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宿敌给我烧了十年香(216)
这群官差身份不明,行事凶狠,姑母还被他们扣押着,他必须小心隐藏身份。
正在此时,一阵阴风在他面前飘过,引去了一处墙角僻静之地。
贺三郎疾步追了过去。
“十一娘,出什么事了?这些官差,到底是什么人?”贺三郎忐忑地问,欲言又止。
这几日她都没来找他,如此急切现身,定是有要事。
“难道,他们发现我了?”
沈今鸾摇摇头,看着他迟疑的眼眸,指着不远处的黑暗里,唯一那一间灯火通明的房屋,道:
“这屋里头的,是当今天子。”
贺三郎瞪大了眼,满目惊愕。
沈今鸾面无波澜,好似屋内之人只是过路的陌生人。
她看着僵立的少年,平静地道:
“我要你面见天子,为我借兵救人。”
她只是一缕孤魂,所有的北疆军都参与了云州此战,她的身边只有贺三郎一人。
若要救顾昔潮,她只能算计元泓,让他出兵刺荆岭。
而能让元泓中计的,唯有贺三郎的下落。
元泓以为,贺三郎是此次重查沈氏旧案的始作俑者。甚至不惜挟持了贺家姑母,也要找到贺三郎。
那就给他线索,让他追查贺三郎。
哪怕,元泓或许最后会查到她的身上来。
她都是孤魂野鬼了,对元泓她又有什么好怕的。
因为那个傻子,她有了软肋,也有了利刃。
她无坚不摧,她所向披靡。
“三郎,接下来我的计划,事关你的性命,你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听好。”
沈今鸾计划缜密,一一道来。
贺三郎屏息听完,神色越发凝重,深黑的眼眸凝聚在她虚无的魂魄上,最后迟疑地道:
“十一娘,我都听说了,我们的计划起效了,皇帝都来了北疆,要为我们平反了。”
“此时此刻,你却还要顾及那个顾九做什么?”
烛火的阴影里,贺三郎没有白日里温柔的姿态,眼眸之中藏着不可见的锋锐,还有经年蛰伏的一丝凶悍之气。
沈今鸾拂袖道:
“我沈氏世代掌北疆军,自我曾祖起,北疆军便以恩义立世。”
“牺牲无辜之人的清白,我宁肯不要。就算我父兄在,也不会允许。”
“三郎,你我明明知道,当年的真相不在于此,真凶亦并非顾昔潮。”
贺三郎面色如常,声线平缓,却含着讽意,道:
“真相如何,重要么?真凶是谁,重要么?”
沈今鸾掀起眼皮,看着这个素来温柔的少年沉下了面色,经年含冤的恨意刻在眸光里,时隐时现。
他的面上虽有愠怒,却仍是温和地对她道:
“我们含冤十五年,无时无刻不在等昭雪的那一日。只要能恢复清白,光明正大地走在故国的土地上,我们根本不再乎真相是什么,是谁顶了罪。”
他不是当年光明天真的贺家三郎了。
十五年敌营屈辱生涯,跌落云端,磨灭了多少心气和少年的热血,全部化作经年的怨恨和愤懑。
自归来之后,只想要找一个宣泄口。
清白二字,对他们来说太沉重了,足以抹杀其余的良知和初心。
无尽黑夜里踽踽独行,一腔绝望的愤恨无处言说,无人可曾体会。
贺三郎看着她,面含笑意,那笑意仍旧干净清洁。面对她,他刻意收敛了所有的怨怒之气,只笑道:
“那个顾将军,与我何干?我们只要平反,再不论其他。”
他的反应,沈今鸾其实早有所意料。她的袖口在夜风里拂动,幽深的声音也在风里传了过来:
“可这不是全部的真相。”
“只要不是全部的真相,我父兄,还有北疆军数万冤魂,就不算真正地,彻底地平反。”
她转过头,望向他的目光,深邃而冰冷,因为执着而近乎残酷。
“三郎,你可知顾昔潮为何要孤军深入,不惜性命?”
贺三郎抬眼,感觉她的目光好像在虚空之中直直烧了过来。
魂魄那一双空洞的眼眸里,光芒却如此透彻笃定,照得他没由来地开始心痛。
“他以身入局,以身作局,为我寻来最有力的铁证。”
沈今鸾深吸一口气,缓缓地道:
“此战,顾昔潮留了一半陇山卫在朔州,正是知道他们不会驰援,就如当年顾辞山的困境,一模一样。无人来援之后,就是刺荆岭羌人背叛。”
“我要找到他,不仅是为了救他,更是要亲历当年战局,找到关键证据,为沈氏和北疆军平反。”
“如此,我才能含笑九泉,北疆军三万冤魂,才算沉冤得雪。”
沈今鸾的目光从夜雾里照过来,洁净如琉璃,纵然在暗无天日的黑夜里也让人不敢直视。
她望着贺三郎,平静地道:
“三郎既不愿相助,我不会勉强。请你按照此前答应过我的,继续守好驿站里的小羌王桑多,不可出现一点差池。”
檐下残留的雨水滴落心头,贺三郎静立在原地,双臂微微用力,绷直。
最后,到底是笑了笑,如释重负一般地。
“十一娘。” 俊秀的少年朝她俯下身来,轻轻地道,“我这条命,是你从牙帐救回来的。你要我做什么,我都会去做。”
他的话语温柔而又小心翼翼,出手却果决,一下子扶住了她虚空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