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团宠(53)+番外
荀公达见季汐还在犹豫,再度劝道:“这事你听我的准没错,不要掺和进去,免得引火烧身。”
若非惜才,他也不会啰嗦这么多。
季汐最终还是被荀公达说服了,荀公达对荀文若和曹孟德的了解比他深,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
引火烧身倒是不怕,怕的是弄巧成拙。
不久,曹孟德南征孙权,上表天子派荀文若劳军,趁机将荀文若调离中枢。
此举是为了逼荀文若屈服。
荀文若察觉出了曹孟德的意图,说不出的难过和失望。
曹孟德有超出臣子本分的野心。
若无曹孟德,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是曹孟德挽救了朝廷,但也忘了光复汉室的初衷。
军队继续前进时,他称病留下了。
季汐以为荀文若真的生病了,一直劝说荀文若让家庭医生张仲景给看看。
荀文若拗不过答应了。
张仲景细细地把脉,发现荀文若根本就没有生病,身体健康的很。
他让季汐放宽心。
季汐不仅没有放宽心,反而更加的担心了,但还是不愿意去怀疑曹孟德,于是对张仲景说道:“劳烦你每日都替家父诊一下脉。”
现在身体无恙,或许是忧郁的时间久了才对身体有影响?
张仲景点头道:“这个好说。”
荀文若心存死志,所以才称病脱离大部队,想要悄悄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季汐。
他其余儿女都无性命之忧,只有季汐有危险。
季汐曾去董公仁府上谈论曹公称魏王的事情,这事被董公仁原样复述给了曹公知晓。
他活着还好,若是死了,季汐就有危险了。
在服毒自尽之前,他写了一封遗书,书中交待季汐务必要离开曹魏,不然会有性命之忧。
夜微凉,荀文若对曹孟德心凉。
天亮时,荀文若留下的遗书被季汐看到的时候,荀文若早已经气绝多时。
季汐不敢相信,拉开了荀文若的床帘。
只见荀文若的嘴角留有已经干涸的血迹,呼吸、心跳、脉搏已经全部没有了,尸体都僵了。
这是季汐穿越以来第一次哭。
荀叔倩进门的时候看到地上有封书信,随手捡了起来,信封上写着“季汐亲启”,是他爸的字迹。
荀俣,字叔倩。
他正要将信放到桌子上,一不小心看到了信中的内容。
然后他就拿着信看了。
越往下看,拿信的手越是颤抖,信纸几乎都被泪水打湿了。
看完之后他冲到了荀文若床前。
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随父出征,没想到也是最后一次。
季汐这才发现荀叔倩进来了。
荀叔倩午饭都没怎么吃,对同样也没胃口的季汐说道:“你放心走吧,这里交给我。”
父亲的丧事由他来操办。
季汐点头,按照礼节写了封信向曹孟德辞行,然后就乘车往南方去了,从此闲云野鹤,与世无争,江湖不见。
王伯舆与他同乘,王二驾车。
荀文若送他的玉笛、压岁钱还有钧介都在身边,没必要再回趟邺城收拾行李。
毕竟从邺城出发时就带了不少行李。
季汐要效仿陶渊明,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种菊花去,和朋友一起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王伯舆在这种时候也愿意跟着他,很好的朋友了。
曹孟德收到季汐的辞职信时并没有对季汐起杀心,直到数日后听闻荀文若的死讯时才真正动了杀心。
这事是秘密进行,像他当年派人刺杀周不疑一样。
他不敢留下隐患。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季汐记得王勃的《滕王阁序》。
古今换算,豫章郡是季汐的家乡。
季汐想回自己家乡看看,说不定能见到自己鼻祖的鼻祖的鼻祖……
太远了,家谱上最早是宋朝人。
在东汉末年,他鼻祖的鼻祖的鼻祖……很可能都不姓季。
季汐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东汉末年人少,父系母系加起来算,可能在吴越孙仲谋的地界上,大街上随便抓个人都是他的直系祖宗。
这种可能性还挺大。
季汐的父亲是江西人,母亲是福建人,奶奶是上海人,外婆是广东人。
几乎横盖整个吴越地区了。
季汐此行的目的地是南郡,从寿春出发,途径庐江郡、豫章郡、长沙郡、武陵郡。
庐江郡、豫章郡是孙仲谋的地盘。
长沙郡目前是刘玄德的地盘,但过几年就会是孙仲谋的地盘,不适合长时间居住。
他并不喜欢搬家。
孙仲谋若是知道致使内乱的罪魁祸首是他,那就没有轻闲的日子了。
唐朝时将南郡更名为江陵郡。
按孙仲谋的说法,刘玄德借荆州借的就是南郡,荆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大,人口最多最富裕的一个郡。
还荆州的时候当然舍不得还。
但按照刘玄德的说法,是用江夏郡换了南郡,不存在借的事情。
虽然刘玄德只有江夏郡三分之一。
季汐其实并不舍得离开曹魏,毕竟曹魏是最容易一统天下的。
其他势力与曹魏争就是阻碍统一。
但是荀文若不在了,曹孟德对他将不复先前信任。
狗命要紧。
他走的匆忙,只来得及在荀文若的灵前上几炷香。
只恨没能救下荀文若。
马车辘辘地在郊外的小道上行驶着,别说人了,连狗子的心情都很沉闷,趴在王二身边一脸的生无可恋。
突然,钧介蹲起身来大声嚎了两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