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康熙家的娇丫头(301)

作者: 韩金书 阅读记录

“我是知道的,你要不是心里惦记他,惦记着他的江山,还能替他做这些事么?好孩子,你阿玛不领情,我领情。你这做孩子的心,从小就是惦念阿玛额娘的。偏生有人十几岁生的你,不是把你看做他的全部。活该他心里煎熬一回,是不是?”

太子从未听过这样的话,听了第一回,就又想哭了,却憋着不肯哭。

结果转眼看过去,他亲阿玛在那边泪水涟涟,竟是要哭的样子,太子都愣住了。

太子昨夜和常泰说了好多好多的话。常泰和他说了好多好多的话。

因为太多了,醒来之后大部分都不记得了。

现在看见他阿玛含泪的眼睛,太子忽然就想起来了。

昨儿舅舅和他说,朝中为了他这个太子的事,吵嚷的很厉害,但不管怎么吵闹,皇上都一力扛了,绝不废太子,也绝不将压力给他的身上。

就是一句话,太子永远是太子,别的都别想。

但到底是闹剧,也是够让人心烦的,皇上就有些反应到身体上,这两个月就有点咳嗽。吃了药,却怎么也不能好全,有时候情绪激动些就会咳嗽。

太子记得,舅舅当时叹气,劝他叫他别走了。

太子当时没说话。后来聊起别的就跳过这个话题了。再醒来就全部忘记了。

现在听见皇上咳嗽,他才想起来。

皇上没做戏,也不是骗他试探他的。是真的有点咳嗽。

皇贵妃说的没有错。

皇上严苛一回,把他气跑了。

他任性一回三年不回来,还中途故意跑回来闹点动静,然后把所有的烂摊子故意丢给皇上处置,就是为了气他。

皇上气病了,也一句重话没和他说过。

父子俩就这么互相折腾别扭。

这可太磨人了。

康熙见太子愣在那儿,似哭非哭给傻了似的,他也怕把太子吓着了,忙道:“是朕的错。朕以后再也不这样对你了。”

以前觉得说不出口的话,现在说出来了,也没什么,反而有如释重负之感。

太子忽然低头,抹了抹眼泪,走到康熙身边,说:“你保证。”

康熙就笑了:“朕保证。以后再也不伤你的心了。”

太子微微垂眸,眼眶有点红,在康熙握住他的手的时候,他鼻头一酸,轻声道:“你咳嗽,要好好吃药。不能焦心。阿玛。”

声音很小的叫了一声,康熙还是听见了,高兴得跟什么似的,答应了一声,说:“有朕的好儿子陪着朕。朕马上就能好了。”

管他的,儿子失而复得。帝王也顾不了许多了。好好的抱住了十八岁的好儿子,好太子。

太子的脸有点红,汗阿玛好像真的不一样了。这么多年了,他又被阿玛抱在怀里了。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真好啊。被阿玛关怀疼爱的滋味真好。

但太子已经十八岁了,不太好意思继续做小孩儿。其实他的要求真的不高的,只是不喜欢被严苛的要求必须完美。

康熙心里明白了,自然对太子的态度就如春风般和煦。

瑶令在旁边看着,满怀欣慰,和谐的父子关系有助于家庭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那几个小阿哥总算是不用闹着要跟着太子去浪迹天涯了。

梁九功在心里狂赞皇贵妃娘娘,万岁爷与太子爷和好如初,皇贵妃娘娘实实在在的功德无量啊。

第136章 情思

太子从前学习治国的道理, 学习如何治国,熟读四书五经,那都是纸上的学问。

跟着康熙出宫巡幸, 看康熙如何为帝, 如何处置政务, 这是言传身教。但到底看见的太有限了。

他自己出去看到的东西, 就更多些。看见问题后,所进行的都是独立的思考。

写在迭册之上的, 便是太子这三年来思考的结果。

“这个问题, 朕也想过。”

“这个问题, 朕尚未有处置的办法。”

瑶令看着父子俩坐在一起, 一点点的研究太子迭册上所书写的问题, 心里有一种舒缓的愉悦。

他们父子没有走到最后那个结局, 这是让瑶令特别高兴的事情。

她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成。现在看来, 做得还不错。

康熙有所改变,太子也没有养得过于娇纵不知人间疾苦,那么往后数十年的父子兄弟相争的难过痛苦事, 应该都不会再发生了。

当初封妃的时候,康熙就不愿意, 想要直接封她为贵妃。是瑶令自己拦下来的。

她没有那么在意位分,甚至在当时的情形底下, 若是要封为贵妃, 引起的动荡真是难以言明。

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只是封妃,就已经让佟佳氏与钮祜禄氏铤而走险胆大妄为了, 若是贵妃,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搞破坏。

她记得自己说的话, 但求安稳。

当时最在意的,是太子的心情。实际上更深一层在意的,还不是康熙么。

若那时封了贵妃,太子心绪不稳,再被有心人挑拨,极有可能与康熙之间误会渐生。

太子当时所立,确实是被大清当时的情形影响迫不得已为之。但之后康熙对太子的培养可谓是呕心沥血。

太子十来年的刻苦努力学习也不是假的,都是用心血时间和精力换来的。

瑶令不愿意他们父子的心血付之东流。

现在这样,就很好。

瑶令亲手煮了牛乳茶,送到父子俩的手边。

康熙的三分糖,太子的五分糖,都是根据父子俩的口味特制的。

又亲手剥了些核桃送过去。

父子俩要用脑,吃点这个挺好的。不过不能吃多了,吃多了一会儿就积食了。

上一篇: 比邻欢 下一篇: 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