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团宠(6)+番外
他不敢再乱叫大人了,看年纪叫叔叔肯定是没错的。
徐元直见季汐不肯坐也不勉强,问起了季汐的来意:“季贤侄来我府上所为何事?”
前日在大街上,他亲眼看到荀令君抱着季汐回府。
没想到这才几天荀令君就认了季汐当干儿子,可见对季汐是十分喜爱的。
换做是他,也喜欢长的这么漂亮又识礼的孩子。
让他不解的是季汐跑他府上来做什么?他和荀令君没什么交情啊。
季汐是来讨要推荐信的,当然这话不能明着说。
他和徐元直素昧平生,相互之间都不了解也不信任,不可能一上来就谈论投靠刘玄德的事情。
更何况荀文若府上的仆人王二还在这里。
季汐一脸崇拜地道:“在下听闻徐叔叔对儒家的典籍非常精通,此来是为借书。”
“借书?”徐元直并不相信季汐是特意来借书的。
荀文若的才华有目共睹,世间少有人能及。季汐身为荀文若的干儿子,何必舍近求远来向他借书。
他反问道:“怎么?荀令君府上的书不够你看?”
季汐早已经准备好了说辞:“在下慕名前来,想看看徐叔叔对儒家典籍的独特见解。”
看见解是假,看字迹是真。
前日他蹲坑的时候发现书简的留白处有批注,字迹和正文一样。
问过王二后得知,批注是荀令君写的。
这个时代没有印刷术,书籍只能靠手抄。季汐眼前一亮,心中有了计划。
伪造推荐信。
他初来乍到没有名气,想让徐元直将他举荐给刘备几乎不可能,那就只能造假了。
徐元直身在曹营,不可能跑去刘备那里揭穿他。
关键是要让徐元直同意借书。
“家中的书我时常要看,怕是不能借给你。”徐元直这么说,拒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自己辛辛苦苦抄的书写的批注,凭啥借给一个小孩子?
乱涂乱画或弄丢了怎么办?
季汐此来是早有准备,说道:“徐叔叔先别忙着拒绝,在下有礼物奉上。”
他示意王二将背上背着的袋子打开。
徐元直瞄了一眼王二背着的长条形布袋,以为里面装的是琴,摆手道:“我不弹琴,你拿回去吧。”
等到袋子打开,他愣住了。
这东西通体都由木头制成,上面有数道划痕,他从未见过,不知道是什么。
季汐解释道:“这个叫搓衣板……”
徐元直虽然被曹孟德奉为上宾,但是因为他不干活收入低,衣服还是要靠老婆手洗。
这个时候可没有搓衣板,洗衣服多累啊。
徐元直听季汐说完搓衣板的妙用,经不起诱惑,直接就将一大堆书简送给了季汐。
用一堆书,换一块搓衣板。
季汐本来是想用算盘换的,结果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个时代就已经有算盘了,只好改成搓衣板。
幸好王二认识算盘,昨日看到草图时就认了出来。
算盘不仅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还能开方程,比笔算快得多。
也就只比计算器差点而已。
季汐小时候跟爷爷学过用珠算乘除,这才没有在珠算上落后于古人。
徐元直十分大方地给了季汐十卷书简,堆成了一座小山。
他见季汐丝毫没有要告辞的意思,抓紧了手中的搓衣板,生怕季汐反悔。
季汐看到了徐元直的小动作,心里憋着笑。
徐元直能用一堆书简换一块搓衣板,可见是十分疼爱老婆的,相信搓衣板的另一个妙用很快就能被徐元直老婆开发出来。
自求多福吧。
季汐请徐元直在每卷书简上写上“徐庶赠季汐”才告辞离开。
他这么做别有深意。
一来,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他和徐元直关系好;二来,是因为他和徐元直的名字在书里不好找,这样省事。
离开徐府的时候,季汐感叹:徐元直真是个实诚人。
搓衣板并不难做,仿制起来非常容易。徐元直大可不必用一堆书简来换,可他却这么做了。
足见其品格高尚。
王二则是觉得徐元直不太聪明,傻乎乎的用一堆书换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木头。
要知道书的价格可贵了。
季汐和王二往荀府走的时候,荀文若已经在家了。
不光是荀文若,曹孟德、曹子桓、曹子建、何晏、荀公达,荀文若的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也在,已经等候多时了。
曹孟德虽是客,但因为是荀文若的主公,坐在上首。
荀文若的长子荀长倩是他的女婿,如今荀文若认义子,他这个做亲家的带子女来见见没毛病。
荀公达是荀文若的大侄子,肯定也要来。
曹孟德问道:“文若还是没有查出季汐的来历?”
荀文若回答:“我听他说话带有浓重的乡音,根据口音可以推断出他是南方人。”
曹孟德听到季汐是南方人并没有对他起戒心,不过是一个孩子罢了。
季汐刚回到荀府就被通知荀令君要见他,已经等候多时。
季汐抬头看天,他回来得挺早的,这个时候荀文若应该还在上班才对啊。
正好他也有事要找荀文若,让王二和他一起去正厅。
一进正厅,便见屋子里坐满了人,除了荀文若和荀长倩夫妻,其他的一概不认识。
他随口问道:“父亲,家里来客人了啊?”
荀文若点头,首先向他介绍了坐在上首的曹孟德,吓得他直接给跪了。
身后的王二也跟着一起跪了。
曹孟德极为看中礼节,不乏因为“无礼”这个罪名被砍头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