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三国当团宠(52)+番外

作者: 问尘雪 阅读记录

季汐只好先去荀公达府上。

看荀公达这架势,不把他拦住怕是不会罢休,他还不想在大街上和荀公达拉拉扯扯。

荀公达带着季汐来到了前厅。

仆人上过茶后,荀公达取出了一直在怀里揣着的密信,说道:“你看看这个。”

季汐接过信纸,快速看了一遍。

这是董公仁写给朝中重臣的信,几乎是人手一份。

荀文若自然也是收到了。

若非谏议大夫是散官,季汐也能收到一份董公仁的密信。

荀公达说道:“明白了吗?”

季汐点头,但还是抱有希望地说道:“也许丞相会听我的呢?”

曹孟德一直对他言听计从。

荀公达惊讶了,说道:“你现在已经知道了是丞相授意董公仁联络群臣支持他称魏公,还想去触霉头?”

触霉头事小,别把前途给毁了。

他劝不了荀文若难道还劝不了季汐吗?能保住一个是一个。

丞相称魏公是大势所趋。

季汐解释道:“我只是想劝丞相晚几年再称魏公。”

荀公达当然知道。

他叹息道:“听我一言,不要去劝,免得与丞相离心。”

这话他没对荀文若说,那是找骂。

他虽然年纪比荀文若大,但是比荀文若矮了一辈,不是他有资格管的。

但季汐就不同了。

季汐并不听荀公达的劝告,只要有一线希望都想去试试。

他问:“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曹孟德这个时候称魏公主要就是闲的,如果内部发生叛乱,或者有外敌入侵,哪有闲工夫去想称魏公的事?

但叛乱或者敌袭不是天天有。

劝曹孟德先平定汉中,暂缓称魏公是最好的办法了。

荀公达摇头。

季汐说道:“既然你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让我去试试。”

荀公达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他和荀文若一样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见季汐不听劝告,直接就将人扣留在府上。

季汐没想到荀公达会来这一手。

荀文若没有等到季汐回家吃晚饭,而是等来了荀公达府上的人。

是前来报信的。

说是季汐和荀公达相谈甚欢打算留宿,晚上不回家了。

荀文若没有往别处想。

两家是亲戚,季汐在亲戚家住一晚没什么好担心的。

第二天荀文若如往常一般去上班。

董公仁率先建议丞相称魏公,在前一晚收到密信的群臣纷纷响应。

只有荀文若一人坚决反对。

曹孟德气得脸色都变了,但是没有办法。荀文若不同意,他称魏公的事情就成不了。

这事只能作罢。

通过这件事他彻底认清了荀文若是忠于朝廷的,而不是忠于他的。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他了。

荀公达下班回家后才放季汐回家,对季汐来说已经晚了,再去劝曹孟德暂缓称魏公已经没了作用。

荀文若见季汐情绪低落,关心地问道:“你怎么了?”

季汐摇头,不愿多说。

荀文若已经在曹孟德那里表明了立场,曹孟德肯定会想方设法将荀文若调离中枢。

以此表明态度,逼荀文若回心转意。

现在不是只劝曹孟德暂缓称魏公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还要劝曹孟德暂且不要对荀文若下手。

作者有话要说:

史书:“及击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操军向濡须,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

译文:到东征孙权时,曹操上表请求献帝派荀到谯县来慰劳军队。荀到后,曹操就借机留下他,让他以侍中、光禄大夫的身份,持符节,参预丞相府的军事。曹操大军向濡须进发,荀因病留在寿春,喝下毒药而死。

第30章

季汐再次前往丞相府,然后又遇到了荀公达。

季汐:“……”

还好这次带上了王伯舆,可以让王伯舆拦住荀公达。

他就可以趁机进入丞相府了。

可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猛然发现荀公达这回也不是一个人来的。

荀公达带的人比他多。

荀文若得知消息,季汐又去荀公达府上做客了,这回要在荀公达府上短住几天。

他知道季汐和荀公达关系好,并没有起疑。

荀公达和荀文若的政治观念不同,在家苦劝季汐:“我与文若相识近五十年,跟随曹公十六年,对他们的了解比你深。你去劝不但无用,反而会弄巧成拙。”

以他对曹孟德的了解,荀文若或许会因为反对曹孟德称魏公的事情遭受贬谪,但绝对是性命无忧。

曹孟德不会对荀文若起杀心。

季汐有着大好的前程,不该因为掺和进这件事而毁了。

更何况季汐与他的政治观念一致。

季汐也不相信曹孟德会对荀文若起杀心,但是担心荀文若会郁郁而终啊。

虽然请来了医圣,可终归是下策。

他知道曹孟德必然是会称魏公的,只是想拖几年而已。

先稳住曹孟德,再慢慢劝荀文若。

当然劝荀文若只是说给曹孟德听的,不可能真的劝。

正如荀公达所言会惹荀文若生气。

季汐不想听荀公达的就这样放任不管,可荀公达说的也在理。

荀公达对他们的了解比他深。

正在他无比纠结的时候,荀文若登门了,是来看望他的。

荀公达热情接待。

荀文若没有察觉出异常,还当季汐是自愿留在荀公达府上的。

他只是小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上一篇: 不许哭鼻子 下一篇: 格桑花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