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真不是断袖(165)

作者: 觅唐 阅读记录

罗太监笑呵呵的:“圣上,今晨兵部来报,军队已离京不足两百里,想来岁除当日,正好可进京回朝,届时就能喜上加喜,普天同乐了。”

谢桐:“……”

“圣上,怎么了?”罗太监见他神色有异,于是主动问:“有何不妥?是……宫中过年的布置,哪里还需改进么?”

谢桐摇摇头,许久后,很轻地叹了一口气。

“还要三日才能到啊……”他敛起眉,似有几分无可奈何:“那明日,朕应是见不到老师了。”

罗太监以为他思念心切,于是又安慰道:“圣上,这就剩几天,很快就见到了。”

谢桐没说话。

闻端曾许诺,腊月二十八,他的生辰这一日,也定能回来与谢桐一同度过,如今眼看着就要食言了。

谢桐垂眼盯着案上的一沓信纸——都是这两月以来,与闻端互通的书信,颇有几分烦恼地捏了捏眉心,叹道:“罢了,好歹能回来过年。”

等到夜里,谢桐躺在寝殿榻上,却始终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

折腾了一个时辰,依旧毫无困意,谢桐索性坐起来,瞥了眼殿内的滴漏。

……已经是丑时了。

闻端的生辰日,已经到了。

他下了榻,赤着脚踩上殿内的软绒毯,推开窗,却见外面月色蒙蒙,下起了小雪。

凛凛寒风从外掠入,与室内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谢桐两手撑在窗沿上,思忖了一瞬。

片刻后,他收回手,转身去取了外袍披在身上,又用发带将长发绑起。

守夜的宫人听见动静,轻叩门而入,低声问:“圣上,有何吩咐?”

谢桐道:“洗漱更衣,朕要出宫一趟。”

天色未亮,罗太监听闻消息赶来时,谢桐已经穿好了一整套冬衣,又披上带帽儿的狐毛大氅,墨发用浅蓝绸带束好,窄瘦腰间用一条薄软玉带收勒,脚蹬高筒鹿皮靴,俨然一副要外出远行的模样。

饶是罗太监性情稳重,也不禁傻了眼,问:“圣上……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待会还要上朝呢?

“传朕的旨意,今日早朝取消。”

谢桐喝了几口热羊奶,又吃了些点心垫肚子,在罗太监惊诧的神情中,淡淡道:

“朕出宫一趟,有何要事,叫他们寻简如是解决。”

罗太监忙问:“圣上要去何处?这冰天雪地的,奴才这就去安排侍卫……”

“不用,”谢桐步伐匆匆,转瞬间出了殿,开口道:“朕自己去,约莫明日早晨能回来。”

罗太监震惊了,慌忙阻拦:“圣上,不可!这雪天路滑,您出宫已是冒险,若不带侍卫,万一有什么事情……”

“朕身边有暗卫,”谢桐蹙眉,说:“无需叫旁人跟随。”

殿外,宫人已去牵了匹体格强壮的良马,马鞍、箭袋等物皆已配齐,罗太监一瞧,心内转过一个念头,有些不敢相信。

圣上该不会是……要亲自去见闻太傅吧?

这、这……

罗太监还想再劝,却看着谢桐出了寝殿,又进了御书房,从中拿出了一个扁长的匣子,用布包裹好,再放入马儿腹边的筒袋中。

“圣上,圣上。”

刘小公公又从旁边追出来,怀里抱着一个小小的布包,直奔谢桐,献宝似的道:

“奴才给您准备了点吃食,您路上要是饿了,可以吃这个,准管饱。”

罗太监:“……”

要出言阻拦的话卡在喉咙里,恨铁不成钢地瞪了刘小公公一眼,罗太监长叹口气,老老实实地替谢桐检查马匹上带的随身物,不再劝阻。

“圣上,万一有人问起来,奴才便说您今个儿去了行宫,如此可好?”他压低了嗓音问。

谢桐瞧他一眼,点头道:“有劳罗公公。”

天色有一丝蒙蒙亮之时,罗太监等人目送谢桐乘马出了宫,这才各自回去做事。

“都听好了,”临走前,罗太监清了清嗓子,开口:

“圣上去行宫内歇息一日,明儿白天便回,谨记你们的本分,不该打听的少打听,把嘴巴都闭严实了。”

*

出了宫门,谢桐骑着马,从官道上往北而去。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天光渐亮,罕见的停了雪,云朗风清,是个不错的好天气。

路旁树干枝杈皆覆白雪,天地间一片素净,颇有几分仙境般的意味。

谢桐却无暇欣赏这美景,他在心中略估了估路程,就扬鞭纵马,一路疾驰出了京郊。

——如果想在今日之内见到闻端的队伍,那几乎要一刻都不能停才行。

寒风烈烈,从大氅的缝隙中钻入,持着缰绳的手也被冻得冰凉,谢桐却只将左右手换着揣入袖中,稍暖了一暖。

当太阳升至头顶之时,谢桐勒住马儿,让它缓步走了一小段路,又吃了几块刘小公公给他带的糕点,打开水囊喝了几口,瞥见不远处有路过的农妇,于是上前询问此处是何地。

得到答复后,谢桐道了谢,又听见那农妇问:“是去见北境军中的家眷吗?”

谢桐怔了一会儿,下意识道:“对。”

农妇点了点头,脸上带着笑意:“俺家的汉子也在军中咧,不过他叫人带了口信来,说要先随军进京领赏,然后才能回家。若是俺也会骑马,也能像你一样,自个儿先去见他了。”

谢桐微微一笑,开口道:“没关系,很快就能见面了。”

农妇说:“那是,孩子都盼着他回来讲那打匈奴的故事呢!”

问了路寻好方向,谢桐重新策马疾行。

午后阳光照拂,地上的雪消了不少,行了这么久,谢桐觉得有几分热,路过一矮山树林时,扯了扯缰绳,低头伸手去解身上狐毛大氅的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