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基建两百年[第四天灾](363)
于是,景监决定也加入。
等慕朝云下车,看着花团锦簇,垂挂灯笼和布花的小院精舍,眼神落在嬴渠梁身上。
景监扶着自己腰间的剑,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色。
“神女觉得如何,这可是我们仨亲手布置,自己做的。”
嬴驷:“……”
公父?商君?景公?
他的眼神往上转了一圈,有点不敢信。
慕朝云伸手摸了摸头顶上的花,给予赞同:“好看。”
冲着这份心意,也要说一句好看。
三位老人家乐了,请他们庭院坐着喝茶。
本以为要来一出抱头痛哭戏份的嬴驷,愣愣看着嬴渠梁。
“还呆着做什么。”养生十几二十年的嬴渠梁,心态早已有改变,神色平和拉着嬴驷坐下,“来,听说你立了稷宝当王。给公父说说,到底为何。”
稷宝那孩子,的确很适合当王。
不过稷宝回去之前,驷儿不可能没有储君的候选人,他早已退位,并没有干涉此事,没想到驷儿还是看上了稷宝。
“他的眼睛,跟我当年一样。”嬴驷接过温热滚烫的茶水,向景监道谢,才继续,“看见他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比起荡儿,他更适合当东出的王。”
不是嬴稷比嬴荡要强,而是秦国下一任要做的事情,便是东出夺位。
荡儿有能力夺,但是会顾不上稳定,要是他们兄弟俩能配合,一人夺,一人稳,那么秦国才有可能一举撼动周王朝的地位。
别看他骂嬴荡骂得凶,其实心里还挺佩服这孩子的气量。
光是论气量,对方可比他要强。
两任退位的秦君,讨论起秦国将来要做的事情,野心又重新爬满了双眼。
两双眼睛相撞,好似又重新沸腾了血液,燃起了双眼。
不管再过多少时日,他们内心里面燃烧的火焰,都绝不会熄灭。
只是火种传给了后代。
嬴驷便这样在蜀郡待下来,日日干点儿农活,收拾收拾院子,跟着一起锻炼,四处走走,与农人聊聊云云。
不过待了半年,他感觉自己头痛的症状都好上不少,再没有了之前的难受。
在蜀郡,他也能遇上小八前来向慕朝云交代秦国诸事。
轻易便能知道,嬴稷用了一年时间将朝堂上的臣子清洗一遍,并且将新律中要改动的改动好,稳定秦国内的情况。
第二年便派甘茂、向寿和嬴荡东出,攻向宜阳。
此举由嬴荡提出来,刚好嬴稷研究过这方面的事情,兄弟俩一拍即合,立马就决定了这件事情。
“好小子,这么狂。”
刚东出就直接对上韩国宜阳。
慕朝云想起阿一发来的几个视频,嬴稷那势在必得,谁也拦不住的表情,的确是有些张狂。
不过少年嘛,哪里有不狂的。
朝堂上倒是也有反对的士大夫站出来。
一则甘茂是客卿,并不是秦人,士大夫心有担忧;二则宜阳此地乃韩国向西的屏障,也是洛阳周王朝的门户,更是深入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
一旦攻打宜阳,秦军要面对的不仅仅只是韩国,还有周王朝的支持,以及中原腹地中央魏国的虎视。
甚至,其他生怕秦国一家坐大的国家,也会将刀锋对准秦国。
届时,秦国四面埋伏,危矣。
嬴稷听着,捻动冠上垂下的黑色绳索,却没有半点要退缩的意思。
“大夫说得对。”他点头肯定,“但寡人要这块地,不就因为它重要。若它能得,则崤函之险,尽在掌握。”
“我秦国东出之路,可顺遂矣。”
要是没计过大致的胜算,他也不会提出这件事情。
此事,直接被他定下。
嬴荡为主将,甘茂、向寿为副将。
此外,小九和小十作为后源支撑和突袭队伍,也加入到这一场战争里。
与此同时。
潜伏在齐国的苏秦,在对方偷袭赵国,被赵武灵王领着强大的骑兵追着打时,提出后撤,占据燕国的建议。
齐王遭到赵王的猛烈反击,人已经乱了,下意识听对方的话,撤到中山与燕国交界之际,藉着对方为他敞开的大道,直接一路攻进燕国都城——蓟。
燕伤亡五万余大军,都城沦陷。
齐国见自己队伍重新壮大,兴起了趁机吞并燕国的心思。
可在前面看着他背信弃义的中山,起了唇亡齿寒的不妙感觉,赶紧联合一路追击的赵王,一起给齐国施加压力。
中山国担心,要是齐国将燕国吞掉以后,转头就要把燕国隔壁的自己也给吞掉。
逮准这个机会,嬴荡立马挥军东出,直奔宜阳。
甘茂和向寿领着左右两路大军,从南北方向切割了楚和赵的援助队伍,给了嬴荡足够的喘息时间。
与此同时,小九和小十从嬴稷之前在宜阳摸到的一条小路,悄悄潜入新郑与洛阳,将对方的粮食偷了,通过小路运回宜阳背后,秦国军队驻扎的地方。
敢死队已经培养到第二代。
第一代退休下来的邓陵游等人,已经全部都当了教官。
那些前人训练出来的经验与手段,都一一传授给了新人,大大开拓了敢死队的“眼界”。
“家人们,一袋粮食都不要浪费啊。”
趁着韩军救火的功夫,他们身穿迷彩植物装从缺口处出现,像蚂蚁一样,规整有序排成一条长线,将敌营里面的粮食替换。
从左肩过的是他们路上装的沙子,右肩过的是从韩国粮仓出来的军粮。
他们开洞也十分讲究。
只凿开一个人和粮食可以通过的洞,一点点慢慢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