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142)
小王爷没有继续再说,而是带着长公主回了定川王府。两个人吃着绿豆沙去掉一身的暑气,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小王爷这才慢慢说起生意经来,他给长公主的建议是开钱庄。
这钱庄其实绝对是暴利的,其实由朝廷统一开办是最好的,但是现如今的朝廷并不是完全掌握在端木帝手里,所以这钱庄绝对不能由朝廷来开。
长公主是开钱庄的最佳人选,她是端木帝的嫡长女,更是亲封的长公主,论地位仅次于帝后。在几年前,她四处赈灾,民间的声望极高,老百姓不一定相信商贾,但是一定相信长公主。
此外,朝廷上有端木帝,坊间有他,他们选择了她的钱庄,就等于天下半数以上的生意选择了她。
这钱庄就好像交引铺,只不过无货八门的东西统统变成了银子。
至于赚钱,方式有两种,一种就如同交引铺,因为便捷性去收费,比如百抽一的手续费。有了这钱庄,岚城的商人不用背着千两白银跑到帝京来买东西,只需要在岚城的钱庄存入这千两白银,缴纳十两白银就可以获得一张对应的银票,带着这一张纸来帝京即可提取现银。
还有一种就是类似现代的银行,存银子给利息,借银子收利息。这利差就是利润,而且考虑不同城池,还可以顺手收个异地取款手续费,其实就是把上面的盈利模式一起囊括进来了。
很显然第二种模式比第一种赚的更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有着更多的风险。
第40章
这话说听了一半的感觉真难受,但是没办法,长公主必须要晚膳前回宫。
自从二人定婚以后,小王爷给她送礼物的频率骤增,什么女儿节、认识十周年纪念、订婚百日纪念,最离谱的是夏至他都能厚着脸皮请四皇子帮他礼物,还说什么,太久未见总要表达一下心意。
帝后都被他酸倒了牙,你这礼物是不是太多了,说是没有时常见面,但是这见面次数真不算少了,怎么就变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了?还没开窍的四皇子,则是严肃地在想,男女之间这么麻烦的吗?
五花八门的礼物总是逃不过家人的调侃,长公主现如今已经能很适应从定川王府带着各种东西回宫了。希望父皇、母后也喜欢这冬阴功汤的味道,等她明日再出宫,不要再逗她才好。
长公主隐约有个感觉这存钱与借钱的利差可能会是个惊人的数字。
百万两白银,假设利差是每月5厘(每月千分之五),一年下来都能赚6.2万两银子,再加上异地取钱的费用,这百万两白银能给她带来至少7万两的利润,而她几乎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这生意确实很符合她的需求,但是为什么他不做,或者说为什么至今没人做呢?
长公主本身也是个极其聪明的人,她想到了两个问题,但是哪个问题才是最难的呢?是让人存钱到她的钱庄难,还是让人来借钱难?存钱应该不算难,她是端木国的长公主,任谁也不能怀疑皇家的信誉,何况这存钱是给利息的,一开始不信,周边人只要有得了利息的,那其他人一定也会来存钱。
这借钱,应该还是要有些讲究,借给赌徒,被他挥霍完了,只剩烂命一条,这银子还不是损失了吗?她不想做成高利贷,那样太伤天合,她是天家公主,她要的不是榨干百姓的银钱。
所以小王爷说的巨大风险既不是存、也不是借?到底是什么呢。
准备帮媳妇儿赚钱的小王爷,也在书房里加班呢。钱庄做好了,就是钱生钱,做不好可能就是家破人亡了。而且以他对长公主的了解,等这钱庄做大了,早晚她会把钱庄交给朝廷,那时的福利院应该也一并移交给朝廷了。
为了日后方便,这钱庄的事宜他必须要让她能完全搞清楚,这样才方便她以后的安排。说实话,他还挺佩服端木帝的,他对子女的教育毋庸置疑是很成功的,一儿一女,相互守望,都要给对方留出最大的生存空间。
四皇子当时上奏,他也在场,所以对于长公主的这些布局,他才敢全力支持,不然他的支持可能反过来害了她。他画了几张流程图,又在深思以后写下了些硬性的规定,守住底线,控住风险,才能赚钱。
第二天如约而至的长公主发现小王爷的府上总有层出不穷的新东西,今天是果茶搭配的点心,果茶喝起来有水果的香甜还有绿茶的回甘,加上这果茶应该是用冰冷过,在夏天喝起来让人格外舒服。
看着长公主满意的表情,小王爷就知道今天这安排妥了,回头要给后厨多点赏银才好。他拿出昨天画好的流程图递给长公主,让她自己先看。这流程图是真的简洁明了,小王爷甚至还贴心的用了不同的颜色做了标注。
长公主觉得自己的想法基本没有错,但是她应该还没有完全明白,看向小王爷,“我昨晚想了很久,关于存钱、借钱,我都能理解,但是为什么你之前不做,又为什么到现在没有人做?”
“殿下,钱庄这生意会挤占交引铺的生意的,甚至可以替代,而今这交引铺都掌握在勋贵*七*七*整*理、世家手里。于他们而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即使有人想做也不能做,至于这些人家以外的人,谁有本事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