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三国当团宠(37)+番外

作者: 问尘雪 阅读记录

我便怂恿母亲往酸菜里放铅粉。

县令,我才是毒死王翁的主谋,母亲他是被我逼迫的。”

说到这里,已经是带上了哭腔。

王氏听到这里,不愿意让儿子替她顶罪,终于肯开口了:“县令容禀,这事和我儿无关。

都是我一个人干的,他毫不知情。

王翁太过于偏心,民妇气不过,一时糊涂就动了歪心思。”

她的郎君富养侄子,穷养亲子。

侄子没继承权,只要郎君死了,家中财产就都是她儿子的了。

这便是她的杀人动机。

季汐问道:“你为何要嫁祸给王基,又是如何嫁祸的?”

明知顾问,只是为了走流程。

王氏母子如果不来报官,王翁就会被当成病逝,不会东窗事发也就不会变成刑事案件。

报官和自投罗网也没多大区别。

从宋神医的口供来看,是王氏主动向王翁提出要请宋神医来家中吃饭的。

这是故意要往刑事案件上靠。

王氏当真就那么恨王基,宁愿冒着东窗事发的风险也要将杀人的罪名嫁祸给王基?

不论真相如何,这些都是要记录在卷宗里的。

王氏眼神躲闪,小声嘀咕道:“这不是看新来的县令年少,好糊弄吗?能一举铲除王基,多好的事儿?”

她也没想到她往甑里倒铅粉的时候,会被邻居给看见啊。

季汐没听清,说道:“大点声。”

王氏的声音太小,就只有站在她旁边的王伯舆听见了。

王伯舆不着痕迹的离王氏远了些。

他在回曲城的路上就曾哭过,此刻还处在叔父去世的悲伤之中。

万万想不到婶母竟恨他至此。

王氏哪敢大声将之前的话重复一遍,改口道:“从几个月前开始,王基每隔一段时日都会捎来几坛酸菜。

王翁最爱吃酸菜,我儿不爱吃。

民妇便想到在每坛酸菜里都倒上少量铅粉,再密封好,就可以说成是王伯舆在酸菜里下了毒,要将一家人都毒死。

为此民妇还特意邀请宋神医到家中吃饭。

因为少量的铅粉毒不死王翁,所以民妇在煮酸菜的时候才多倒了些铅粉进去。

民妇告诉宋神医酸菜是王基捎来的。

宋神医必然会怀疑毒是王基下的,民妇的嫌疑就能洗脱了。有宋神医作证,报官也不显得突兀。

这些我儿从头到尾都毫不知情。”

有物证,再加上宋神医的从旁佐证和目击证人的证词,以及王氏的招供,王氏的罪名已经可以定下了。

而王氏的儿子若真的是毫不知情,应当无罪释放。

疑罪从无,王氏的儿子当庭释放。

王伯舆想在叔父的灵前祭拜,却被堂兄赶出了家门。

“这个家容不下你。”王氏的儿子丢下这句话,“碰”的一声将大门给关上了。

王伯舆落寞地离开了。

在公堂之上,他未曾说的是,叔父当年穷困潦倒时是他父亲一直在帮助叔父一家,帮叔父一家摆脱困境。

而他父亲去世后,家中财产全部归叔父所有。

然而这些他堂兄不知道吗?肯定是知道的,只是这么多年都不愿意提及罢了。

原以为的兄友弟恭,也不过如此。

若非来了个年少的新县令,婶母以为新县令好糊弄,凶相毕露。

叔父的死就会被断定为病故了。

他将永远都不会知道叔父去世的真相,傻乎乎的供养婶母。

得好好感谢新县令才是。

这事不急,现在先去将里正请来和堂兄好好说道说道,处理好叔父的后事再说。

叔父悉心抚养他长大,他要给叔父送终。

里正是看着他长大的,知道当年的事情,对他也十分的欣赏,请来帮忙很容易。

事实确实如王伯舆想的一样。

里正听说王氏的儿子不允许王伯舆在王翁的灵前祭拜,那是义愤填膺,很痛快地就答应去帮忙。

“咚咚咚。”里正在敲门。

王氏的儿子听到有人敲门,以为敲门的人是堂弟,并不开门。

“开门!”里正放声大喊。

王氏的儿子听到里正的声音,这才急急忙忙地跑来开门,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里正身旁的王伯舆。但见王伯舆一身白衣,站在里正身旁,用失望的眼神看着他堂兄。

王氏的儿子看到王伯舆的眼神,怒从心起,顾不得里正就这里,破口大骂:“王基,我不是让你滚了吗?”

父亲生前经常用这种眼神看着他,如今堂弟也是。

从小到大,积怨已深。

里正皱眉,取出了一份文书递到王氏的儿子面前,冷漠而又严厉地道:“该滚的人是你。”

王氏的儿子看到里正手上的文书,脸色骤变。

王翁当初继承了兄长的家财时立下过文书,待他百年之后,就将家财归还给侄儿。

王氏的儿子顿时慌了。

他着急地道:“我父亲养你这么多年,你不能恩将仇报!”

王伯舆道:“我来,只为吊孝。”

王氏的儿子高兴了,堂弟兴师动众的请里正过来,却不是来争家产的,只是为了吊孝。

今天让他遇见傻子了。

王伯舆看见堂兄的嘴角都要翘到天上去了,心中有气,拉下了脸,说道:“叔父尸骨未寒,你却笑的如此开心,有没有良心?”

堂兄的表现着实让他失望。

他和叔父感情深厚,回忆起这些年对堂兄确实有所亏待,才不争家产的。

王氏的儿子急忙收敛了表情。

王翁的葬礼结束后,王伯舆只身来到了县衙,想要毛遂自荐。

上一篇: 不许哭鼻子 下一篇: 格桑花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