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团宠(97)+番外
诸葛瑾受什么刺激了?没疯吧?
曹操收到诸葛亮给诸葛瑾的回信,把刘放叫了过来,将信交给了刘放,说道:“你自己看看吧。”
刘放看过之后简直败给诸葛亮了。
他模仿诸葛瑾的字迹、语气惟妙惟肖,确实骗过了诸葛亮。
但他没想到诸葛亮会来这一手。
让诸葛瑾出使不就等于是放虎归山吗?怕是有去无回。
他从未见过有如此谨慎之人。
诸葛亮看到了诸葛瑾的亲笔书信不够,还要和诸葛瑾当面对质。
上哪去找长得和诸葛瑾一样的人?
刘放说道:“丞相,此计虽然不成,但我还有一计。”
曹操挑眉:“你说。”
刘放说道:“孙权是凉薄之人,若是知道诸葛瑾投降了,必然不会放过诸葛瑾的家人。
可将诸葛瑾投降一事广而告之。
诸葛瑾若是得知在东吴的家人都被孙权所害,还怕他不会投降?
诸葛亮也会对孙权心寒。”
曹操觉得此计可行,说道:“这事依然还是交给你去办。”
刘放领命退下了。
诸葛瑾投降了曹操的事情在刘放的运作下,很快就传到了东吴。
什么?不相信?诸葛瑾不会投降?
诸葛瑾都写信劝说弟弟诸葛亮投降曹操了,这事还会有假?
有人劝孙权斩了诸葛瑾的家人。
诸葛瑾都投降曹操了,当然要斩人质,最好是夷三族。
也有人劝孙权善待诸葛瑾的家人。
诸葛瑾跟随孙权有十多年了,劳苦功高,斩他家人不厚道。
至于孙刘联盟……
从孙权发兵攻打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时就已经背弃了。
更何况这次又没有支援南郡。
孙、刘两家正在因为荆州的事情闹矛盾,便是没有诸葛瑾的事件联盟之事也很难维持下去。
孙权最后还是没动诸葛瑾的家人。
因为他很喜欢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父子各为其主也不是没有可能。
刘放:“……”
两次献计都没能成功,看来他还是专心当秘书郎好了,出谋划策的事不是他的强项,就不掺和了。
这个时候,季汐收到了刘放寄过来的信。
收到信的时候,他正和张飞在校场练习射箭,以前拉开半石的弓都手抖,现在已经能够轻轻松松地拉开一石的弓了。
季汐放下了弓箭,展开信件。
刘放用诸葛瑾的字迹和口吻劝降诸葛亮的时候,自作主张的写了封信劝降季汐。
陈琳的手书就夹杂在他寄给季汐的信里。
季汐看到刘放的信的时候心情还很平静,哪里是他率先背叛曹操,是曹操先容不下他。
不跑等死吗?
他能看出这封劝降信是刘放自己的意思,而非曹操授意。
便是曹操授意,他也不会回去。
他如今已经投奔了刘备,而且刘备待他不薄,没有背弃的理由。
回去并不是弃暗投明。
刘备联曹灭吴再灭曹,不论成败,都能加快统一的步伐。
他不管帮哪一边,初衷始终没变。
当他看到陈琳的手书时,气得手抖,胸中难抑激愤。
不愧是能将曹操头风病骂好的人。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文采斐然,骂人的技术更是一流。
这妥妥的就是网暴。
张飞见季汐的状态不对,关心地问道:“信上写了什么?”
季汐将陈琳的手书拿给张飞过目。
张飞看到陈琳的手书后气得破口大骂,对季汐说道:“这必须得骂回去。”
季汐正要说话。
张飞一手拍上季汐的肩膀,把季汐要说的话给拍了回去,说道:“这事你不用操心,交给我来办。”
他请诸葛亮帮忙骂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更新好早,求夸~~
第54章
张飞将陈琳的手书收了起来。
这时有人前来禀报:“张将军,季军师,大王请你们过去议事。”
张飞和季汐一起去了刘备那里。
当他们赶到的时候,庞统、法正、魏延已经到了。
刘备将王基的信给大家看。
南郡的王基传来急报,大意是:“荆州和东吴都在传诸葛瑾已经投降了曹操,并写了一封劝降书劝诸葛亮也投降曹操。
诸葛亮不信诸葛瑾投降了曹操,要求与诸葛瑾见面。
诸葛瑾未曾答应。”
刘备得知消息,即刻召集心腹爱将、谋士前来商议此事。
在他看来这是个好消息。
诸葛瑾若是真的投降了曹操,他们不正好借此机会和曹操联盟吗?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
有诸葛瑾在曹操那里,可以促进和曹魏的联盟,缓和他们与曹魏的关系。
这是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
魏延和刘备的脑回路不在一条线上,急急地说道:“大王不必担心,诸葛亮是不会投降曹操的。”
刘备安抚道:“我知道。”
张飞知道刘备有联曹灭吴的想法,正要开口的时候被庞统抢先了。
那就先听听庞统的意见。
“我与诸葛瑾相识,觉得他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不可能会投降曹操。”庞统无意间给刘备泼了一盆凉水。
季汐也觉得诸葛瑾不会投降曹操。
诸葛家更像是在政治投资,东吴、蜀国和魏国那边都有人。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按照政治利益最大化来说,诸葛瑾肯定选择效忠东吴。
纵使身死,也会保全忠义。
按照人物来分析,诸葛瑾有一个轶事典故:生死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