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乖”夫郎(171)
“无妨,多备些有备无患。”
草市虽然还开着,但小摊真不多,其中最常见的竟然是卖炭的。菜农也有几个,只是剩下的菜不大好,刘树转看后全部包圆,连同菜农的竹筐都买下来,还买了一百斤木炭。
出了草市分兵两路,一人带着挑夫回去,他带另一人赶着马车往城里杂货铺粮铺去。
紧赶慢赶,赶在店家关门前买了米面粮油,路过肉铺又给人清摊,回宅子时,天空飘起雪花。
坊内很是安静,偶尔响起炮仗声。
刘树坐在马车上操着手感慨,“还是家里过年热闹。”
这会儿村里的孩子们都在路上玩,炮仗一个接一个响起,夹杂着欢呼声呵斥声,多热闹啊!
哪像长安城,安静的路上都没几个人影。
镖师赶着马车,闻言笑道:“这是靠近皇城才安静,东市西市热闹的很。”
大户人家讲究规矩,即便是小孩子也不能扯着嗓门喊,且这附近都是三四进的大宅子,人在自家后花园玩,声响也传不到路上来。
远远见门口站着的两人,镖师扬起缰绳,刘树则是兴奋挥手。
“公子下厨做了好些吃的,再不回来我们都要出去找了。”信义拆侧门的间隙说道。
刘树耸鼻子,吸了满腔冷风,呛得直咳嗽。
信智笑他,“远着呢,这儿肯定闻不到。”
且说徐钰着人将东西搬到前院,见米肉菜蛋柴火齐全,就准备晚饭。
前院灶房看着真不像开过火的样子,但很胜在锅灶干净。
他专门洗出一个锅蒸米饭,见有腊肉,切成薄片盖在米饭上。
为了省事儿,直接乱炖做了一锅大炖菜。
虽看着卖相不如何,但味道还是可以滴!
至少,尝过味道后,庄仁泽没再嫌弃。
吃饭的间隙,徐钰叮嘱道:“明日宅子就会来人,咱们是暂时借住,无须深交但也不能交恶,谨言慎行就是。”
末了,就住宿做了安排,镖师三人一间,信义、信智两兄弟一间,他和庄仁泽、刘树一间,如此一来西厢还剩一间,刚好收拾成书房。
次日大清早,徐钰被巷子的动静惊醒,听着动静停在侧门处有接近一刻钟,他抹黑起身。
庄仁泽迷迷糊糊睁眼,见窗外黑乎乎,咕哝道:“天还没亮起这早?”
“来人了,我去看看,你再睡会儿。”徐钰火急火燎套衣服。
门外的动静已经有一会儿了,他再不去,那些人估计得等到镖师们起床。
估计也是没想到他会这般早,徐钰拉开门时,明显感觉顶风冒雪站着的人惊诧了一瞬。
昨日的少年笑着拱手,“徐老爷,这些人安排在宅子里,若是有失礼之处您尽管告诉小的。”
徐钰侧身示意人进门,结果,无一人动。
少年回身道:“一切听从徐老爷吩咐。”
“是!”小厮婆子齐齐应声,末了才低眉顺眼往院内走。
徐钰是没正经见过大户人家的规矩,但他在州城见过大户人家的下人,可那些人的做派与眼前这些相比,前者就像是地痞。
看到进了院子的人各自去往各处,徐钰心下觉得好笑。
也不知是少年察觉,还是行事向来如此,解释道:“他们各有长处,徐老爷只管差遣就是。”
徐钰摇头,“差遣谈不上,他们负责打理宅子就好,哦对了,小哥如何称呼?”
“小的不才只是大管事手下跑腿的,徐老爷叫小的柱子就好。”
见他眉眼灵活,行礼却是毕恭毕敬,徐钰开玩笑道:“你是不是还有兄弟姐妹叫桌子、盘子?”
“徐老爷见笑了!”
仆妇小厮的入住为宅子增添了些人气,尤其今天除夕,负责灶头活计的厨娘张罗饭食准备年夜饭,院里香味就没散去过。
刘树跟在柱子身后,又是打听长安过年走礼的规矩,又是观摩人安排人手分配活计。
他姿态放得低,柱子哥前柱子哥后,见人不反感反而乐意教他,更是潜心学习,尤其打听了一回春闱。
其实刘树更想拐弯抹角打听一下宅子的主人到底是何许人也,可惜,柱子心眼比他多,未免好不容易搭好的关系破裂,歇了心思。
倒是庄仁泽,对仆妇小厮看了又看,要不是这些仆妇都是上了年纪能给他当娘,徐钰都以为他是看上人了。
趁着无人注意,庄仁泽拉着他往后院走。
徐钰挣脱,抚着衣袖上的褶子道:“不能去后院,有什么事儿就在这里说。”
庄仁泽刚要嚷嚷,想起他武功不错,眼珠一转,凑近了低低道:“这里安全?”
徐钰给了他一个白眼。
得了,庄仁泽瞬间明白,确认附近无人,低低道:“这些下人不对劲儿。”
徐钰定定看着他不为所动。
见状,庄仁泽急了,踮脚凑到人耳边道:“这些人对宅子这么熟悉,肯定之前就在这里当差,那个叫柱子的哄了我们。”
“就因为这,你鬼鬼祟祟盯着人看了大半天?”徐钰颇是无语,指着不远处房屋道:“你看那是什么?”
“屋脊!”庄仁泽迟疑道。
见徐钰握拳,他连忙改口,“有雪的屋脊。”
徐钰憋气,未免自己被气死,他快速道:“连着下了四五天的雪,可这屋脊上只薄薄一层,就说明此前就有人清理。”
“而且,”他跺跺脚,“地上的青砖并不是很湿,花圃的积雪都是整齐的,说明有人经常清理走道,且雪都清理去外面。”
不要小看这些活计,若非宅子的下人人手充足且分工明确,这路面绝不可能只是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