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融雪(234)
在崔鸿雪心里,所有事情都是悲观的,他认为陶家继续这么发展下去,必有付出代价的那一天,可他不会阻止他们,也不会将自己心里的担忧说出来。
因为他知道是他自己病了,他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而外界的所有人都知道,官当然是做得越大越好,钱财当然是揽得越多越好,他当然不能去违背世俗的判断标准。
只是他病了而已,他看着日益壮大的陶家,他站在朝堂的最前端,他站在刀尖上。
若是换了其他人也许会说,他已经站在这里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况且他崔鸿雪是天下第一谋士,事情只要提前规划好,哪里又会迎来那么悲惨的结局。
他都知道,他已经在努力规划,他的睡眠已许久不得安宁,他无时无刻不在想,自己为陶家搭建的防护罩是否足够安全,每当陶家往前迈一步,他便又会重新搭建一次这张防护罩,搭建完成后,崔家曾经的阴影紧紧笼罩在上方,导致他不得不时时又去查漏补缺一番。
他心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演算,演算陶家可能遇到的所有危机,是否又有规避的方式。
这道复杂的运算,在加入陶金银要做武官的这一变量后,彻底崩溃。
对于自己大脑里已经崩溃殆尽的谋算,和自己日益严重的时不时来一下的心慌手抖,他知道,这是他自己的问题,是他病了而已。
他所担忧的那些,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
陶家明明如日中天,而陶金银穿上盔甲也是威风凛凛。
第094章 姑爷
陶采薇活脱脱是一朵日益娇艳的花儿, 权势养人,这句话当真不假。
就算她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身边有随时伺候着的安青, 也有随时恭维着的所有人,她的气血仍满得像是快要扑出来。
崔鸿雪也不只是对陶家感到悲观, 他对所有涉及权势的事情都感到悲观。
他记得自己曾对庄时说过的话,那时候庄时还在逃难的路上, 明明日子过的连他都不如,却张口闭口都是自己要重新起势, 回去夺皇位,一脸的振奋。
当时他对庄时说:“就算夺了皇位又怎样,历史上被灭国的都数不胜数。”那个皇帝又有什么好当的。
他希望庄时别一直惦记这句话,要是因此对他产生了什么意见就不好了, 不对,皇帝陛下好像已经开始忌惮他了。
也许是他已经病得很深了吧,他这时进宫去对皇上说了一句:“要是我想要你的皇位,你当时就坐不上来。”
庄时气急,猛地从龙椅上蹦起来:“崔鸿雪!当时要不是朕逼你回来,你现在还在哪个山沟沟里做渔夫呢,陶采薇现在儿子都跟全修杰生出来了!”
但令庄时没想到的是, 崔鸿雪苦笑了一声:“你要真有那个能耐独自坐上皇位, 我又何苦回来呢?”
陶采薇和全修杰在一起,步子迈得慢一些、稳一些, 许多事情全家也根本不会纵容她去做。
全家最懂明哲保身的道理, 繁荣了好几代, 任由政权更迭,始终屹立不倒, 全家才是陶家最好的港湾。
庄时彻底愣住了,时光好像忽然被拉回他坐上龙椅之前的日子,他与崔鸿雪时常像现在这样争吵。
突然间,猜忌和忌惮都不见了,庄时拧着眉问了一句:“崔鸿雪,你没病吧?现在到底还有哪里让你不满意的?佳人在怀,而你又在本朝只手遮天。”
崔鸿雪面色柔和下来,他对庄时说:“庄时,我死都行,别动陶家。”
庄时怔了怔,喃喃道:“朕什么时候要
动陶家了。”一时之间竟连崔鸿雪对他的大不敬称呼都忽略了。
崔鸿雪只盯着他,一言不发。
全修杰到河首府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国库里充盈起来没有他不知道,但陶家的财富近在眼前。
等南越国的大船建成,这条每天能吐出无数金子的商路一通,皇上是要借陶家商路的手赚一半钱,还是干脆全抢过来做朝廷自己的商路。
崔鸿雪的目光一向如此,犀利得要将人就地洞穿一般。
庄时忽然清醒了一瞬,他从小就跟崔鸿雪在一起长大,所有规划与谋略全都跟他商讨过,眼前这人一眼就能看穿他的想法。
庄时说:“朕还没有任何动作的。”
崔鸿雪又说:“庄时,我说了,我死都行。”
那道目光还是那么直白又犀利,看得庄时心惊。
此前陶采薇往中宫递过不少帖子,这其实是一种及其逾矩的做法,只有中宫往外发帖子的,没有外面的人往中宫递帖子的。
但与其余大事比起来,这都算小事,庄时没有过于在意,只是他的皇后,一次也没接过帖子,而中宫,也必然不会往陶采薇手里发出帖子。
皆因他要求皇后答应的一件事。
皇后这段时间做得很好,一切都正正好好,属于中宫独有的气势,庄时从她身上挑不出任何毛病来,便愈发觉得自己的皇后挑得称心如意。
就是每晚侍寝的时候,他却未曾感到有书上说的那些快活之感,不过帝后敦伦,也不过就是一件录入典籍的常事,是他的义务,也是皇后的义务,他们二人只需勤勤恳恳地尽心尽力完成便是。