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种田日常(156)
第 139 章 落定
祠堂里人声嘈杂,议论纷纷。
“都道养儿防老,若是生个儿子像苏家这俩样儿,还不如直接扔了。”
“就是,从没见过这样儿的,咱都重孝,像这样不孝的,村长就应该把他俩送官府去。”
“苏婶儿真真是可怜。”
“你看那秀云穿的衣服,再看看她的,真真是没眼看。”
“你看看云谦那小子,六岁了,还没有我家虎儿五岁看着壮实。”
村长轻轻咳了一声儿,他刚刚也只是吓唬下苏闻哥俩,民都怕见官,他小小一村长,也不例外,能不去扰县太爷把这事儿给解决了,自是好的。
“自古以来,以孝为大,赡养爹娘,天经地义的事儿,老宅给到苏齐氏和苏云谦,你兄弟俩分出去住,每年一人给你娘一两银子的养老钱,田地留三亩水田,五亩旱田给苏云谦,其余赡养的事儿不用你俩管了。”
村长说完,看了眼苏家管事儿的最年长的长辈,轻声道:“苏伯,你道如何?”
苏伯已经上了年纪了,七十岁的高龄,算是村里最高辈分的了,人老了,脑子还清明,看着一旁站着的苏家小儿子的遗孤,也是颇心疼。
之前他爹在世时,每年逢年过节都会去看看他这个老头子,“就按村长说的办。”
苏伯一锤定音,那秀云和苏闻还想再闹,他见状恼道:“做人留一线,别把事儿做太绝了,想想你们弟弟在世时是如何待你们的。”
苏闻悻悻的闭了嘴,他们典型的欺软怕硬,心里明镜儿似的,再闹下去,村长一生气,真会给他们带去县衙里。
签了分家契,这事儿明面上算是过了,但顾尧深知苏云谦一六岁的孩子留不住这些家产,甚至,保护不了他自已。
这年头,绑一个孩子,生米变熟饭,苏婶儿一上了年纪的妇人怎么闹?去哪儿找回来她的孙儿。
“村长,等等。”顾尧见事儿办完了,大家伙儿都准备散了,想着家里的小夫郎,还是开口道。
村长愣了愣,“顾小子,何事儿?”
顾尧看了眼还在忿忿不平的苏闻两兄弟,轻笑了下,道:“村长,是这样的,我不是弄了个果园嘛,家里的长工又要顾那边,还得顾地里,有些忙不过来,我和苏小子有眼缘,想雇他去果园里做事儿。”
村长还未答话,一旁的苏婶儿心中一喜,颤声道:“顾小子,谦儿刚六岁,他……”
顾尧笑了笑道:“苏婶儿,那边只是喂喂鸡鸭,割割猪草,管一下果树,活儿不重,工钱虽比不上其他几个人,但也不少,还有两个长工住在那边,您也不必担心苏小子的安全。”
苏婶儿眼含热泪,弯腰就想给顾尧跪下磕头,她心里明白,顾尧是在给谦儿撑腰,有他在这儿,她那两个不孝的儿子再不敢动她的宝贝孙儿了。
顾尧见状连忙把她扶起来,“苏婶儿,我可受不起你这样的大礼,折煞我了,您放心,有我看着,苏小子不会有事儿的。”
说完,轻飘飘的瞟了一眼苏闻兄弟俩,那俩人对上顾尧跟个鹌鹑似的,大气不敢出一口,就连泼妇秀云都不敢胡咧咧了。
武力值在村子里永远是生存的底气,清水村谁家壮劳力多,走路都是横着的,顾尧一人能打八九个,苏闻兄弟俩在他面前自是不是个个儿了。
苏婶儿刚被扶起来,苏云谦就跪了下来,磕了个头,“多谢顾叔,我一定好好干。”
顾尧把他拉起来,“行了,回去收拾下,今儿就住过去罢。”
事情总算是圆满解决,除了苏闻那俩兄弟不开心,大多数人都松了口气,村长临走前拍了拍顾尧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顾尧回家前先去果园和钱小飞他俩说了一声儿,嘱咐道:“这几日多看顾下他。”
钱小飞他们连忙点头,“东家放心。”
等顾尧回到家,自家小夫郎正眼巴巴的等着他回来和他说怎么解决的呢。
顾尧坐在炕边,把事儿和他说了一遍,“放心了罢。”
戚莳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抱着顾尧香了一口,“相公,你真好。”
顾尧笑了笑,故意道:“我就这会儿好啊?”
戚莳红了红脸颊,“你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
秋风吹起落叶,夫夫二人在屋里腻歪,屋里温情脉脉。
转眼便到了秋收,顾尧又开始忙了起来,刚去果园没多久的苏云谦先是帮着奶奶那边把分到的水稻收完,又赶忙去了顾尧那边,帮着东家把水稻收回了家。
这段日子苏云谦和钱小飞他们搭伙吃饭,偶尔回趟家看看奶奶,整个人肉眼可见的气色好了起来,虽还是瘦巴巴的,但整个人精神奕奕,不再是之前那一副半死不活,对生活没啥指望的样子了。
“还别说,苏家小子长得可真俊啊。”
“就是,之前没觉得,如今看,真真是一副好样貌。”
“他小爹那时候在咱村里多轰动啊,我家那口子每回见着他,都走不动道儿。”
“你不气?”
“气啥,我也爱瞅他小爹,看着就心情好,再说了,再怎么瞅也不是他的,就他那样儿的,也就能娶着我这样的了。”
“哈哈哈。”
在田里忙着的村里人见到苏云谦都得惊讶下,收拾干净利落后,真真是不一样了。
苏云谦再怎么被生活打磨的像个小大人,如今也还只是个六岁的孩子,被人盯多了,说的多了,还是会有些羞赧。
一旁的顾尧见状笑道:“怎么?还害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