汐也有份。

这个时候的压岁钱并不是真的钱,而是类似于护身符之类的东西,有保平安的寓意。

季汐觉得新奇。

往年的压岁钱都是红票子,今年则是一个用红线穿着的铜板。

铜板上方是吉祥结,下方是穗子。

铜板本身是钱币的形状,外圆内方,正面铸有“千秋万岁”的字样,背面铸有双鱼的图案,有着美好的寓意。

季汐将这样的压岁钱贴身藏着,时时带在身上。

毕竟是荀爸爸的一番心意。

过年的时候,下级官员要去上级官员的家里拜年。

季汐随荀文若来到了丞相府。

曹子建和季汐有两个多月没有见面了,甚是想念,眼看着荀文若和季汐拜完年就要离开,灵机一动,说道:“二位来我院子里看猫吗?”

荀文若:???

季汐和曹子建有很久没见了,立即答应:“好啊。”

他看向荀文若。

荀文若见季汐十分想留下来看猫的样子,失笑道:“你去看猫吧,为父就先回家了。”

去集市上看看有没有猫卖,给季汐买一只。

季汐以为曹子建邀请他看猫只是一个说给别人听的借口,其实是有话要与他说。

只是没想到的是,曹子建真有猫。

巴掌大的小奶猫在院子里玩石子,专心致志的样子有点可爱。

上一篇: 不许哭鼻子 下一篇: 格桑花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