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团宠(77)+番外
夏侯氏是名将夏侯渊的侄女,十三四岁时被张飞抢来当老婆,只比季汐大七八岁。
张飞与夏侯氏是政治联姻。
夏侯渊娶了曹操的表妹为妻,张飞娶了夏侯渊的侄女也就和曹操沾亲了。
就是比夏侯渊和曹操都矮了一辈。
而季汐的大嫂是曹操的女儿,这么一算他和张飞就是同辈。
季汐:“……”
张飞此时也反应了过来,季汐不能再叫他张叔叔了。
都怪关羽,一开始就让人叫叔叔。
按年龄算,季汐叫他张叔叔没错,但按辈分算就不行了。
他起初不知道季汐的身份,后来知道了也没有想起来,若不是妻子和季汐见面了,都不会想到这一层。
都怪关羽,怪关羽!
张飞尴尬而不失礼貌地笑道:“明哲,想不到我们还沾亲带故。你与我是同辈,叫我益德就好了,亲切一点。”
季汐从善如流地改口道:“益德兄。”
张飞不想让关羽占他的便宜,说道:“我与关羽亲如兄弟,你我既是同辈,就不要再叫关羽关叔叔了,直接叫他云长。我会同他说明。”
季汐觉得计较这些的张飞有点可爱,带着笑意道:“好。”
张飞高兴了。
自刘备打下益州之后,张飞就把家人都接了过来。
儿子女儿都在。
长子张苞还没有到弱冠之龄就夭折了,留下一子,现在还不到十岁。
次子张绍拿着把折扇,骚包的很。
他看起来十五六岁的样子,对张飞送给他的折扇爱不释手,就连吃饭的时候都要展开扇子扇两下。
张飞的女儿只有六七岁。
吃过饭后,张飞和季汐闲聊时状似不经意的说起了诸葛亮:“你就那么相信诸葛亮能把连弩给造出来?”
季汐过于相信诸葛亮有这能力了。
为此还特意去和刘备说要帮诸葛亮处理公务,揽下本不属于自己的差事。
对诸葛亮好的有些过头了。
季汐十分肯定地说道:“他能创造出孔明锁,想必创造出连弩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再度搬出了孔明锁当依据。
张飞听都没有听说过孔明锁,问道:“孔明锁是什么?”
难道是门栓?
季汐回答道:“是一种小孩子的玩具,由可拆解的木块组成。”
张飞:“……”
只是会做这种小孩子的玩具而已,和连弩不能相提并论。
不过他真正想问的并不是这个。
张飞问出了真正想问的问题:“明哲,你当初为何要提议诸葛亮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与刘将军在锦官城会师?”
要知道诸葛亮在此之前从未正式的领过兵。
他一开始还不知道季汐这样建议的真正意图,直到诸葛亮与刘备在锦官城会师后威信大涨,才反映过来。
季汐是在帮诸葛亮。
只是为什么呢?他二人观点不同,应该是水火不容才对。
这样帮助政敌有什么好处?
季汐大公无私地说道:“刘将军与诸葛军师两路并进,能更快的拿下益州。”
张飞吃惊了,就这?
早在季汐帮助刘备攻下雒城的时候,刘备就和他坦白的说了,季汐观点和诸葛亮的隆中对背道而驰,所以才放了季汐半年多的鸽子。
季汐想联曹灭吴,诸葛亮想联吴抗曹。
刘备还告诉他,季汐帮忙拿下了雒城,等于通过了考验,以后就采用季汐的方案。
季汐和诸葛亮可不就是势如水火?
张飞忍不住说道:“我就直说了,你想联曹灭吴,诸葛亮想联吴抗曹。你与诸葛亮观点不同,让他待在荆州不是更好?”
为何要帮诸葛亮竖立威信?
“刘将军与诸葛军师两路并进,能更快的拿下益州。”季汐还是这句话,“只这一个理由就已经足够。”
私心是不想让诸葛亮明珠蒙尘。
而且,诸葛亮在锦官城也并不会影响到他,为何不帮一把?
汉中之战诸葛亮并没有去前线。
他的计划是等刘备攻下汉中后再与曹操联盟,也只有攻下汉中后才有与曹操联盟的资本。
到时候他在汉中,诸葛亮在益州。
诸葛亮到时候就是反对联曹灭吴,也远水救不了近火。
当然,他还受了电视剧的影响。
电视剧中的诸葛亮年轻的时候一袭白衣,意气风发。
那是诸葛亮最光辉的时刻。
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用一个字总结就是帅。
就连曹操也久仰诸葛亮的大名。
然而诸葛亮脱下那件白衣后就被压榨成了社畜,看着让人心疼。
那只是电视剧。
真实情况是诸葛亮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前,几乎是籍籍无名。
曹操从未见识过诸葛亮的才能。
季汐想起了陆游诗中的一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他就是心疼诸葛亮。
但这些,不好对张飞言明,只能说是从大局出发,需要诸葛亮率兵溯长江而上。
张飞听到季汐的话,佩服不已。
两人闲谈了这么久,消了食之后又去了室内练武场练武。
季汐对练武并不排斥,就是懒。
张飞苦口婆心地劝道:“你有习武的天赋,可不要浪费了,当努力才是。”
收获季汐的连连保证。
天色渐暗的时候雨刚好停了,季汐在张飞家吃过了晚饭才回家。
他回家后分别给荀俣和曹植写信。
信上没说什么机密,只是告诉他们他搬家了,而且投奔了刘备,生活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