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BTS]独一无二(271)

作者: 咸鱼真咸 阅读记录

将雪茄暗灭,悠扬的大提琴音响起,年迈的老人道:“家人就算了,他也算为家族干了不少事,问一问他的愿望吧。”

“我的愿望?”坐在餐桌上的男人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无视抵着太阳穴的物品,静静品味着最后的醇香,“当年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搞清真相,我的生活到底为什么天翻地覆,谁害死了我的家人。”

“后来我明明知道了答案,却发现更迷茫了,或许还不如不知道,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也挺好。”

“父亲是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我们是受他牵连,他的死亡将一切似乎都结束了,原本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当个普通人,但结果呢…”

“结果我们都回不去了啊,不止是他,我们也回不去了啊。”

咖啡杯碎裂,黑褐色的咖啡流淌一地,往日混沌的双眼此刻变得格外清醒,说出口的话极其讽刺,“我当时再想,他忠诚于自己的家族既然家破人亡,那假如不那么忠诚呢?假如大家只是互惠互利呢?”

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莱特慢慢起身,笑着道:“放心,我身上没有武器,也不会跑。妻子和儿子女儿他们今天都不在家,不会有人打扰我们。”

窗外淅淅沥沥开始下起了雨,打开冰箱拿出一瓶啤酒的莱特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未得到回答的他无奈耸耸肩,“这个很好喝的,我小时候经常和弟弟偷喝。”

“抱歉,人死前总是想多说说话,你就当我想把剩下很多年的话一次性都说了吧。”拉开易拉罐大口喝下啤酒,舒爽的莱特打了个酒嗝,“结果我发现互惠互利基本是不可能的,人家是老大,我是小喽喽,地位都不平等,谈什么互惠互利。”

“更何况这可是个万丈深渊的工作啊…大老板都有危险的工作,其他人怎么可能安心呢,我甚至想或许最让我安心的地方,其实是监狱。”

“所以我对这份工作的最后的结论,你想听吗?”将喝尽的易拉罐一把捏瘪,发胶打理的发丝经过几番摧残,此刻已经无力搭在额头上,察觉对方还是没有搭理自己的意思,莱特有些无奈将腿放在餐桌上,“真无聊啊。”

空白的日记本被扔在地上,黑褐咖啡浸泡了全部纸张,抬头的莱特笑容爽朗,一如当年模样:“我们都该死啊,不止是我,还有你们。”

“对家人而言。”

眼神骤然锐利的像鹰,锋利的匕首陡然出现,顺间扑向对方,木仓声响。

“我们一起死吧。”

捂着肚子起身的男人看着身上源源不断流出的血红,再次抬起胳膊。

“对了,我最后准备了份礼物,也不知道算不算礼物,有可能只是垃圾吧。”

木仓声音再响,外界雨势越来越大,叼着香烟的年轻男人按响门铃,看着头发花白的男人出现后,轻挑将手中的文件袋扔给他,“上帝警官对吧,有人花大价钱让我把它送给你。”

完成任务的年轻人真准备离开,突然又想到了什么,嘟嘟囔囔退回来对着他做出了对上帝发誓的手势,毫无差错,标标准准宛如世界上最虔诚的教徒,“对上帝发誓,这一次可没有骗你。”

“转达完了,我走了。”

飞往异国的飞机上,年幼的男孩照顾完熟睡的妹妹后,看着紧紧盯着手机屏幕的母亲,嫰声嫰语问道:“妈妈,爸爸呢?不和我们一起吗?”

“他啊?”拼命压抑眼眶的泪水,美丽的女人摸摸孩子的头发,“去完成他的愿望了。”

漆黑的暴雨夜,无数警笛从镇外向内驶来,小镇的安静被彻底打断,不知它们即将奔向何方…

镜头一点点向上拉动,倒在血泊中已经无法闭上双眼的莱特,在他身旁,破旧的日记本被鲜红一点点浸染…

演职人员名单缓缓出现,女歌手轻盈的吟唱声中,影院灯光骤亮。

全场观众起身鼓掌,马丁老爷子笑着和大家挥手,听着不停到来的恭贺,安德鲁笑着凑到季林夏身旁,真心实意感叹:“感觉我的股票妥了,商业性比我想得强。”

本来还挺开心的季林夏瞬间无语:…他这经纪人,掉钱眼里了吧。

第 92 章

10月初,《日记本》正式北美上映,线上线下宣传同步启动,上映首日票房高达4000万美元。

马丁斯科塞斯的作品质量不必多提,但□□题材的电影向来叫好不叫座也是事实,然而本次的《日记本》却给了好莱坞一个大大的惊喜。

既能看到《华尔街之狼》的色彩调教和叙事技巧,又能看到《好家伙》的底层内核,片子节奏多变,时而惊险刺激,时而爽快淋漓,时而温情。

在□□巅峰年代早已结束的时代,这是一部体裁有些老旧,也并不如超级英雄电影那般单纯苏爽的半商业性电影,但毫无疑问,它是一部好电影,一部体现着电影的本质是打动人心的传统好电影。

首日票房4000万,次日票房4500万,第3日票房回落至3000万,却又在第4日小幅反弹来到3500万,上映首周票房高达2.3亿,震惊业内。

没有超级IP,没有荷尔蒙爆棚的超级英雄和汽车人,只是简简单单的故事而已,只是在业内看来甚至已经需要被淘汰的□□体裁,票房却得到如此成绩,丝毫不逊色于大IP电影,这样的成绩,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而这次无疑问,季林夏再想甩掉票房奇迹的称号已不再可能。

北美上映次周,除大陆地区因体裁问题还在引进方沟通商议外,其余地区陆续开始上映。

比起《葡萄色》,《日记本》的商业化要更为明显,虽说最初拍摄影片的目的不是票房,但不否认《日记本》比起《葡萄色》更具有戏剧冲突性,故事也更为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