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152)
他召集了各家店铺的大管事来帝京,有些事情的要提前开始准备了。所有的庄子都不准对外出售粮食,各地的粮食除了保证店铺的运营,剩下的一分为二,一份运到瀚海城,一份在本地藏起来。不仅如此,所有店铺每月开启“促销”活动,回笼的白银也是一半就地存入四海钱庄,一半运回瀚海城。
“你们多注意一下各城的物价还有粮食的收购情况,如果有物价的异动、或者有人大肆收粮记得赶紧传信给我。”小王爷已经开始做战时准备了,他的庄子多,粮食多,谁反了都要先抢他,与其留着被抢,不如一早就运走,损失越少越好。
能站到他面前的管事,不夸张的说都是万里挑一的人。这些人都是人精,小王爷给了他们其他人这辈子都求不到前程,只要他们忠心,儿子的前程也就有了。亲眼看着小王爷把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他们,也生不出一点异心,有时候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主子不是个凡人。
小王爷把说书的事儿给安排下去了,这事儿就川香馆合适,稳住这些人就能减少很多麻烦。摇摆的原因是因为逐利,如果无利可图呢?说的天花乱坠的未来,有你手里的真金白银好吗。稳住大后方,就能稳住大局。
他给千里行也单独安排了些事儿,他们要让各地的消息传的更快,消息是有时效的,有些消息太迟了,也就没什么价值了。还给他们拨了一笔款,去买些马、信鸽,所有的重要信息都通过两个以上的渠道传递,极其重要的信息三个以上的渠道同步。
这样传递消息的速度、可靠性是最高的,只不过有些费银子,可惜小王爷现如今是银子多的没地使。
小王爷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鲁城先反,还是雅城先反,或者两个地方一起反?如果两个地方一起反,帝京就会比较危险,上下夹击,唯一的退路是江城,但是一旦退了,就让鲁城和雅城连成一线,就好像东西对立一般。不退的话,帝京能守得住吗?
帝京的守将是萧家三子萧泽平,这人可不是凭借裙带关系做到如今这位置的,早些年听说他一直在边城,屡立奇功。这样的将军守成,只要补给到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第43章
随着朝拜的结束,大批到帝京来做生意的商人也都开始离开。今年最大的不一样,大概就是这些商人不用为运银子发愁了,有了四海钱庄,可省了他们不少的事儿。不过正如长公主和小王爷所料,这样的便捷性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有不少人已经摩拳擦掌的,准备回到家就大干一场。
赶在这大批商人离开前,小王爷的川香馆推出了说书这个活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好好放松一下,点上三两个小菜、一壶小酒,听听这精彩的武侠世界、听听这前朝的皇家秘史,好不快哉。有一句话,大家都不自觉地记在心里了,“国破山河碎,小民家破人又亡。”
现在这日子感觉也算的上是太平盛世了,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好些人家还能省出些嚼用供家里的孩子去书院读读书,哪怕就读个一两年,万一自己孩子出息,能去城里的铺子当个伙计都是好的。这几年端木帝的国策就是休养生息,更多的耕地、更多的粮食、就有更多的人口。
端木帝给凉城的萧家、瀚海城的赫连家都下了一封圣旨,要他们增加兵役。打仗不是儿戏,真的到了战场上,不是手里有刀就敢杀人的。而且训练过的士兵和没训练过的士兵,打仗效果相差甚远。
帝京的驻防要怎么增加呢?无论怎么隐蔽,帝京的兵将增加都会引起丞相等人的注意的,这根本就不可能隐秘行事。
长公主对局势很清楚,丞相现在不会反的,因为他的心很大,但是他会给反了的王侯提供助力。李丞相会趁乱浑水摸鱼,不过最后一刻,他不会倾巢而出的。比起哪个藩王谋反成功,他更希望的是三皇子登基,毕竟只有他有他们李家的血脉,也只有他才可能当个傀儡天子。
而她不会让他们得逞的。长公主上辈子可是领过兵的,她的本事是她外祖亲手教的,舅舅们给她当陪练,要不是她缺兵少粮,谁输还不一定呢。
“父皇,帝京的增兵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的,反正各路的探子都在。”长公主知道皇帝在纠结什么,但是时间不等人,练兵也是要时间的。
“兵力放在明面上,你有10万将士,他们就会凑出15万甚至20万的将士。”端木帝看着帝京的位置,也是长叹一口气,北有鲁城和北城,南有雅城和扬城,两边要是真的形成合围之势,这局可不好破啊。
增兵一事瞒是瞒不住的,毕竟帝京里的探子他们没法全部清理干净,只能说降低敌人的警惕性,这样他们的胜算就会更大。
长公主看了看眉头紧锁的端木帝,说“父皇,以的亲军的名义征兵,然后由我亲自去练兵。”
长公主有几万的亲兵名额,但是至今其实并没有组建这支亲卫队,此刻提出倒也算顺理成章,因为她已经订婚了。再就是由她亲自练兵,一个深宫里长大的公主,怎么能练好兵,不好那不是很正常,但是任性的公主可以将责任甩给将士,要求重新征兵。无论一年还是两年,这滚动出的人数就是扩招的兵源。
她打算把这些兵和凉城的兵混在一起,老兵带新兵,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