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三国当团宠(38)+番外

作者:问尘雪 阅读记录

他在曲城还是有些名气的。

一个县的财政税收、人事调动、架桥铺路、经济建设等等事宜都规县令负责。

季汐正忙着,帮手就来了。

他玩过三国游戏,对王伯舆这个人还是知道的,乃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将领。

王伯舆一身素服,身量不算高,但胜在强壮。

季汐与他相比就显的瘦弱。

父母死后要守孝三年的规定在这一时期还只是用来约束高官和诸侯的,对平民百姓则不强求。

更何况,王翁只是王伯舆的叔父。

王伯舆不在孝期,来县衙毛遂自荐想要帮助县令,并没有什么不妥。

季汐知道王伯舆的治理能力强。

在确认这个年纪的王伯舆确实有才干后,任命王伯舆为主薄,也就是让王伯舆当他的幕僚。

司马仲达目前就担任曹孟德主薄。

王伯舆担任季汐主薄,虽只是一幕僚,但权势胜过朝廷任命的县丞和县尉。

可见季汐对王伯舆的重视。

“伯舆,以你的才华当我的主薄实在是屈才。今年已经晚了,明年我帮你选上孝廉。”季汐如是说道。

王伯舆摇头,说道:“多谢县令好意,基只想做你的幕僚。”

直觉告诉他,跟着季汐会有大作为。

季汐有了帮手,上班就轻松多了,不光能按时吃饭了,还有时间喝下午茶。

小日子过得轻松又惬意。

王伯舆只比季汐大四岁,与他年龄相仿,身高也差不多。

季汐长高了一公分,有一米七九。

王伯舆比季汐矮一点,看起来差不多有一米七四的样子。

不过半个月,两人就混熟了。

轻闲下来时,两人时常在一起喝茶聊天。都是王伯舆负责泡茶,季汐负责喝。

王伯舆泡茶时问起季汐的志向。

季汐言道:“汉室倾颓,诸侯割据,战乱不休,我愿早日结束这乱世,营造太平盛世。”

王伯舆误解了季汐这话的意思。

他哈哈大笑,问道:“县令可知现在的青州刺史是谁?”

东莱郡归青州管辖。

季汐身为东莱曲城的县令,当然知道青州刺史是谁,答道:“刘琮。”

他不知王伯舆在笑什么?

王伯舆点头,为季汐规划未来:“刘琮为原荆州牧刘表之子,与其父一样,不能守一州之地。

此乃上天赐予你之地。

幽州东部和徐州东部都不在曹操的势力范围之内,若是能跨有这三州之地,则可和曹操抗衡。

孙权占据江东,内部已经出现混乱,可图之。

荆州归刘备所有,而刘备不会满足于一州之地,必然会图谋与荆州相邻的益州。

现在的荆州牧刘备,早期不过是一县尉。

你年仅十八就已是一方县令,将来的成就不会在刘备之下。

可先取青州为家,后取幽州、徐州建立基业,与曹操、孙权、刘备四分天下。

联合曹操先灭孙权再灭刘备。

而后再席卷中原,成就霸业,完成统一,结束乱世。”

季汐:!!!

听王伯舆这话,是要他出来单干的意思?

这思想很危险啊。

季汐摇头,说道:“刘备从一县尉升至州牧,用了二十四年。曹丞相二十岁举孝廉,位极人臣时已经四十二岁了。

孙权虽是与你我同辈,但他是继承父兄基业。

青州、幽州、徐州三地属于曹丞相的势力范围,若是起兵反曹,必然会延缓统一进程。

由曹魏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

青州、幽州、徐州三地的百姓生活安定,你忍心让他们再度卷入战火当中?”

曹孟德奉天子以令不臣,反曹就是反汉。

荀爸爸一定会很失望。

王伯舆明白了季汐是想跟着曹丞相干,并不执意反对。

但该提醒的还是要提醒。

他说道:“赤壁之战之前,曹丞相不听贾诩的劝说执意南下,最终赤壁之战惨败,事后悔之晚矣。

最后拿定主意做主的人是曹丞相。

曹丞相肯听你的还好,若是不听你的,你当如何?你又能如何?”

王伯舆说完叹了口气。

就比如现在,县令不肯听他的,他也是无可奈何。

季汐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郭奉孝,郭奉孝料事如神,善于出险招,出奇招。

当年,很多人都不赞同征讨乌桓。

是郭奉孝力主曹孟德北征乌桓,但是路遇天灾人祸,若非曹孟德运气好就死在半路上了。

曹孟德对郭奉孝有一种迷之信任。

王伯舆说赤壁之战之前,曹孟德不听贾文和的劝说执意南下,最终赤壁之战惨败。

然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曹孟德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荆州,在军队士气高涨时顺势南下伐吴,至少有五分胜算。

统一天下的心太急,所以冒进。

曹孟德多年后想起这事,感叹:“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可见若是郭奉孝相劝,必定会听。

季汐知道曹孟德是将他比作郭奉孝的,他应该也能继承这种迷之信任。

别人都劝不动的事情,他能劝动。

渭南之战时,曹孟德肯听他的建议就是很好的例证。

就算是劝不动……

季汐回复王伯舆:“曹丞相发布招贤令,广纳贤才,底下能人众多,便是不听我的,还有其他人。再说了,曹丞相自身的谋略就不低。”

不得不说,曹孟德本身就是个军事家。

季汐都这样说了,王伯舆没什么好说的了,顺着季汐的话道:“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我都支持。”

上一篇: 不许哭鼻子 下一篇: 格桑花意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