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283)
擅辩是人的天性,有了这个辩论台才好方便各家施展。选这个辩题更是她深思熟虑之后定下的,明法是端木国开国之初定下的,虽说往后数年,有些补充、修改,但是对很多现实的问题依旧没有提及,这就导致一个没办法的办法,就是地方官员靠主观去判断有罪或是没罪。
人的判断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主观的偏向又经常屈从于自身的利益,所以才有了很多不能算错、更不能说对的案子。
小王爷最近除了在王府里看着两个小团子,就是去川香馆看戏,人来人往的,每天都有很多有趣的见闻。他把左辰彦、闻人瑾、澹台晓博、徐四爷几人都招回来了,让他们也去参加文会,如今以文会友,来日再见可能就是朝廷上的同僚了。
不是为了朋党,只是为了让他们寻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长公主准备的主辩台是“法治与德治”,另外还准备了一些分辩台,没有辩题,可以由着众人自行拟定。
长公主近日来最喜欢看底下人呈上来的记录,发现了不少的有识之士。她看上的这些人,都让玄字部去查了查,不说知根知底,至少不会被无德之人蒙蔽。朝臣不乏有本事的人,但是德不配位就是如今这样的局面。
等她亲自去主持的,已经是这次主辩题的最后一场了。决赛圈的两位是淮南姬家的姬乘风、江北南宫家的南宫月寒。
淮南姬家一向是倡导仁政、以德治国的,他们家祖上也是出过丞相的,姬家的人行事风格就如他们所倡导的理念一般,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最令长公主惊奇的是姬家这个家族的自律性,如此庞大的一个世家是怎么做到所有人都能德才兼备的?
江北南宫家则是截然不同的观念,他们并不认为人的自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即便是自律也是基于律法或者习俗的规范,简而言之就是人不被约束就不可能靠谱。
长公主看着在辩论的两个人,年级都不算大,应该都是各自家族中的年轻一代的领头人,这安排倒是有意思了。世家的眼界,果然不错,这是发现皇家准备推翻旧的秩序,组建新的朝廷了吗?
这些人的才学毋庸置疑,只不过适不适合当官还要再观察一下。
南宫月寒听完姬乘风的话,摇摇头,“无为而治固然听起来美好,但若无制度和规范,社会怎能有序?遇到旱灾,村中仅有一缸水,张三半夜盗取供自家使用,此事当管不当管?”
“张三枉顾大义,私自取水为的是一己之私,此人德行有失。无为而治,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应该让仁深入人心。仁于个体而言,就是修德;于人与人之间而言,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于治国而言,便是以礼治国。”
这话不能算错,但是这是理想的世界,现实中,要求人人都是圣人,怎么可能呢?长公主觉得寄希望于人性本善,是一种自误,当然她并不反对仁政或者以德治国。
“教化于民非一日之功,张三已然盗水,若无对应惩戒措施,这村中救命的水岂会余下一滴?”
“水已经被盗取了,张三被惩罚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追根究底是因为他没有被教化,在惩罚他的时候更应该告诉他为什么惩罚他。如果每个人都被教化仁德,那就根本不会出现有人盗水的事情。”
长公主听完就笑了,这是诡辩,因为永远没法实现的理想状态,就永远没法被证伪。姬家提倡的是人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让万物自然发展,而不是强加人为的秩序。但是这姬乘风刚才可是说了张三应当被惩罚,这算是他们的让步吗?
两个人各有逻辑,没有什么对错,所以这终局自然也没有分出胜负。长公主给二人一人送上一套文房四宝,也当众宣布本次文会被选出的文章将会由定川百货免费印制,在各城传播。
此时的众人还以为这印制是印制成书籍,等到不就以后他们见到那“报纸”后,才发现,传播是那么便捷的一件事件。
舆论是一种隐形的利器,这东西必是不能被恶人所掌握,长公主规划好了端木时报,也拟好了相关的限制,她不是想限制民声,只是不想大众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愚弄。
小王爷每次听到长公主的见解都会眼前一亮,从未来而来的他,可是经历过繁华的自媒体时代。去破坏秩序或者制造矛盾,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一个小事情无限放大,一些似是而非的引导就能利用舆论掀起巨大的风浪。
“官办是个好法子,不过也需要有制约的存在。”
“自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报纸的内容不会只有一家之言,编辑五人,三人认可方可登报。而且这报纸在民间传播,时日久了,老百姓听的多了,自然也会跟着议论,日后这读书人更会议论,长此以往,便杜绝了一家之言的风险。”
小王爷走过去将长公主圈在怀里,“我要进京一趟了。”
“灌钢法成了?”
“成了,这军械的改制的事儿也该开始了。”他们都知道,他们与雅城的李丞相、端木崇石终于一战,太平了这么久,双方都在蓄力,所以这一仗必然不会轻松。
“去吧,孩子们交给我。”
瀚海王夫妇知道也许小两口在瀚海城主不了多久了,但是这些年他们也很满足了,帮着准备好东西,瀚海王亲自送小王爷登船。“云谦,你做的东西利国利民,却又极其异类,长公主殿下多有替你周旋,但是她也不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